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97800000005

第5章 有关宝带桥的诗词与传奇(2)

澹台湖名字的由来,跟历史上一位传奇的孔门弟子有关——澹台灭明。澹台灭明,字子羽,比孔子小39岁,鲁国人。长相额低口窄,鼻梁低矮,不具大器形貌。澹台灭明投师孔子门下,孔子见他相貌丑陋,认为他没有大器之象,不愿收其为徒。后因有碍于自己“有教无类”的主张,遂勉强收为弟子,但依旧以貌取人,对他颇为嫌弃。澹台灭明受到冷遇后,毅然退出孔子的弟子行列,但更加发奋求学、严谨修行。

子游做武城宰时,孔子问:“你在那里遇到什么人才了吗?”子游说:“有位叫澹台灭明的,做事从不走捷径或投机取巧,如果没有公事,他从不到我屋里来。”

后来,澹台灭明往南游学到吴地(即楚国,后老死在楚国),在今天的澹台湖这片地方,结庐修学,跟从他学习的有三百多人。他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影响甚大,是当时儒家在南方的一个有影响的学派。孔子听到这些消息,感慨地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孔子的另一个学生);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即澹台灭明)。”意思是,“我凭语言判断人,看错了宰予;凭长相判断人,看错了子羽”。成语“以貌取人”便由此而来。

澹台灭明重义轻财。据《括地志》记载:一次,澹台灭明携带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渡河,舟至河心,忽有二蛟从波涛中跃出,对渡船成夹击之势,欲夺宝玉。澹台灭明气愤地说:“吾可以义求,不可以力劫。”遂挥剑斩二蛟于河中,并将宝玉投入水中,以示自己毫无吝啬之意。他的这种高尚品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鲁人。数千年盛行于齐鲁大地的“宁让钱,不让言”的鲁国遗风,可以从澹台灭明身上找到影子。

澹台灭明德行高尚、学识渊博,尽管遭遇不公,仍以孔子为宗师,崇奉孔子学说,专释春秋大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教导学生读《三坟》(即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即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八索》(乃八卦之说)、《九丘》(九州之志)等古书,兼习“六艺”。在教学中提倡“学而不厌”“发奋忘食”的学风,“诲人不倦”“有教无类”的教学态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方法……培养了一批学有造诣、人品端正的学生,因而贤名远扬,其才干和品德传遍了各诸侯国。

澹台灭明去世后,其弟子将他安葬于武城故里(今平邑县魏庄乡土桥村西300米处)。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祀孔子及七十二贤,他是其中之一。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被封为“江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升为“金乡侯”,儒家传人将他列于曲阜孔庙大成殿前西庑内从祀孔子。明天启四年(1624年),在费县关阳司建二贤祠,主祀曾参、子游。清乾隆三年(1766年),关阳司巡检胡世祚将澹台灭明由从祀改为主祀,并将二贤祠更名为三贤祠。清嘉靖十三年(1808年),粮道孙星衍将钱泳手书墓碑一座立于澹台灭明墓前。

澹台灭明游学期间,游历到过吴国,在现在澹台湖的地方结庐修学,招收门徒,通俗地讲,就是开设学堂。由于地理的变迁,岁月荏苒,沧海桑田,当年澹台灭明结庐的地方陷落成了一个湖泊,当地人为了纪念澹台灭明,便将湖泊命名为澹台湖。

我们要感谢澹台灭明的不妄自菲薄和不自暴自弃。而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有多少本来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却因为师长、亲友的否定,就这么泯然众人了?又有多少像澹台灭明那样的人才,能不因他人之言动摇自己的信念和信条,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历史和传奇?

站在宝带桥上远眺公园,澹台湖波光粼粼、水气氤氲,犹如一幅美丽的千米画卷徐徐展开,满园景色尽收眼底,令人流连忘返。

千年的误会和遗憾早已灰飞烟灭,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只有这十里平湖,百米长桥,和晚风徐来时,那耀眼的夕阳余晖。

(五)苏州好,串月有长桥

清代沈朝初做过一首词《忆江南》:“苏州好,串月看长桥。桥影重重湖面阔,月光片片桂轮高。此夜爱吹箫。”

苏州习俗,农历八月十八日有看串月之举,所谓“串月”就是在一座桥的数个桥洞的水中可以看到一串月亮,如同一长串塔灯倒映在水中,宝带连环,湖水淼淼,水影相接,煞是好看,是一年一度的盛事。但看串月的地点、时间,有谁真正看到了“串月”,自然景观究竟有多美等一连串问题,仔细考查起来,疑问不少。

1.何处看串月?

