在中国,斑头雁繁殖于西北部地区,如青海、西藏的沼泽以及高原泥淖地区,鸟岛是斑头雁的主要繁殖地。除此以外,在三块石、海心山等地也有斑头雁的身影。它们每年在2月底3月初由越冬地集群飞往北方,30只左右组成一群,排成“一”字或“人”字形,飞往青海湖、克鲁克湖、托素湖、鄂陵湖、扎陵湖等地,到达的时间在3月中下旬,最晚的为4月中旬,然后分群、成对活动。初到青海湖时,它们会在泉湾沼泽地、滩涂停留3~4天,然后北移到鸟岛以东湖面,晚上和上午大都在离湖岸2公里左右的冰层上栖息,午后外出觅食。
斑头雁在高原湖泊地区繁殖。它们在水中交配,交配后就开始选地筑巢。3月下旬,斑头雁会逐渐到鸟岛上去选择地势平坦开阔、视野好的沙地筑巢。平均6.3平方米一巢,巢的密度很高。最密处每巢占地仅0.9平方米。巢近似圆形,略高于地面,内铺草茎、白藜等植物茎秆及羽绒。从4月中旬开始产卵,每天1枚或2~3枚,平均每巢4~8枚,最多的达到12枚。卵重平均每枚143克,外壳乳白色无斑纹。
雌鸟孵卵,孵化时雌雁伏卧于巢内,雄雁以单足站立一旁,孵化期29天。雄雁除在营巢期与雌雁共同寻找营巢材料外,在孵化、育雏期间主要担负守卫警戒任务。雏雁出壳2~3天后即由亲雁带领离开巢区到湖边滩涂觅食,并逐渐南移到布哈河口及泉湾一带活动。7~8月份成雁换羽,首先脱换全部飞羽,因而失去飞翔能力。这时,它们集中在水草茂盛、人迹罕至的湖湾。换羽期约1个多月,8月下旬以后新羽换齐。雏鸟经过大约70天成长为成鸟,等幼雁飞羽长成,即形成30~50只的群体沿布哈河飞翔,傍晚返回青海湖。
斑头雁9月底开始大群南迁,11月上旬迁徙完毕。斑头雁的越冬地在云贵高原和西藏南部的湖泊沼泽地区和淡水湖泊等地。如贵州省威宁县的草海,云南省的洱海、纳泊海等地,最远到达印度的科希马和孟加拉湾吉大港南海滨。
饲养环境(容器)及饲养工具
只适合养在人工湖里,并且要有宽敞鸟舍。有水源或水面池塘的,四周用尼龙网或木板围成2米高的围墙,这便成了一个天然放养场。
食物种类
斑头雁以植物为主食,是典型的草食性群集类水禽。主食植物茎叶、花穗等,也吃水生软体动物。
饲养方法
野生斑头雁一般4年才能产蛋,一雄配一雌年产蛋3~6枚左右。人工养殖经4~5代选种驯养,培育出的新一代斑头雁可有效改变野生状态下4年才能产蛋的状况。一般一年多就能性成熟,年产蛋量可达20~30枚左右。
斑头雁不用补饲即可达到4~5千克的成雁水平。它们每天只需一定量的青草或是切碎的瓜果、瓜果皮做饲料就够了,在繁殖期内(3~6月份)的斑头雁也只需在清晨添加少量的精料即可。在农村,可充分利用农闲的地方种植黑麦草、菊苣、俄罗斯饲料菜等牧草以及饲用玉米,来喂养斑头雁。一般每亩地(667平方米)种出的草可以养活60多只成雁。虽然斑头雁的繁殖率比家禽低,但因其草食性能强,饲养一只体重5千克的成雁也仅仅只消耗6千克左右的精料。斑头雁一生极少得病,平时,一般无须用抗生素。正因如此,才保证了斑头雁肉质的鲜香,并使其获得了“天然保健绿色食品”的美称。
斑嘴鸭
身体特征
在我国遍布于东部各省,是我国的留鸟,常见于云南。体形大小近似绿头鸭,体重890~1340克,体长56~63厘米。雌雄两性羽色大致相同,只是雌鸟体色较淡。雄鸟体色为深褐色,脸部较白,头顶和额头为暗棕色,头的两侧有宽阔而淡黄的眼上纹和暗棕色的过眼线;嘴黑而嘴尖黄,而且繁殖期间,嘴尖会有一个小黑点,这也是斑嘴鸭所特有的身体特征。斑嘴鸭的喉部和颊的皮肤较黄,颈和腹部羽色较淡;背部为深棕色,羽缘淡灰色;翅膀为灰棕色,翼镜棕色,并略带绿色光泽;白色的三级飞羽在其停栖时不容易看到,但在飞行时则十分明显。尾羽成棕褐色,身体后缘多有白带;虹膜为褐色;脚呈珊瑚红色。斑嘴鸭幼鸟的脸部为棕褐色,并有深色条纹。眼睛是棕色的,嘴为黑色,前身三分之一处为黄色或橘黄色,先端黑色,腿和脚为黄红色。斑嘴鸭常常是边飞边叫,雌鸟的叫声类似于家鸭。
