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做错事或处于困境中时,我们说话、做事就更应该要当心。小孩子是最容易犯错误的,这时,父母管教他的时候就要注意分寸,如果经常恨铁不成钢地咒骂"你笨透了,你是世界上最笨的人",小孩子会真的认为自己很笨,他以后做事情也会真的笨手笨脚。有的父母看到孩子考试不及格,就会歇斯底里地骂道"如果是我,我早就从楼上跳下去了",说不定小孩听到这些之后,真的会从楼上跳下去。在公司里,当一个职员经常迟到,经理可以照章扣奖金,也可以照章辞退,但绝对不能当着大庭广众面前狠狠批评,甚至进行人身攻击,这样做的话,往往会适得其反。如何才叫说话不过分、做事不过火呢?
我们只要把握一个原则:对事不对人,不要伤害到他人的自尊和人格,不要让一个人觉得无地自容。对人宽容些,别人自然会感激你。我们往往容易在高兴或者气愤的时候说些绝对的话,做些过分的事,其结果往往难以收拾。拿破仑在一次出访邻国时因高兴而说了这么一句话:只要法兰西帝国存在一天,我就会派人送来一枝玫瑰。许多年以后,邻国向法国政府提出要他们履行诺言,法国人一算,吓了一跳,那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最后还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了问题。由此可见,平时说话、做事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15.3该出口时再出口
喜欢表达自己的见解是人的一种喜好。不管这个人是有水平还是没有水平、有知识还是没有知识,都爱如此。发生了一件事情,我们喜欢议论,看了一部电影,我们喜欢评论,有什么与我们利益相关的事,我们更是说个没完没了,如果有人请教我们,我们更是当仁不让地说三道四。有时人们往往偏执到不知安危得失地只图嘴巴说得快活,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这种例子举不胜举。可是人们不管这些,一有说话的机会或者一争取到说话的机会,便又滔滔不绝、眉飞色舞地海谈起来。其实,津津乐道的逞口舌之欲,真的不是一件好事,很多圣贤都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们慎言畏出,缄默守声,不表达自己的心声和对外界事物及其他人的看法,这里面有着很深的道理和觉悟。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容易惹火烧身的地方:
首先,你的见解意在阐明你的某种主张。你明确地表达你的主张,在很多时候和情况下不仅无益,反而十分危险。这无异于把你自己的意图暴露在他人的面前,让人们从任何地方都可以准确无误地攻击你。这对你的打击将是致命的,而对于他人又不会有太大的危险。虽说直陈你自己,也能为你吸引志同道合者,更能表明你的一种天地正义,但就个人来说,太暴露自己的确不是上策,它给你带来的益处远远小于它将给自己带来的"害处"。因为社会中人群众多,鱼龙混杂,把自己置身在不明底细的环境中,自己在明处,人家在暗处,你哪能占到便宜呢?而且一旦从哪里飞来的祸害或什么人将与你作对,你连别人
在哪都浑然不知。因此,在一个不明根底的场合中,轻易地暴露你的身份、主张和想法,是十分危险的和不明智的一件事。因此你要学会含而不露,这样才能较少树敌,争取更大的外围基础和内围力量。
其次,你的见解意在赞赏他人的观点、身份、主张及其他。赞赏他人,虽说不会让人直接产生反感,但赞赏的方式和内容也是有分别的,不同的场合要说不同的话。因此,赞赏他人并不一定就能得到他人的赞许和好感。假如你说话的水平太臭,赞美夸错了地方,犹如拍马屁拍到了马蹄上,马儿非但没有给你一个吻,反而踢了你一脚。又如,你身份太低,见识太少,你把对一个司令的赞赏,用在了连排工兵的赞赏标准。这些,都会使人反感你的赞赏。谁知道自己有没有赞赏他人的水平和资格呢?看来夸夸别人,也不是随口就能做到的。而且,赞赏也表明了你的一种态度。
再次,如果你的见解意在反对他人的观点、身份、主张及其他。反对他人,当然不会有人感谢你了。虚心纳谏的齐王和唐太宗在现实生活中可是少而又少的人。一般的人哪有虚心待人的气度呢?如果你有,你也不会去言之凿凿地讽刺他人了。不仅从胸怀上看,大多人接受不了他人的反对意见,而且还有很多实质性的问题,如立场、原则、利益、主张等,它们不是几句空洞的言辞就能改变的了的。再堂而皇之的见解,再掷地有声的意见,再天地为公的看法,一遇上它们就发挥不出什么作用了。不仅他人如此,你也不可能例外。只是你在给他人提出反面意见时,你可能并不是正儿八经的,相反,你只是一时热情。一种见解,并没有太深的考虑和什么利益攸关的地方,你只是随便说说,谈不上善意,也绝没有恶意,但是人家听话时,就不是你想的这种样子了。人家可能十分反感,十分在意。因此,人家便会记恨在心,试图报复。如此看来,如果你和他人没有某些根本上的矛盾,你千万不要随口胡乱批评他人。哪怕你是无心的、无目的的。这么严重的人际关系问题,当你没有什么必要时,你何必要难为自己和他人呢?
