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诊断:①细菌学检查。以碱性美蓝、瑞氏染色法或姬姆萨染色法染色镜检,如发现有荚膜竹节状大杆菌,即可作出初步诊断。②血清学检查。Ascoli氏沉淀反应是用加热抽提待检炭疽杆菌多糖抗原与已知抗体进行的沉淀试验。适用于各种病料、皮张、严重腐败污染尸体材料。
2梭菌属
病原性梭菌主要包括致牛、绵羊气肿疽病的气肿疽梭菌;致各种家畜恶性水肿和羊快疫的腐败梭菌;致人畜破伤风的破伤风梭菌;致人畜肉毒中毒病的肉毒梭菌;致绵羊、山羊黑疫病的诺维梭菌;致犊牛、羔羊、仔猪、家兔等多种家畜的气性坏疽、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的产气荚膜梭菌(又名魏氏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可形成荚膜,无鞭毛。一般条件下罕见形成芽孢。可引起牛奶汹涌发酵。
本菌致病作用主要在于外毒素和侵袭性酶。
A型菌主要是引起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B型菌主要引起羔羊痢疾;C型菌主要引起绵羊猝狙;D型菌引起羔羊、绵羊、山羊、牛的肠毒血症;E型菌可致犊牛、羔羊肠毒血症。
A型菌主要细菌分离鉴定,其他型可靠的微生物学诊断是肠内容物毒素检查。
七、分支杆菌
能抵抗3%盐酸酒精的脱色作用,故称为抗酸菌。常用齐尼二氏染色法染色,本属菌染成红色,非抗酸菌呈蓝色。
1牛分支杆菌
专性需氧菌,对营养要求严格。
主要引起牛结核病,以细胞内寄生和形成局部病灶为特点。
微生物诊断:①显微镜检查。抗酸酸色后镜检,如发现红色成丛杆菌时,可做出初步诊断。②变态反应。应用广泛的是迟发性变态反应试验,即结核菌素试验。采用PPD皮内注射法,牛颈部皮内注射01ml(10万IU/ml),72h后局部炎症反应明显,皮肿胀厚度差≥4mm为阳性。
2副结核分支杆菌
需氧菌,初代分离极为困难。该菌是胞内生长菌。
奶牛和黄牛最易感,感染牛间歇性腹泻,回肠和空肠明显的增生性肠炎,黏膜呈脑回状。
八、螺旋体
以二分裂繁殖,介于细菌和原虫之间的一类微生物。
猪痢短螺旋体
严格厌氧。对培养基要求苛刻,通常使用含10%胎牛(或犊牛或兔)血清或血液的TSB或BHIB培养基。扁平、半透明、针尖状、强β溶血性菌落。
所致疾病称为猪痢疾,又称血痢。最常发生于8~14周龄幼猪。主要症状为严重的黏膜出血性下痢和迅速减重。以大肠黏膜黏液渗出性、出血性和坏死性炎症为特征。
暗视野显微镜活体检查,每个视野中2~3个或更多蛇样运动的较大螺旋体,可确诊。
九、支原体
可通过滤菌器,二分裂或芽生繁殖。常污染细胞培养及生物制品。
1鸡毒支原体
细胞的一端或两端具有“小泡”极体,该结构与菌体的吸附性有关。
在含马血清或灭活鸡、猪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为了抑制杂菌生长,需加入醋酸铊(1∶4000)和青霉素1000IU/ml。
主要感染鸡和火鸡,继发感染大肠杆菌时,可引起特征性的肝包膜炎、心包炎及气囊炎。
2猪肺炎支原体
仅感染猪,引起猪地方流行性肺炎(猪气喘病)。幼猪最易感。
3牛支原体
引起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肺疫)。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呈“荷包蛋状”。
第五单元病毒基本特性
一、基本特性
1最小的微生物,一般都能通过细菌滤器。
2无完整的细胞结构,仅有一种核酸(DNA或RNA)作为遗产物质。
3缺乏独立代谢能力。只能在活细胞内实现其生命活性。
二、病毒的结构
1病毒的基本结构
(1)核衣壳完整的病毒颗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核酸组成的芯髓与衣壳组成核衣壳。核酸构成病毒的基因组;衣壳保护核酸,衣壳蛋白具有抗原性,是病毒颗粒的主要抗原成分。
(2)囊膜从宿主细胞获得。囊膜表面突起称为纤突。囊膜和纤突构成病毒颗粒的表面抗原。
2病毒的化学组成
(1)核酸对于RNA病毒,以mRNA的碱基序列为标准,凡与此相同的核酸称为正链,与其互补的为负链。病毒核酸是病毒的基因组,最小的圆环病毒,最大的痘病毒。病毒核酸是决定病毒的感染性、复制特性、遗传特性的物质基础。
(2)蛋白质
结构蛋白组成病毒结构的蛋白,决定病毒对宿主细胞嗜性。是良好的抗原。
非结构蛋白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不参与病毒体构成的蛋白。也可存在于感染细胞中。具有免疫原性。可区分野毒感染与灭活苗接种。
(3)脂质与糖
来自宿主细胞。脂质存在于囊膜,主要是磷脂和胆固醇。囊膜辅助病毒感染。脂溶剂可使病毒失活,常用乙醚或氯仿处理病毒。
糖以糖蛋白形式存在于纤突,与病毒吸附细胞受体有关。
三、病毒的增殖
1病毒的培养方法及其特点
(1)实验动物培养法可用于病毒的致病性测定、疫苗效力试验、疫苗生产。但成本高,个体差异大。
(2)鸡胚培养法常用的鸡胚接种部位有卵黄囊接种(5日龄鸡胚)、尿囊腔和羊膜腔接种(10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9~11日龄鸡胚)。用于病毒分离鉴定、病毒增值、制备疫苗。