据记载,苏州能见“串月”者,实有多处。一说是石湖畔的行春桥。前文提到的沈朝初的《忆江南》,有注说:“行春桥,跨石湖之上,八月十八日月光初起,入桥洞中,其影如串。”明代卢熊《苏州府志》也有记载说:“十八日昏时,登楞伽山,遥望湖亭,士女为看串月之游。”据清代吴县顾录撰写的《清嘉录》记载:“(八月)十八日,游石湖,昏时,看行春桥下串月。”徐私、张大纯写的《百城烟水》里说:“八月十八日,群往楞伽山(即上方山)望湖亭看串月,为奇观。”

有人说,看串月必须在一定的地点。据顾录记载:“或云:‘十八夜串月,从上方山塔铁练中看出。’是夜月之分度,适当铁练之中,倒影于地,联络一串,故云。”

关于观赏串月,文人墨客,留下了宝贵的文字。蔡云作了一首七绝《吴歈》:“行春桥畔画桡停,十里秋光红蓼汀,夜半潮生看串月,几人醉倚望湖亭。”把当时游人饮酒望串月的情景描写得生动逼真。有个叫尤西堂的人也写过一首诗:“常是携儿看串月,行春桥畔听吹箫。”由于看串月名声很高,也有乘兴而去,败兴而归的。有位叫徐士铲的诗人写了一首《吴中竹枝词》,颇有牢骚:“秋风十里绿蒲生,串月看来虚有名,十八桥环半遮没,渔村一点水边明。”估计那夜,天上没有月亮,秋风大作,天气较冷,游兴自然淡了。不过一般来讲,当时游湖吹箫,登山看串月,颇有雅趣,也确实是很热闹的。

二说的是澹台湖畔的宝带桥。据《钱牧斋轶事》载:“石湖东数里宝带桥,十八日夜,月光出土,正对环洞……桥西(澹台湖)波面一环一月,连络横流,荡漾里许。……吴梅村(吴伟业)屡欲观之,而终不果。唯牧斋与徐元叹(即徐波,明遗民)见之。”

顾氏的《清嘉录》记载:“十八日昏时,游石湖观宝带串月。”顾侠君还有一首长诗,记录宝带桥观串月的情状,即我们上文提到的《串月歌》。

再来看沈朝初有《忆江南》:“苏州好,串月看长桥,桥碎重重湖面阔,月光片片桂轮高。此夜爱吹箫。”从这些诗词中看得出,当年宝带桥看串月是热闹非凡的,大船小舟云集,箫音歌声不断,饮酒品鲜,依栏赏月。苏州人实在是很好客,也很有雅兴。

三说是从上方山顶望湖亭上远眺,可见行春桥与宝带桥下月光流泻,连成一片,共见62个圆月(行春桥9孔加上宝带桥53孔的合计数)。如清代徐菘在《八月十八日楞伽山看串月》的长诗中有过一段描述:“昔人所见更奇绝,宝带桥横作天阙,玉轮初出无纤云,六十二拱各一月。”

2.何时看串月?

一般来说,在八月十八日就可以看到串月。又说十七日和十九日前后一日,也能看到串月。当地人说,二月十八日亦见串月。具体发生的时间,从以上引文、引诗中可以看到有昏时(天黑时)、月光初起时和半夜三种说法,莫衷一是。甚至还有一说是中秋夜到宝带桥下看串月的。有首古诗中说得很清楚:“瑶台失落凤头钗,玉带卧水映碧苔,待到中秋明月夜,五十三孔照影来。”

3.有谁真正看到过“串月”奇观?