生活习性
栖于湖泊、河流及沿海红树林和泻湖等地,善于游泳、潜水,同样也善于行走。该鸟性喜集群,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也与其他鸭类混群。常以15~20只小群栖息于河湖、池塘等地,活动时常成对或分散成小群于水面游泳,休息时则集中在岸边沙滩或水中小岛上,黄昏时它们便会分散飞往稻田、沟渠或泥塘中觅食。
饲养环境(容器)及饲养工具
水质清洁的池塘。
食物种类
属杂食性,主要以种子、水生植物等植物性食物为食,此外也吃昆虫、软体动物之类的动物性食物。
饲养方法
该鸟在沼泽和池塘附近的草丛中用野草、水生植物或其他废弃物筑巢,巢内还要铺上少量的羽毛。每年的5~7月间繁殖,一窝产卵6~12枚,卵呈乳白色,光滑无斑。卵的长径5.3~6.0厘米,短径3.8~4.3厘米,平均卵重54.2克。卵由雌鸟负责孵化,孵化期24天。一般都是一年繁殖一次,有的一年可繁殖两次。雏鸟成性早,孵出后不久就能下水游泳并跟随亲鸟取食、活动。
近年来,在我国东部沿海一带、长江中下游一些地区,斑嘴鸭的人工饲养、繁殖、育雏等,已获得成功。主要有集约饲养和半放牧两种方式。
半放牧式饲养是印度、中国、印尼和其他东南亚国家饲养蛋鸭的传统方式。可以做为饲养蛋用型和兼用型鸭的主要方式。一般成年母鸭用于产蛋,不作种鸭用、被淘汰的小公鸭和成年鸭均作肉用。放牧场地可以是沟渠塘泊、水旱农田、湖边海滩等任何适宜它们活动的地方。因其以采食各种动、植物性饲料和散落的谷粒为主,所以多在插秧前的冬闲田、插秧后禾苗长穗至孕穗前的绿秧田和收割后的茬田中放牧。而且在绿秧田中放牧鸭群,还能收到一些额外效益,能起到活泥肥田、助耕除草和消灭害虫的作用。具体的饲养方法是:通常在雏鸭出生后的头3天,要用煮过的米饭给它们开食,以后再逐渐加喂煮熟的动物性饲料;出生7天后就可以改喂生米,然后再喂以煮熟的稻谷;20~30日龄后即可喂生稻谷,并逐渐训练放牧。鸭子开始全日放牧的日龄随各地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从30日龄至50日龄不等。虽说主要是放牧喂养,但也要根据放牧条件的优劣来适量补喂精饲料,一般肉用鸭的补饲量约占全部采食量的1/3~1/2;每只成年母鸭在产蛋期间,需要补喂精饲料20~30千克。
大天鹅
大天鹅身体特征
天鹅,学名:Cygnus cygnus,是雁形目、鸭科中体形最大的鸟类。其羽毛洁白如雪,体态优美动人,深得人们的喜爱,是世界着名的大型观赏鸟类。我国有大天鹅、小天鹅和疣鼻天鹅三种。大天鹅是我国珍贵禽类之一,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体长约142厘米,体羽洁白,喙为黑色,从上喙基部的两侧伸出两道黄斑直至鼻孔之下,跗跖、蹼、爪也都是黑色的。
生活习性
天鹅常栖息于多蒲草的大型湖泊、池塘、水库等地,善于飞行及游泳,但不潜水,飞行时头和长颈向前伸直。天鹅是候鸟,属迁徙鸟类,在我国北部的新疆、青海、甘肃和内蒙古等地繁殖,每年10月下旬陆续结群,并列队呈“一”字形或“人”字形飞往南方越冬,越冬地主要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翌年3月底开始陆续返迁,4月上旬就能全部走完,在南方的留居时间约5个月左右。天鹅终生配偶,在越冬时,成对或成群生活;在取食、休息时都是雌雄一对在一起,形影不离。