又次,你的见解说得很对,也不一定能引起别人的好感。这里面还有很多因素在左右着人们的感情,如批评对象的气度、受教育程度、批评时的场合,等等。这还没有把批评对象的阶级立场和利益关系考虑进去,如果考虑进去,那就变得更加复杂了。人们对真理和是非的判断从来没有一致的判别标准和尺度。对同一事物,人们往往会作出截然相反的论断和选择。不同立场上的人,完全没有意见一致的可能性。把那些最有宽容精神的学者、知识分子、艺术家等人包括进来,他们也没有本质上的公理包容性,只有极少数的人例外。而你面对的那些人,连那些有宽容精神的人都不如,他们哪能和你心平气和、天地为公地讨论是非得失呢?因此,即使是很高明的见解,也不一定要随便的对人说。有告诉别人的冲动,实际上是一种城府不深、境界不高的表现。
最后,你的见解说得不对。你的见解说得不对,那就更没必要对人说了。说出来的话人家会十分轻视你、蔑视你,把你当个傻子看待。为什么你非要把你的浅薄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呢?这是没有必要的。而且,由于你的见解谬误,人家会加重对你攻击人家的看法,认为你是不怀好意,是个十足的敌人。你有心如此,倒也没有什么。你无心如此,那就天大地划不来了,你何苦呢?糟糕的是,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没有这种自知之明,我们不知道我们的浅陋和鄙俗,反而把浅陋和鄙俗张扬得众人皆知,我们不知其丑,反自得意。当了小丑,还以为是个大英雄、大名人。而且还是个要被人报复的小丑,你看,太不划算了。
因此,我们要学习那些圣人,学会三缄其口,金口不开,以少去口舌是非的侵害。回头想想,对懂得你道理的人,有什么说的必要呢?对不懂你的道理的人,说了又有什么用呢?看来,对亦不说,不对亦不说,不言真君子就是这个道理。在这个物欲横流、利益纷争、小人得志、党同伐异的环境中,人有表达自己意见的必要吗?同时,不表达什么,还是一种策略,让人莫辨根本,从而免受侵害。再说,不表
达什么,同样也是一种境界,是超越人间是非和人的认识有限性的一
种豁达和彻悟。
说了这么多不能说的,其实最重要的是得意的事不能说。中国人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深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样的格言、警句多如牛毛。不仅在中国如此,国外也一样。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说过:"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认为:"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其同真理相冲突,都愿意放弃。"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我从不歌颂自己,我有财产、有家世,我花钱慷慨,朋友们说我风趣,可是我绝口不提这些。固然我有某些优点,而我自己最重视的优点却是我的谦虚。"可见,谦逊是我们人类共同的美德。
谦虚不仅是成功的要素,谦逊与内心的平静紧密相连。我们越不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就越容易获得心灵的宁静。凸显自己是一个危险的、十分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还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它会使你把大量精力放在显示成果、自吹自擂,或试图让他人信服你的个人价值之上。其实,自高自大、自傲也是缺乏包容心的一种表现。一个人稍微有了那么一点儿可怜的成就,于是耳朵就不灵了,眼睛也花了,路也不会走了,开始自我膨胀了:自以为写了两篇文章就自诩为作家,演了两部电影就把自己当成了电影明星,唱了两首歌就自以为是歌星……个人的成就再伟大,也只是相对于个人而言;在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之中,没有什么不是渺小的。如果你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请不要过于看重它,因为它已成为你的历史--把握好现在才是重要的。不要留恋你的影子--哪怕它曾经很辉煌,但它毕竟只是虚无缥缈的影子而已。要知道,当你望着你的影子依依不舍的时候,你正好背离了照亮你的太阳。
你所自鸣得意的事情,很可能正好是受人奚落的短处,如果真是这样那不陷入奇耻大辱、沦为笑柄的尴尬?就好像口袋里装着一瓶麝香的人,不会到十字街头去叫嚷,试图让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口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