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要重视与你交往的每一个人,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世界里,大多数人来去匆匆。他们往往疏于腾出时间与他们所交往的人谈心。这时如果你能关心并重视他们,就会对他们产生很好的影响,你会使他们的人生更有价值,他们也会给你更为丰厚的报答。这样做的话,你会慢慢获得一种美满人生的感觉,信心倍增,人生中的目标感也越来越强烈。紧接着,这些人会被你吸引,人们总是喜欢跟积极乐观者在一起。运用别人的这种积极响应来发展更为积极的人际关系,同时也帮助别人获得这种积极态度。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欲望,就是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这是普通人自我意识的核心。如果你能满足别人心中的这一要求,他们就会对自己、也对你抱积极的态度,使别人感到重要的同时,别人也会反过来使你感到重要,因为在大多情况下,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
最后,我们还要学会寻找最佳的观念。积极思维者时刻在寻找最
佳的观念,这些观念能增加积极思维者的成功潜力。有些人认为,只
有聪明的人才会想出好主意,而事实上,要找到好主意靠的是态度而不是能力。一个思想开放、有创造性的人,会哪里有好主意就往哪里去。在寻找的过程中,他从不会轻易放弃,因为他知道新观念对他来说就意味着价值和财富。寻找每个人的优点和使别人感到受赞赏可以起到相似的作用。哪怕最差劲的人身上也会有优点,最完美的人身上也会有缺点,你眼睛盯住什么,你肯定就能看到什么。如果你总是寻找别人身上最好的东西,就会让你对他人留有美好的印象,也会使他们对自己有良好的感觉,能促使他们成长,努力做到最好,并且创造出一个积极的、卓越的工作环境。
在现代社会里,那些喜欢寻根究底的人往往会走在别人的前面,这样的人对生活、对工作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非常善于从看似平常的事物中学到有价值的东西。很多时候,有问题总比没问题强,最愚蠢的人往往是那些从不提出问题的人,因为他们失去了学习、探讨和改正自我的机会。
6.3无知真可怕
美国人做的最著名的蠢事,就是在朝鲜战争中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无知。1950年10月底,中国人民志愿军突然出现在朝鲜边境地区,并在11月份发起攻势行动,令措手不及的联合国军吃了大亏。1950年中朝边境中美军队的仓促遭遇改变了朝鲜战争的进程。当时的美军前沿师及师以下战术单位,情报的来源主要依赖于火线部队和巡逻分队的报告、对战俘的审问、侦察飞机的目视与航拍照片以及偶尔缴获的敌军文件资料等,这些情报是战术指挥官判断战况的重要依据,但所定的保密等级却不高,一般都是机密以下。由于"二战"结束后美国军队的大规模精减整编,在当时美军战术部队缺乏必要的情报团队,严重妨碍了情报的搜集工作。例如,对战俘的审讯通常是一种较可信的情报来源,但由于军中缺乏足够的翻译人员而使其效果大打折扣,审讯工作只能通过口译人员转述,而这些少得可怜的通晓中国普通话的翻译人员,又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编制和军用术语知之甚少,导致情报收集工作的更加低效。与各种人力情报资源相比,麦克阿瑟
更重视甚至是迷信技术侦察手段,特别是航空侦察情报,他相信通过航空侦察手段完全可以清楚地掌握中国大规模干涉的企图。1950年11月17日,当中国已大规模向朝鲜派遣志愿军后,麦克阿瑟在会见美国驻朝鲜大使时还认为,越过边境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多也只有3万人,他坚信利只要他们公开调动,就会被空军的侦察机发现。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军费和部队的大规模削减使空军的空中侦察能力大打折扣。当时入朝参战的空军第五军根本不具备照相侦察能力;仅有的3个航拍侦察中队又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鸭绿江沿岸附近,而对夜间过江、已深入朝鲜边境纵深的志愿军毫无察觉,加之空中侦察机组把重点放在适合部队大规模机动的交通干线附近,更是对习惯于在小路和山间行进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束手无策。
等到11月21日麦克阿瑟命令远东空军对第8集团军和第10军团之间地域加强航空侦察时,为时已晚,中国人民志愿军已隐蔽进入攻击发起地域,很快美军就由初次遭遇的惊恐和震撼转变成灾难性的溃退。
