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17500000047

第47章 失落的一代 (14)

除去这些概念化、口号化的赞歌,更实际的冲击也出现了。这场源自美国西海岸的运动,造就出一大批年轻的亿万富翁,他们获取成功的速度令人瞠目结舌,昔日需要几十年完成的金钱与名声的积累,现在几年中就达到了。看看当时的金字招牌马克·安德森,25岁,在Netscape上市的当天,成为亿万富翁。

这股浪潮因为那些从美国归来的中国留学生,而来到了中国。对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中国社会来说,他们是一股清新、锐利而招摇的力量。这是一个信息匮乏的社会,一个等级严格、过分尊重年龄的社会,一个对财富、成功充满生理式饥渴的社会,也是一个自我价值丢失、一切都从外面舶来的社会……

而这些青年人带着美国的资金、技术、理念而归,宣称宽带会让知识与信息像自来水龙头的水一样不断流出,谈话里使用的是VC、IPO、Page view这些像刚印制的钞票一样崭新的词汇,阅读的是《连线》、《快公司》这样的杂志,推崇的是一种人人都可以把脚放在桌子上的平等的公司文化……

很快的,这些人扮演了一种连自己都没意识到的启蒙者角色。80年前的一代人通过引进约翰·杜威、伯特兰·罗素、乔治·萧伯纳,谈论社会主义、文学革命来为中国引入新的思想;而现在他们引进了彼得·德鲁克、迈克尔·波特,用管理学和技术术语来撬动中国的变化。

10年里,网络的泡沫吹大、破灭、又再兴起,资本撤走又到来,一批中国式的年轻亿万富翁也陆续诞生,各种新概念也不断兴起。在这个行业内,时间变成了最速朽的东西,14年前如日中天的马克·安德森,如今像是马克·吐温年代的人物了,比起Facebook,连Google都显得年华老去了。

和10年前一样,中国仍是一个在模仿的国家,跟随着美国的变化亦步亦趋,彼岸有了Youtube,此岸就有了土豆网,Facebook诞生于哈佛校园,北京就有了校内网。但是,再没什么人谈论信息技术的文化与社会意义。瀛海威公司当年矗立在白颐路上的广告牌——“中国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像是关于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者的笑谈。

或许再没有激动人心的口号,但真实的变化却迅速发生了。1996年,我第一次拨号上网,耐心地等待着《花花公子》网页的出现;1999年,我参与一家.com公司的建设,非常诧异地发现竟然那么多人喜欢在BBS上留言;2000年,我第一次使用Google搜索;2001年,我开始习惯在新浪网上阅读新闻;2003年前后,我意识到新浪正在获得比电视台与报纸更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伴随着上网人数的增加而继续提升。1997年,中国大约有62万名上网用户;2003年7月,这个数字增加到6800万;而今天,它则超过了2亿……手机、即时通信、iPod,使互联网变得更立体、强大、富有娱乐性。对于城市青年来说,网络就像是空气与水一样,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即使是偏远的小镇,网吧都成了必不可少的娱乐中心,我记得一年前的春节路过长江三峡的巴东县时,整个县城空空荡荡,找不到一家营业的餐厅,但是网吧里却挤满了稚气的面孔。2块钱一小时,15块钱一整夜,你可以在这里聊天、打游戏、看韩剧,那个15英寸的显示器,通往了一个更丰富的世界吗?还是这光秃秃的县城,实在是太匮乏了?

当如此庞大的人口习惯在网络世界获得资讯、购物、调情、交友、游戏、表达主张时,这个国家会变成怎样的新面貌?它变得更自由、开放与丰富了,还是滑向了另一个方向?

身经那个匮乏、封闭的年代的人,会欣喜于信息渠道的多元化,你不再仅仅依靠几份报纸、杂志和中央电视台来了解世界和自己的国家,信息的垄断也越来越困难了,一个不知名乡村的一起案件也可能引起全国性的关注;网络给很多人提供了长期饥渴的社区感,家庭的纽带、单位的人际关系已经越来越弱化,但很多人在豆瓣网上对一本书的探讨,在汽车论坛上对一款车的钟爱,却产生了共鸣,分散的人群重又聚集在一起;你甚至可以体验到公共舆论的力量,不知名的普通人借由网络达成共识,并将虚拟的力量转化成实际的行动,他们走上街头,终止高污染的化工项目,与强大的地产商讨价还价……