天鹅的性成熟期为4年,每年的2月中旬至3月初期,它们就已经开始成对活动了,到了3月末4月初就会互相追逐并开始交尾。大天鹅通常是在水中进行交尾,每次交尾时间大约在30~40秒钟之间;交尾之后,天鹅们便开始着手准备筑巢了,雌雄天鹅分工协作,共同营建爱巢。筑巢材料多为稻草、乱树枝、羽毛还有杂草。天鹅在挑选巢位时非常谨慎,如果它们觉得不够安全,即使巢已经做了一半了,它们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放弃,并重新寻觅更为安全的巢址。天鹅筑巢需1~10天不等。一般巢筑好后第二天,雌天鹅便开始产卵了,隔天产出一枚卵,一般没有连产现象。天鹅的产卵期很长,大约为3~5个月,每年产卵1窝,每窝产卵4~6枚。大天鹅的卵为白色,长椭圆形,平均每枚重259克,
天鹅卵的孵化期为34~36天,由雌鹅担任孵化工作,雄鹅则会形影不离地在巢旁守卫。雌鸟常用嘴整理巢穴并在巢中添加垫物,并不时地改变孵卵方位,且孵化前、中、后期翻卵、晾卵的时间和次数都各有不同。孵化期间,雌鹅除取食外不会轻易离巢。它们在离巢前,也会先用周围的草和羽毛将卵盖好,以保持卵的温度。雌鸟离巢期间,雄鹅会一直守护在巢旁,直至雌鸟归巢。孵化温度为37.5℃~38.5℃,相对湿度为58%~68%。此期雌鹅食欲不振,高度警觉,如有人或其他鸟类进入其领域之内,不管缘于何种目的,都会遭到它们的猛烈攻击。若是人工饲养天鹅,在这个时期,饲养人员在对其进行喂食和清扫禽舍时,都要特别小心,注意安全,尽量别惊动亲鸟。另外,天鹅卵也可由家鸡代为孵化,或是用孵化器进行集中孵化。
饲养环境(容器)及饲养工具
天鹅是生活在水中的大型游禽类生物。所以要在水中饲养天鹅,而且饲养天鹅的水域尽可能的要开阔一些,水源要清洁。在水中要有人工设置的堤岸或有一定坡度的岛屿。岛屿上以及湖岸边要植上一些乔木、灌木之类的树木,为天鹅遮阳、隐蔽以及繁殖创造条件。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是在天鹅的饲养池里养些鱼、种些水草,还要在饲养池的周围围上一圈1~1.2米高的铁丝网,防备天鹅逃走,同时也可以保护游人的安全。经过了自然配对的天鹅,可任选房舍(约10.2米)、陆地(约20.2米)、水域(约10米)三者之一的水禽栏舍,进行单组饲养。
食物种类
主食水生植物的种子、茎、叶和杂草种子,也食少量蚯蚓之类软体动物和水生的昆虫、螺类等。
饲养方法
大天鹅系早成鸟。刚出壳的幼鸟与家鹅一样,全身披着绒羽,只是因品种的不同,绒羽呈现出灰色和白色两种不同的颜色。而且刚出壳的幼鸟就能够自主行走和自己取食了。幼鸟出壳1~2天后既可在亲鸟的带领下去下水游泳,并开始吃由青菜、肉末等制成的混合饲料。幼雏出壳后的平均体重为260克(250~268克),1月龄时就能达到2.5千克,2月龄后6.1千克,3月龄后就已经7.4千克重了。幼鸟在50日龄时开始换羽,3月龄时开始试飞,100日龄时绒羽就能完全换完了。天鹅的背羽在5月龄时基本显现为白色,并逐渐变化,到第二年的繁殖期后,背羽就全部变白了。雏天鹅可由亲鸟抚育,也可人工育雏。人工育雏采用保温箱,第一周温度为32℃~34℃,第二周即可降到28℃~30℃,并且随着雏天鹅的成长,逐渐降低箱内的温度。调整温度时要特别注意观察雏天鹅对温度的反应。2周以后就能把幼鸟放进育雏室里了,温度为24℃~27℃,第四周以后就可以保持18℃~21℃的温度了。育雏室的地面要先铺上一层细沙,细纱上面再铺上一层垫草。