美国人的航空侦察靠不住了,而他们的另一种手段--电子侦察,其境况也和航空侦察部队差不多,在"二战"后被大量裁撤,远东仅有的一些侦听分队都留在陆军编制内,不仅远东如此,整个太平洋战区的侦听力量也被大大削弱。而且,仅有的侦听力量也被集中于侦察政府的活动和菲律宾爆发的叛乱。而最初信号情报部队也只是破译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密码、获取文本信息,并在朝鲜战争初期,美军未能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直至1952年才走上正轨;到1952年后,美军的侦听部队已能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通信量分析中获取大量有价值的战术情报,比如各级作战命令。
最明显地表现出美军对于对手缺乏了解的例子:美国陆军保密局在对华的情报侦听工作中缺乏足够的听译翻译,而中国各省方言的繁杂使用也使问题一时难以解决,美国本土的华裔大多出生于中国南方,其南方口音与志愿军内部普遍使用的普通话完全不同。最后为满足这一需要,远东司令部从败逃到台湾岛的中国人中雇佣了一批通晓北方
普通话的平民为陆军保密局工作,这才满足了需要。虽然美军为解决情报获取问题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失误仍在所难免,对中朝军队文本情报的判读就出现过重大失误。
在朝鲜战争初期,情报局在判断入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统帅人选时,根据一份来自上海的通信情报曾认为是林彪将军,但实际上林彪称病婉拒了领兵入朝作战的机会,最终使彭德怀将军担负了该职。然而,直至战争结束,美军情报机构仍坚持这一判断,以至后来很多以美军情报为第一手材料的西方历学家仍将林彪列为中国志愿军统帅。
美国人由于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极度无知,所以很快就从战争初期的极端自负变成了极端自卑和极端的恐惧:1950年11月,志愿军的第二次攻势规模之大,投入兵力之多,令美军前线部队乃至华盛顿都大惊失色,美国陆军情报机构和中情局这时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认为中国部署在东北的其余部队正源源不断地涌入朝鲜。麦克阿瑟向参联会报告称,联合国军已身心俱疲,除非立即向远东大规模增援,否则联合国军将不得不持续撤退,最终可能会重回釜山构筑滩头防御圈,联合国军必将被赶出朝鲜。
在12月6日志愿军的第二次攻势明朗后,美军对志愿军兵力的估计较其11月25日的判断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情报局认为在朝鲜的中朝军队共有约43万人;还有总计20.4万人的兵力作为预备队部署在中朝边境;此外还有至少2个军部署在远离边境的中国东北境内。至12月9日,远东司令部已确定志愿军此次攻势行动共动用了9个军共27个师。第二次战役中,共有约26.8万中共部队与联合国军展开激战,另有55万人可提供保障支援,预计还有20万人不久也会加入增援队伍。以上数据意味着共有约100万中共部队与联合国军对垒,这还不包括16万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东北37万民兵预备役人员。鉴于急剧恶化的战场态势和中国几近源源不断的兵力投入,联合国军开始制订撤离朝鲜的计划。
就在美国人为了志愿军惊人的数量感到恐惧时,真相令人大跌眼镜,10月下旬入朝的志愿军只有6个军参加了对联合国军的第一次攻势战役,其中有2个军并未被美军发现;随后这6个军和陆续入朝的另外3个军共约37万人,又展开了11月底对联合国军的第二次攻
势战役。直到1951年3月才有另外6个军入朝增援,其中3个军当年10月份被美军确认,另外3个军则根本没有出现在美军的敌情简报中。至1952年8月,另有3个未经确认的军也出现在联合国军面前。而1950年10月间美军情报所认定的部署在东北的8个军、计20万人也从未出现在朝鲜。在12月9日美军情报中所认定的4个军中,第25军、30军从未出现在朝鲜,第24、37军则在更晚时候才出现在朝鲜。这样一来,至少在战争初期,志愿军所谓的12个军并不存在。而这12个军正是美军心中的幽灵部队,成了加重美军心理恐惧的重要砝码。
但这时美军的情报机构仍未能从初期的混乱中清醒过来,到12月12日,志愿军第9兵团共3个军12个师仍然为美军所忽略,直至他们痛击骄傲的美军陆战一师时,美国人才意识到当面的是第9兵团部队。第9兵团司令宋时轮在战后说,由于仓促入朝,他的部队遭受了大量非战斗减员,以至战役结束后立即需要补充6万名官兵。第8集团军在志愿军第二次攻势中遭遇的是志愿军第13兵团,该兵团所辖的6个军在战役中也遭受了重大损失,总计伤亡约6万人。第8集团军面对的只是18个装备极差、饥寒交迫又不断减员的作战师,总计不超过18万,他们从未与上百万志愿军鏖战,而造成这种假象的只是数十部无线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