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学在国际化方面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一方面,中国学者越来越多地利用国际经济学界的现代经济学规范,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鲜活现实,中国经济学界与国际经济学界的交流日益增多,促进了相互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近三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功,国际经济学界对中国经济的研究逐渐加强,既为现代经济学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又为中国经济学者走向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化发展。
【注】本文根据作者在首届中国经济学南方论坛上的发言整理而成。——编者注
在经济学教育方面,现代经济学日益成为高等院校经济专业骨干课程之一。最近几年,经济学院系还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其最主要的方法是引进在欧美拿到博士学位的年轻经济学家,一些院校在这个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其他有两点需要注意:(1)如何使没有在国外学习的年轻学者的水平有所提高。目前有海归学者和本地学者合作不良的现象。在外国受过训练的学者不应该就此认为自己比本土学者优秀,而应该两方面相互帮助提高。从前没有很多留学生回国,中国主要靠本土训练的经济学家短期去国外访问来提高学术水平。现在有很多博士回国,他们以及学院院长,都可以利用和国外的关系让本土经济学家多些去国外访问学习的机会,这样才能逐渐充实和成熟教师队伍。(2)各院系可以考虑吸引国外水平不错的退休经济学家。
关于研究方面的问题。一是评估研究好坏的标准问题。目前存在一种看法,评估研究成果好坏在于是否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这在中国是个可以被讨论的观点。而在座经济学者已经有能力判断研究成果,只要有客观的审评标准,就可以去建立国内自己的出版市场,由中国学者判断研究成果是好还是不好。不一定要靠外国刊物来评判。这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二是研究方向的问题。一些年轻人觉得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不能被国际刊物接受的观念是不对的。谈任何地方的问题,好的研究结果、研究方法和研究思维才是国际性学术刊物接受的标准。随着国外学界对中国经济问题的关注增多,研究中国问题更会有利。三是经济学者之间的关系问题:(1)海归经济学家和本土经济学家研究合作的问题。本土学者批评海归学者不懂中国经济,海归学者认为本土学者没有受过严格的现代经济学训练,研究不具价值。两派应体谅对方观点,互相了解,心学习。(2)中国经济学者和国外经济学者的关系。很多学者回国后与国外保持紧密来往。中国学者应抓住机会更多研究中国经济,在对中国具体经济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新理论,才有机会发展本国的主流经济学,甚至可以影响全世界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思维。
总之,中国经济学的国际化需要从两个方面继续努力。一是师资队伍建设,包括引进海归博士、为本土年轻学者多提供去海外学习的机会以及吸收国外退休学者的问题。二是研究方面,希望中国学者能更多地立足中国现实研究中国经济。
(邓林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