(3)细胞培养法病毒分离与培养最常用的方法。一致性好,易标准化试验,可重复性好。用于病毒分离、增殖、制备疫苗、病毒空斑测定和克隆纯化。
2病毒的细胞培养
原代细胞制备原代细胞,肾和睾丸最为常用。原代细胞对病毒较易感。
二倍体细胞株将原代细胞继续培养传代,仍为二倍体。对病毒的易感性无变化。从样本中分离培养病毒,一般多采用此种细胞。
传代细胞系在体外可无限制分裂传代的细胞。一般来源于肿瘤组织。不用于制备活疫苗。
3病毒感染后的细胞变化
(1)细胞病变
病毒感染导致的细胞损伤(CPE)。病毒产生CPE的能力与对动物的致病性正相关。通常用CPE作为指标,计算病毒的半数细胞感染量来判定病毒的毒力。
(2)包含体
某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出现于细胞细胞核内或胞浆内的特征性的形态变化。可作为诊断某些病毒性传染病的依据。
(3)空斑
感染病毒的细胞及病毒扩散的周围细胞形成一个近似圆形的斑点,称为空斑。可纯化病毒,对病毒定量。
三、病毒的感染
1急性感染病后常获得特异性免疫,可作为受过感染的证据。
2持续性感染
(1)潜伏感染除非激活,一般并不能查出病毒。
(2)慢性感染病毒并未完全清除,血中可持续监测出病毒,患病动物表现轻微或无临床症状,但常反复发作而不愈。
(3)慢发感染病毒感染后潜伏期长。平时无症状,也分离不出病毒。一旦发病进行性加重,最终死亡。
(4)迟发性临床症状的急性感染此类病毒的持续性复制与疾病的进程无关。如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
第六单元主要的动物病毒
一、痘科病毒
作为基因工程疫苗的载体广泛应用。
1绵羊痘病毒与山羊痘病毒
有囊膜。双股DNA。绵羊痘病毒与山羊痘病毒之间存在共同抗原。但在自然条件下绵羊痘病毒仅感染绵羊,山羊痘病毒仅感染山羊。
2黏液瘤病毒
野兔、家兔都非常易感。兔感染后,首先眼结膜炎,接着头部广泛肿胀,呈特征性的“狮子头”。
二、非洲猪瘟病毒科
有囊膜。是唯一已知的核酸为DNA的虫媒病毒,由软蜱传播。
三、疱疹病毒科
1伪狂犬病病毒(学名猪疱疹病毒1型)
有囊膜。双股DNA。只有一种血清型。世界上第一个获准使用的基因缺失苗就是伪狂犬病毒的tk基因缺失疫苗。
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怀孕母猪50%可发生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仔猪表现为发热和神经症状。
2马立克氏病病毒(学名禽疱疹病毒2型)
有囊膜,双股DNA。具有致肿瘤性。分为三个血清型。马立克氏病病毒指致肿瘤性的血清1型;血清3型为火鸡疱疹病毒。靶细胞是T淋巴细胞。
对鸡和鹌鹑有致病性。鸡马立克氏病分为神经型、内脏型、眼型、皮肤型四种病型。不能垂直传播。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
3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学名禽疱疹病毒1型)
有囊膜,双股DNA。病鸡呈现呼吸困难和咳出血性渗出物;产蛋下降,产软壳蛋。
4鸭瘟病毒(学名鸭疱疹病毒1型)
仅1个血清型。病鸭表现为肠炎、脉管炎、广泛的局灶性坏死。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
5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学名牛疱疹病毒1型)
主要有呼吸道及生殖道两种表现。
四、腺病毒科
大多腺病毒凝集红细胞。
1犬传染性肝炎病毒
双股DNA,无囊膜。
分为1型和2型。1型导致犬传染性肝炎;2型导致幼犬传染性气管支气管炎。1型和2型抗原性高度交叉。
最初感染扁桃体,因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而致角膜水肿及肾小球肾炎,前者导致“蓝眼”。
2减蛋综合征病毒
双股DNA,无囊膜。仅1个血清型。产褪色蛋、软壳蛋、无壳蛋。
五、细小病毒科
1猪细小病毒
单股DNA,无囊膜。VP2是细小病毒的主要免疫原性蛋白。有血凝活性。
各种猪都会感染,一般不发病,但可不断排毒。初产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个别母猪因早期妊娠的胎儿死亡后全部被吸收而发生空怀。
2犬细小病毒
VP2是其保护性抗原。犬细小病毒变异株的出现主要与VP2蛋白氨基酸位点发生改变有关。有血凝活性。
临床上以呕吐、腹泻、出血性肠炎和严重脱水为特征。
诊断常用HAHI试验。
3鹅细小病毒(也称为小鹅瘟病毒)
单股DNA,无囊膜。VP3为主要结构蛋白。病毒无血凝活性。
主要侵害1月龄内的雏鹅,以传染快,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严重下痢,以及渗出性肠炎为特征。
4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
猫感染后很快产生免疫应答。有血凝活性。
5貂肠炎病毒(貂细小病毒)
主要特征为急性肠炎和白细胞减少。诊断常用HAHI试验。