但是在互联网世界,每有一个厦门那样的事件,就会有一个芙蓉姐姐式的人物出现——她是我们的Julia吗?我们似乎刚刚看到了借由网络生成的公共舆论的进步力量,又同时看到这种力量变得不可节制、低俗化。一种趋势已经展现出来:一方面在网络上聚集的舆论力量没有转化成真正的社会进步,它经常是即兴表演式的,是围绕着媒体象征的短暂炫耀,参与者迅速在喧闹中获得满足,没有兴趣关注其持续性变化,即兴式的介入,不足以塑造真正的社会运动,它是碎片化、单一化的;另一方面,人们放纵自己的情绪,使得公共空间迅速私人化,一场私人争吵、一种个人情绪,就有可能迅速占领整个网络空间,人们加入了一场毫无意义的群体游戏,这个世界迅速地低俗化,越来越浅薄……没人再抱怨信息太少了,而是经常被淹没到信息的烟尘中,并备感焦虑。我们觉得自己的注意力、感受力,都被切割成了彼此不相关的一小段,能够被把握住的,仅仅是瞬间的感官快乐。

我带着浓重的怀疑论来参加Digital-Life-Design的会议。清晨,我沿贝尔街穿过卡尔广场,扫冰车正在修复露天冰场。接着是纽豪斯大街,这座超过700年历史的城市的主要商业街。店铺尚未开张,橱窗里的衣服、玩具,贴满了打折标签,不知是经济危机已经到来,还是传统的打折季节。路人们裹在深色的大衣里,匆匆而过,脸上毫无表情,正如这冷峻的天气。

圣母大教堂并列的洋葱头式的铜制拱顶,也能看到了,刚才,它们一直被笼罩在浓重的雾气中,仿佛宏伟的教堂的确能通向天国。红色的砖墙、绿色的拱顶、笔直的线条,是15世纪后哥特时代的遗迹。它是这座城市的最高建筑,在内城,不管商业大厦多么具有雄心,也不允许超过这个高度——100米。三天里,它一直是我的路标。

这座城市有很多故事,它曾是僧侣的城市,是啤酒和烤猪肘子的城市,也曾是悲观的预言家和不满的野心家的城市。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是在这里写下了《西方的没落》吧,正好是90年前。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折磨的欧洲在这样悲观的预言中,找到了快感异常的共鸣。也是在这座城市里,落魄却野心勃勃的二流画家希特勒奇迹般地崛起。

一旦你进入会场,所有对历史的感伤与追忆,都消失了。到处是闹哄哄的谈话声,台上的人在说,走廊里的人在说,数码相机的按键与电脑的键盘响个不停。所有人都在谈论自己的设想,所有人都在迅速把场中这一刻上传到自己的博客上,以便和朋友在网络上分享即刻的在场感。

我多少想起了鲍德里亚对美国文化的刻薄评价,“在美国,唯有生产出来的或表现出来的东西才有意义”。他在那本著名的《美国》中写道。在他眼中,欧洲文化是其反面——“而对我们欧洲人来说,唯有可能被思考或被隐藏的东西才有意义”。

倘若,鲍德里亚的判断准确,那么慕尼黑的会场一定是美国主导的。最重要的演讲嘉宾,和弥漫在会议中的气氛,都是美国式的,或者是美国的技术文化式的。人们像Blackberry那样交流,从这个交谈对象到下一个,从这个会场到另一个,不断丢失耐心。

他们分析与表达的速度都特别快,但是大部分时刻,像是同质信息的不断出现。互联网给予我们一个崭新的世界,一切变得更公开、更透明,昔日的权威被推翻了,我们和全世界分享知识与情感,并使分散的微薄力量,转化成新的改变世界的力量……这些陈词滥调在杰夫·扎维斯身上得到了最佳体现。

他是个清瘦的老人,脸部和身体都窄窄的,络腮白胡子茬未能增加他的成熟,反而是一种他更要表现自己青春的充当。在他主持的一场论坛上,他跳上跳下,不断提到他刚刚出版的一本书《Google会做什么?》

“昔日条条大路通罗马,现在条条大路通Google”,他在书的第40页写下的这一句话,或许概括了全书要表达的一切。倘若马克思用阶级斗争,熊彼德用企业家精神、格瓦拉用革命来作为切入世界的角度,那么对杰夫·扎维斯来说,Google就是这个新世界的枢纽。政治、经济、社会、新闻,甚至个人身份,都要以此展开重新组织。“如果你不能被搜索到,你就不会被发现。”他在第40页写下的另一句话,似乎为个人身份提供了新的定义。从前,人们需要通过思考来界定自己,而现在则是搜索。

