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西方人对中国经济的看法已经有所改善,但仍有许多人持负面态度。我列举两个例子:一是美国领先的经济学期刊,另一个是英国有广泛读者的经济学杂志。这两份出版物,除了有关中国经济的,其他涉及各个领域的文章质量都很高。
2003年12月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杂志》上,阿林·扬(Alwyn Young)写了一篇文章,认为《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GDP数据在1978~1998年的20年间每年平均有2个百分点的偏差(偏高)。因此,报告平均增长率9.53%应减少到7.68%。这个所谓的“偏高”很不可信。年鉴可能把一两年的增长率高估1.85个百分点,但不可能20年都这样。假设1978年的GDP为1,增加9.53%与7.68%的差别相当于(1.0953)20和(1.0768)20之间的差距,就是6.1754和4.3924之间的差距。也就是说20年后GDP水平被高估了40.6%。统计年鉴不可能隐藏如此大的错误。
2007年,我写了一封信给《政治经济学杂志》的编辑,指出这篇文章的错误。因为当时中国经济继续保持10%以上的快速增长,也为很多西方人所瞩目。这封信也抄送给了我在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的朋友。我指出,任何在1978~1998年期间访华数次的人都会相信,中国经济在以极高的速度增长。这个明显的事实不能被一个试图找出官方统计数据错误的经济学家抹煞。
第二个例子是《经济学人》的一篇文章。这个杂志作为通俗经济学读物广受尊重,而《政治经济学杂志》是在专业经济学家中广受尊重。2008年12月11日出版的《经济学人》的封面大标题是:“突然脆弱:亚洲两大猛兽都在颤抖。印度经济疲软,而中国领导人有更多担忧。”
我们都明白,中国经济在当前的世界经济衰退中是有问题,但还不至于说中国“猛兽发抖”或“中国领导人有更多担忧”。这些说法显示出这篇文章的偏见。我阅读此文,想找出作者有何证据来支持这种说法。
让我引用其中最尖锐的陈述,并指出其如何缺乏证据支持:
“如果中国的增长率下降至5.5%或更低,这将被国内外视为一场灾难。”注意“如果”这个词,但缺乏相关证据。
“在中国,目前的经济衰退营造了紧张的氛围。上个月(2008年11月——编者注的贸易数据显示,出口比2007年11月低了2%,进口下降18%,这十分令人震惊。电力行业的数据一般比较可靠,也下降了7%。尽管世界银行和其他经济学家仍预计2009年中国GDP将增长7.5%,也低于8%的目标水平,这个数据被有点迷信地认为是避免巨大社会混乱的核心底线。”
这些陈述中大部分只是猜测,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世界银行对中国GDP增长率的预期远远高于文章作者的预测,电力行业的数据并不是一个衡量产出的可靠指标,8%的增长也并不一定是避免巨大社会混乱必不可少的核心因素。
“中国宣布了一项庞大的4万亿元人民币(近600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方案。一些质疑这个数字的人认为,数字中的大部分来自以前的预算承诺、重复计算和空洞的许诺。”关于这些陈述,读者自己会有自己的判断。
以下只是偏见而不是从经济学或政治学角度阐述的论点。
“印度在两个方面应对经济衰退比中国拥有更大的优势。它在这方面具备很丰富的经验,而且有一个应对不满情绪而不会受到怀疑的政治制度。”
这种偏见是中国面临的现实。虽然我没有改善它的简单建议,但我写过一本名为“认识中国”的书,帮助西方人更好地了解中国,并相信中国人和西方人更多地沟通以及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对解决这个问题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