6貂阿留申病病毒
引起水貂慢性消耗性、超敏感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产生高滴度的抗体,但不能中和抗体。
六、圆环病毒科
猪圆环病毒
单链DNA,无囊膜。目前已知的最小动物病毒。
PCV1和PCV2两者血清型。PCV1无致病性。PCV2是断奶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主要病原体,还可造成机体免疫抑制。
七、双RNA病毒科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无囊膜。VP2蛋白是主要的保护性抗原。
主要危害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导致免疫抑制。
诊断可用琼脂扩散试验。用鸡胚分离病毒较为敏感,接种9~11日龄鸡胚,接种绒毛尿囊膜。
八、副黏病毒科
1新城疫病毒
单股RNA,有囊膜。纤突具有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及融合蛋白(F)两种糖蛋白。可以凝集人、鸡的红细胞。
HI抗体水平是衡量免疫力的指标。在慢性新城疫流行的地区,可用HI试验作为检测手段。
2犬瘟热病毒
单股RNA,有囊膜。纤突具有血凝素蛋白(H)和融合蛋白(F)两种。H纤突只有血凝活性,无神经氨酸酶活性。
只有1个血清型,与麻疹病毒和牛瘟病毒具有共同抗原。
具有高度传染性,最常见的急性型有两个阶段的体温升高(双相热)。
3小反刍兽疫病毒
纤突含血凝素而无神经氨酸酶,但H蛋白同时具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功能。与牛瘟病毒在抗原性上高度交叉保护。
九、弹状病毒科
1狂犬病毒
病毒粒子呈典型的子弹状。单股RNA,有囊膜。
感染动物脑组织产生内基小体。
街毒是从患者和病兽体内所分离的病毒,毒力强。经多次通过兔脑传代后的病毒,潜伏期缩短,不产生内基小体,不在唾液腺中增殖,称为固定毒。
诊断动物脑组织切片,检测内基小体。
2牛暂时热病毒
又名“牛流行热病毒”或“三日热病毒”。有囊膜。蠓、疟蚊等为传播媒介。
十、正黏病毒科
禽流感病毒
单股RNA,有囊膜,表面两种纤突,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
分为表面抗原和型特异性抗原。表面抗原指HA和NA是病毒亚型的基本因素。
抗原性变异分为抗原性漂移和抗原性转移。抗原性漂移是指由编码病毒表面蛋白的基因发生点突变异致病毒抗原位点发生变异,引起免疫逃逸。抗原性转移指病毒基因发生重组或重排,形成新亚型。
一般实验室只做血清学或RTPCR检测。一般从泄殖腔采集,接种8~10日龄鸡胚尿囊腔。
十一、冠状病毒科
已知RNA病毒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
1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单股RNA,有囊膜。有4种结构蛋白。S蛋白位于病毒最外面,含有与病毒中和、毒力、血清型特异性有关的抗原位点。
新的血清型和变异株不断出现。1~4周龄雏鸡最易感,产蛋鸡感染后可引起产蛋量下降、产异常蛋。
2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可致仔猪腹泻,伴有呕吐。病变局限于胃肠道。唯有通过黏膜免疫才有效。
十二、动脉炎病毒科
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病毒病毒有欧、美两个基因型。可造成免疫抑制。抗体依赖性增强是重要生物学特征。
十三、微RNA病毒科
1口蹄疫病毒
单股RNA,无囊膜。有7个血清型:A型、O型、C型、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亚洲1型。各型之间无交叉保护性,各亚型之间仅有部分交叉保护性。
易感动物为偶蹄兽。病畜口、鼻、蹄等部位出现水疱为主要症状,猪则以跛蹄为最主要的症状。
样品冷冻保存或甘油缓冲液中。
2猪水泡病病毒
临诊症状与口蹄疫相似,仅见猪发病。
VP1的第132位氨基酸与毒力强弱有关。
十四、黄病毒科
猪瘟病毒
单股RNA,有囊膜。毒株分2个基因群,目前基因2群在我国占主导地位。
病毒最主要的入侵途径是通过采食,扁桃体是最先定居的器官。
十五、朊病毒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病原,没有核酸,是有传染性的蛋白质颗粒。
动物朊病毒病有羊痒病、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猫海绵状脑病、传染性貂脑病等。人类的朊病毒病有克雅氏病、库鲁病等。
第七单元抗原与抗体
一、抗原
1概念
(1)抗原
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性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又称为免疫原。
(2)抗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