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养育了我们,我们永远是人民的记者!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高建华,是甘肃省广电总台电视新闻中心一名普通记者。
5月12日的大地震,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凝聚到了汶川,这个以前我们并不熟悉的地方,在地图上和我省的陇南、甘南离得那么近,几乎就挨在一起。
出于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敏感,我们当即就和陇南、甘南联系,但此时电话怎么也打不通!总台立即作出安排部署,先后分派三路记者赶赴省地震局、兰州市、陇南市采访,了解情况。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记者们的短信、电话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台里,纷纷要求赶赴灾区采访。记者戴懿,这个当年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和见证者,强烈请求到一线去,她说:“不派我去,我就自己去。”记者张健得知第一批去灾区的人员没有自己,立即发短信询问台长:“这种报道我是有经验的,为什么不派我去?”
5月12日晚上7点32分,甘肃卫视就在《甘肃新闻》节目头条播出了关于地震灾情的新闻报道。而这时,记者梁镇云、梁琨已经在赶往陇南灾区的路上。
车一过天水,路就越来越难走,道路断了、通讯也断了,余震、塌方接连不断,到处都是房屋倒塌和山体滑坡;受灾群众急需救助,缺药品、缺食品、缺帐篷,灾情远远超出了想象!5月13日,梁镇云和梁琨在中央台播发现场连线报道《宝成铁路甘肃境内隧道塌方》,向甘肃台发回连线报道《陇南灾区群众度过震后第一个不眠之夜》、《陇南灾情严重》等消息。
紧邻四川的文县是这次大地震中我省受灾最严重的地区。5月13日中午,电视记者张健、广播记者史昆赶赴文县。张健说,那天去文县的路是他长这么大走过的最“长”的一条路。天黑得吓人,崎岖的山路上不时有巨石滑落,发出可怕的声响。
14日凌晨1点40分,他冒着生命危险,把最新的灾情呈现在大家面前们发现路边一辆中巴车被巨石砸毁,现场有十几具蒙着白布的遗体!平生第一次,大家感到死亡竟然与自己这样近在咫尺。
经过16个小时艰难跋涉,14日凌晨5点30分,张健和史昆到达文县并率先发出了文县灾情的新闻报道!而这一刻,总台已有19名记者克服种种困难,先后到达陇南灾区开展工作。
面对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记者们选择了责任;面对困难挫折,记者们选择了知难而上;面对死亡威胁,记者们选择了向党和人民负责,他们像无畏的战士,没有退缩,只有向前、向前、再向前!
5月14日,记者刘永辉和摄像赵彬冒着危险,从武都驱车四个小时,到了康县受灾最为严重的寺台乡田坪村,眼前的情景让他们惊呆了:村里的小学和83户村民的房子全部倒塌,哭声、喊声混成一片……面对此情此景,他们忘记了疲劳和饥饿,立即电话连线,报道灾情,为争取救援赢得了时间!在随后的采访中,刘永辉和赵彬捕捉到催人泪下的一幕——
地震发生时,村民田玉霞已经抱着半岁的女儿跑出了院子,当她发现82岁的爷爷还在房子里时,放下孩子,转身又跑了回去……正在这时,余震发生了,房屋轰然倒塌,田玉霞和爷爷都被埋在了废墟下面。当村民们挖开废墟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流下了眼泪:田玉霞和爷爷头靠着头,手握着手,已经停止了呼吸……
5月15日晚上,《甘肃新闻》节目中播出了这条新闻特写《大孝至爱的孙女》,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两天后,就有一家公司决定投资50万元,为田坪村修建一所希望小学。
在武都采访的广播记者李思沪为了用宽带传送稿件,硬着头皮住进了宾馆,5月14日下午6点左右,又一次强余震发生了,窗框“哗啦”作响,楼板剧烈摇晃,正在作电话连线报道的李思沪,一边往洗手间跑,一边把这一消息播报给了听众。
人们经常把记者叫做“无冕之王”,但是在陇南灾区采访的记者,经历的却是来自环境和内心的双重压力。原本山清水秀的“陇上江南”变得满目疮痍,房屋倒塌、道路中断,记者们白天采访写稿,晚上赶路传送信号,一天跑个几百公里是常有的事。他们好几天都没有洗过脸、脱过鞋、换过衣服。最让记者们伤脑筋的还不是这些,采访稿件传送不出去,才是记者们最苦恼的事!
说实话,在采访中,再危险,我们都不怕;再困难,我们都能克服。但是,电视新闻回传线路不畅,才是我们最大的障碍。
地震发生后的最初几天,在文县碧口采访的电视记者必须经过10多个小时的艰难跋涉,返回到武都传送信号,但是通道只有一条,各路记者都在焦急地等待着,生怕因为时效差而失去了新闻报道的意义。从15日开始,总台利用四天时间将传输通道扩充到4条,终于实现了电视新闻的同步报道。尤其是5月18日,国家广电总局紧急支援,在文县开通了卫星传输应急线路后,仅从文县传输到中央台现场直播的消息一天最多时近20条。直到现在,我们的技术人员还在陇南坚守!
这次对“512”—160·大地震的报道,在甘肃广电史上开创了许多先例——多名记者奔赴灾区,前所未有;累计播发抗震救灾广播、电视稿件37300多条,前所未有;在没有直播演练、没有技术保障、没有备份设备的情况下实现大容量、大时段的抗震救灾新闻直播,前所未有!
在灾区,来自新华社甘肃分社、《甘肃日报》以及《兰州晨报》等多家省内媒体的数百名记者,一直和我们并肩作战,把最及时、最鲜活、最生动的报道呈现在大家眼前。在这里,我以一名在一线采访报道的记者的良心,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们的记者尽职尽责,认真履行了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在陇南抗震救灾第一线采访报道的日子里,陇原儿女有苦同吃、有难同当、百折不挠、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也时时处处感动着我们。
有这样一家人,生活艰难,只靠喂三头猪维持生计。地震发生后,老两口走进抗震救灾指挥部,非要把自己养的猪全部捐出来!这三头猪至少能卖7000多块钱,是他们一家五口人大半年的收入啊!工作人员不忍心收下,老人当时就急了,她说:解放军为救我们连命都不要了,我这几头猪又算个啥!
每当看到飘扬在灾区上空一面面鲜红的党旗,每当看到废墟中涌动的一抹抹橄榄绿,每当看到灾区群众一个个自强不息的身影,我们就被深深地感动,我们的职责就是:用画面、用声音、用文字真实地记录下这一切。
5月,我们在陇南采访报道的日子里,灾区人民给予了我们无私的帮助!一听说是记者,卖水的商贩有时都不要钱;一听说是记者,素不相识的司机师傅义务把我们送到目的地;一听说是记者,村民们就把最安全快捷的通道让给了我们……一桩桩、一件件让我们感动的事,举不胜举。这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民养育了我们,我们永远是人民的记者!
当前,灾区恢复重建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展开,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深入一线,做好灾区的报道,把灾区人民美丽的新家园呈现在观众眼前!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