翻阅这本250多页的书,是一次再典型不过的浅阅读。他用说明书的方式写作,每段话、每个句子,再没有任何暧昧的、让人多思一秒的可能。那么多口号式的小标题,你只要读完它们就足够了。他也毫不隐晦自己群体性写作的方法,把内容贴到博客上,然后根据读者们的反馈不断地自我修正。总之,写作不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像对待一种产品,是各方协议的产物。

“我听够了对新技术的歌颂,”一个高大的男子站起来,“你们记得吗,希特勒兴起的时代,也是新技术所代表的大众媒体兴起的岁月,只不过那时是广播、杂志。”这句质疑,像是突然闯入的不和谐音。正是工业革命带来的高潮,传统的宗教、社区结构被拆毁了,人们被孤立成一个个原子,公共精神的消亡,个人独特性的结束,导致了极端主义的广受欢迎,因为人们能在其中放弃独立思考,寻找到归属感。那个时代,世界也因新的交通、通信网络与贸易连接在一起,人们也认定自己了解更多的新知识,比前人所知更多、更广。但是世界大战还是爆发了,希特勒的独裁还是推翻了魏玛共和国的民主政体。这一切都像是对浅薄的乐观主义的一记重击,进步并非不可避免,没有任何东西,不管是意识形态还是一项技术能够给人类提供整体方案。我们那自以为是的自信,经常是建立在无知基础上的。技术经常许诺使个人更强大,但却经常导致个体的更孤立与弱小。

真可惜,我错过了周日夜晚blogger们在著名的霍夫布劳豪斯啤酒馆的聚会。这家紧邻玛丽亚广场的啤酒馆,始建于17世纪,曾是王公贵族们专用之地,直到19世纪才对公众开放。现在,它已是游客必到之所,它以巴伐利亚的欢快乐曲、胸脯饱满的红裙女招待、啤酒还有猪肘子而闻名。

不过,在历史上它最闻名的一刻来自于20世纪20年代初,希特勒经常在此发表演说。这些标榜世界主义的blogger们或许没兴趣重提这一插曲,技术是面向未来的,它没兴趣回望过去……

Julia每天都将自己在达沃斯的照片还有短片,传到她的博客上。她在滑雪,她和杰夫·扎维斯在著名的高空酒吧,看得出她神采飞扬,这是互联网革命的新佐证,正是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给她这样的边缘者提供了跻身于最上流社会的机会。这里到处是著名人士,她要拉着他们一个个地合影,再告诉全世界——“I got them”。她因此而著名,并希望继续著名下去。她创办的那家网站叫NOSOCIETY——没有社会,只有她自己。

5年后,我们还会记住Julia吗?这个行业的残酷之处是,你以多么快的方式成功,就会以更快的速度消失。互联网上众声喧哗,人人都在表达,但所有的声音又都差不多,它们太容易被彼此替代与掩盖了。

延伸阅读

如果用年龄来评价,你认为自己的国家多少岁?

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为什么公认现在中国的国家形象年龄是30岁?!

作者作为媒体人,带着“中国33岁”这个颇具吸引力的话题,展开了一次国家观察之旅……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使中国得以成为世界聚焦的中心。经由一个国家年龄的民测结果为议题,作者走访12座南北城市,访问50~60位年龄与事业俱属社会中坚的人士,除开始时记录奥运时刻中国城市发展一幕,也为地方人物的心态与思想留下存念。本书就是这一系列图文并茂的访问手记的集成。它也是检视中国的一个断面。

同类推荐
  • 南非,南非——镜头里的心坐标

    南非,南非——镜头里的心坐标

    本书从老狼、徐静蕾、冯仑、张梓琳、罗红、田亮、马艳丽、阿涩、飞鱼秀、全莉、黄志淙、刘煜等十三位中国知名人士酶不同角度出发,引领读者真切感受南非。本书共分十三个部分,每部分以一位中国名人的南非心情小文为序,对接南非的方方面面,在与读者分享他们的南非之旅的私旅行、心经验的同时,更展现出一个多彩、动感、友善、和谐的南非。十位杰出摄影师,五条特色游路线,呈现南非光影感悟,更有温馨小贴士,带您走马观花逛南非。
  • 在路上,爱的飘移游荡