雏天鹅的饲料可用肉鸡的3号料,制成窝头来饲喂,再加以鸡蛋、鱼肝油和多种维生素。雏天鹅出壳第一周时,每天喂4次,第二周每天喂3次,两周以后减为日饲2次。雏天鹅生长很快,而且在人工饲养下,活动量又很小,如果它们体重增得太快的话,足趾容易因难以负重而发生变形,使身体不够协调。如果雏天鹅出现体重超标的情况了,除了多喂些矿物质饲料和维生素之外,还要适当增加青绿饲料的喂量,并逐渐增加它的运动量,以提高其身体素质。
天鹅成龄后,饲料应以植物性饲料为主,不过也要伴有少量的动物性饲料。通常饲喂由大麦面、玉米面、高粱面、豆饼面、麸皮、鱼粉、骨粉、食盐及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按比例混合后制成的混合饲料。可以直接饲喂,也可以制成窝头后再喂给它们,每天喂1~2次。像这样的粉状饲料要勤添、少给,避免饲料因长年累积而发霉、变质,尤其是在雨季,更要注意这个问题。夏季应大量饲喂蔬菜、水草、青草之类的青绿饲料,可以直接将这些青绿饲料扔到水中,任其自由啄食;不过最好是将它们切碎后,拌入混合饲料中一起喂。在冬季,则需要加喂油料籽实和多种维生素。
成群或混养天鹅时,要把握好饲料的投放量和食物的质量,注意食物、饮水用具的清洁和环境卫生。饲喂用具要坚持每周打扫和消毒一次;它们活动的陆地和岛屿也需每周彻底清扫一次;还要注意观察天鹅取食和粪便有无异常,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尽早做出处理。
成年天鹅的饲养和管理,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着重点,下面就将其在一年四季里的管理重点介绍一下:
春季
在春季里,天鹅开始进入发情期,并开始划分、占领巢区,而且性格会变得异常凶猛,常常会向其他的天鹅发起进攻。所以,若是混群饲养的天鹅,在春季一定要注意观察它们是否有争斗的现象,一旦发现它们彼此间有斗争的倾向时,要立即采取措施,避免二者中的任何一方会因此而受伤;另外,还要及时提供巢材和巢窝给天鹅,为它们的繁殖工作做好准备;在食物方面,繁殖期的天鹅应增加蛋白质饲料(鸡蛋或蚕蛹粉)的比例。
夏季
在夏季,繁殖期间,要增加蛋白质食物如鸡蛋、鱼粉、蚕蛹粉等的摄入量;而且还要尽量多喂一些青绿饲料。混群饲养的天鹅,更要注意其饲料、食具及其生活水域的清洁卫生状况。及时为鸟儿更换饮水,并在其生活范围内或植树搭凉棚,以减少鸟儿被曝晒的痛苦,也降低因天气原因造成的身体能量的消耗。
秋季
秋季是天鹅换羽毛的季节,此时要增加一些矿物质、维生素以及油料作物等饲料,使新羽长得油亮光滑、有营养。
冬季
天鹅产于我国北方,并不怕冷,但即使如此,在入冬的时候,也要对其采取一定的保暖措施,防止其足趾的冻伤。另外,天鹅活动的水域内,最好能保留有一个没有结冰的水面,让它们能够正常地在水上活动;室内也要增加一些挡风保温的设施,地面要铺上一层比较厚的垫草。
绿头鸭
身体特征
绿头鸭是大型观赏鸟类,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各大公园、动物园均有饲养。成年绿头野鸭,公鸭头颈暗绿色,带有明显的光泽,颈部有明显的白色颈环,体羽棕灰色并带灰色斑纹,腹部灰白色,翼羽蓝紫色具有白缘,尾羽白色,仅中央4根黑色性羽向上卷曲。母鸭体形较小,羽毛棕褐色,胸腹部有黑色条纹,颈无白环,无上卷的性羽。
生活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