    在路上,爱的飘移游荡

    从北京出发往西藏,沿着川藏线,后有转道藏滇线,一路蜕化了被都市包装过、异化过的原始本能,遵从于内心的向往,一路上不是放纵,而是找到了早已消失了的自己。在进藏途中,遇见双亲早亡的妹妹为癌症哥哥进藏转山祈福的感动;深夜在大昭寺门前听格桑老妈妈讲自己悲惨一生;还有勘探大哥讲自己亲身经历的黄皮子拜月;派镇遇到痴情东北哥们儿经历草原一夜情后直追姑娘到墨脱的爱情感动;与藏族哥们儿巴桑夜行通麦天险经历生死劫、还俗喇嘛讲藏人眼中的仓央嘉措以及他与“西藏第一美女”的传说……一路上的沟沟坎坎,多不胜数,在藏区生活或者停留的每一位朋友,他们的身上都有无数感动,他们的心里,都有无数关于西藏的神秘秘密……
  • 英国,没有老虎的地方

    英国,没有老虎的地方

    数学家、诗人、作家蔡天新根据自己游学英国时期的经历写作而成的游记,作者的足迹遍布英伦三岛,从剑桥到牛津,再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英格兰,最后到伦敦。他将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趣闻轶事、历史典故、文化习俗、著名建筑、名人轶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下来,鲜活生动,文笔优美。全书采用文字结合摄影照片的体例形式。128篇游记外加近200幅摄影照片,英伦三岛的风土人情全貌跃然纸上。
  • 走出贫困的历史选择

    走出贫困的历史选择

    本书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持编辑的关于我区生态移民决策的相关论述成果,书稿通过对生态移民理论的探讨,宁夏生态移民的背景、形式、效益评价、个案研究、经验、启示及存在问题的系统梳理论述,揭示宁夏生态移民决策的科学性、必要性,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做了细致分析,对下一步如何更好地解决提供了思路和办法。
  • 游游海南岛

    游游海南岛

    本书记录的图片张张精美,可以满足不同摄影水平爱好者的要求。她们还写了15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文笔也极其优美。各种自助行、背包客、跟团游,跟着她指点的路线行走就可以了。
热门推荐
  • 亲爱的,我不等你了

    亲爱的,我不等你了

    从21岁到24岁,我待在陆云非身边三年。这三年里我对他无微不至,为他怀孕生子。所有我可以为他做的事,我都做了。我以为从来不拒绝我,而且还会在深夜回来偷偷吻我,动作十分温柔的抚摸我肚子里孩子的陆云非是爱我的。所以陆云非从不提结婚,我也从来不催。可是我没有想到,当我因为难产而在医院里痛得死去活来的时候,陆云非却在酒店里正春风满面的为他的新娘戴上结婚戒指。那时我才知道,陆云非不是不想结婚,他只是不想跟我结婚。原来,陆云非,这不是爱情。陆云非,我不等你了。
  • 宇宙主宰在都市的日常生活

    宇宙主宰在都市的日常生活

    继承了宇宙主宰至尊位的叶飘羽,在华夏都市建立了一个商业大帝国,为了寻找自认为完美的妻子,开始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桃花运接连不断,想做个普通人怎么就这么难呢?
  • 邪幻之锋芒毕露

    邪幻之锋芒毕露

    始皇曾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始皇今言:归源遁天,既幻亦真!………………露疑:若入幻真,是奴是徒?
  • 嘘幻想

    嘘幻想

    浮生偷闲顺命开心愿,若劳饿空弗乱健自行。弱善强骚浩然混一色,携美登顶笑看风云拂。
  • 陵南城东

    陵南城东

    那个红衣的小姑娘慢慢的长大,从春秋到冬夏,从纪清元到那个人的出现,她和那些人一起热闹了很多年,也孤单了很多年,好在,那个人,终会到来。
  • 花神殇此生为你入凡尘

    花神殇此生为你入凡尘

    古籍有记:昔有皇子,出生带疾,接近之,神思倦怠,时日久长,性命堪虞。昔有孤女,生败百花,接近之,神思清明,时日久长,可增生机。昔有高人,银发白衣,形若谪仙,可降冰雪。昔有琴师,红尘尽过,以琴入道,身随仙鹤。昔有,红狐云云。都道世间百情,至深无益。爱若至深,益害谁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极位大人求放过

    极位大人求放过

    “我愿意做你的耳朵。”“不要控制我。”“我也愿意做你的那个能给你一生幸福的男人。”“别靠近我。”
  • 徐医生很荣幸遇见你

    徐医生很荣幸遇见你

    医生春风与徐医生相遇相知,一起成长为业界优秀的医生
  • 卿本为墨

    卿本为墨

    从小没有父亲的尹卿无意间将到扬城的陈墨一撞进了古运河引发了一场旷世虐恋,从小一起长大的密友在国际救援中失去了生命,留下了一个可爱的男孩。尹卿在无数打击和等待里终于找到了陈墨一的下落,一袭白裙与爱人象鱼一般从此归于大海,成为最美的蓝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