查阅了许多前人的记载和诗文,钱牧斋说自己看到过这种奇景,但他又说:若月出时云气遮闭或月已上桥,即无此景。其他人的诗文中,都是含糊其词,仅是描写月光、湖面和长桥的景色,对串月奇观并无具体确切的描述。相反,有人直率地指出,所谓看串月其实徒有虚名。

如《吴中竹枝词》:“秋风十里绿蒲生,串月看来虚有名。十八桥环半遮没,渔灯一点水边明。”其实这种串月奇观,要月光出土,正对环洞,方见一环一月。

这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才能出现的一种自然景观,转瞬即逝,故不易被人们所见。前往看串月的人虽多,而真正能看到的人,却寥寥无几。

对于前人的真真假假,我们不必太过苛刻,毕竟赏花弄月就是种感性活动,没必要一板一眼锱铢必究。否则的话,李白的“白发三千丈”,杜甫的“感时花溅泪”,统统不合常理,都要被遗弃到常人的审美范围之外了。

何地何处得见“串月”奇观、谁人真正见得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原本平淡的生活,用诗意的心去对待。

同类推荐
  • 兰州历史文化:文学文献

    兰州历史文化:文学文献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
  • 《说文》会意字研究

    《说文》会意字研究

    本书在继承前人对《说文》会意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会意字的性质、来源以及界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过对会意表词和义界表词关系的研究,并借由《说文》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与辞书义界模式的比较,首次提出“会意字的取象表词要以对词义的义界为中介”的论断,并揭示意义的承载形式由义界语言向会意文字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特点;本书还通过穷尽性统计,归纳出本义表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同时,运用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方法,分析各取象-表词模式形成的原因以及由此显示的汉民族的认知思维特点。此外,本书还提出了《说文》会意字研究对促进汉字教学的几点建议。
  • 乡村之旅

    乡村之旅

    乡村是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生息的地方。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乡村自然资源和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中国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古代的村落建筑、真实的民俗风情、悠久的农耕文化、古朴的村庄作坊、原始的劳作形态,在乡村地域上形成了“古、始、真、土”的独特景观。
  • 京西锁钥:卢沟桥(文化之美)

    京西锁钥:卢沟桥(文化之美)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 交通里的玄秘事儿

    交通里的玄秘事儿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的确如此。回顾历史,从人类文明的源头说起,那时候既没有路,也没有交通工具,古人茹毛饮血,为了觅食,为了生存,一步步地走出了路。道路为人类开阔了视野,提供多种生存的可能。而马、牛、车等作为运输工具,把人类的双脚解放出来,更方便了扩大生产、经营。没有道路,一个部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不能通往强盛。该书展现了中国交通发展史,对相关史料进行细致深入的剖析,还原出真实的历史原貌,让人在感慨的同时,领略鲜为人知的交通古文化.
热门推荐
  • 幸福味道

    幸福味道

    【两岸文学PK大赛】大学男女恋爱,让我们在诙谐爆笑中慢慢体会暖暖的情意,为爱人不惜牺牲自己的情节,虽有些老套,依旧能让我们感动,感动之余,最多的则是惊喜。细细品来,或许有些情节正是您所经历的。我是茶,你是水,泡我吧……只有茶和水真正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拥有真正的味道儿
  • 夜里黯下去的星辰

    夜里黯下去的星辰

    书里会是小故事类型的,一个一个又长有短的故事。大概都是内些在夜里被忘掉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素质的打造

    素质的打造

    有些人将旅行视为生活,有些人的生活就是旅行。生活在京都的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是旅行,每天都在发现。曾几何时,我们都被庸庸碌碌的生活磨损了敏锐的感性,忘记了这世界的许多美好。偶尔沉淀下来,想写下一点什么,才发现很多值得留恋的东西。将每天见到的事物记下,或摄影、或涂鸦,一把茶壶、一扇窗,点滴记下,都是生活。生活的味道就此氤氲地发散。
  • 微臣在

    微臣在

    她有极其不靠谱的师父和师弟,整天问她“要饭”吃!她一见钟情的男人,最后让她恨之入骨!她心灰意冷,兢兢业业的想在工作上做出一番事业,一心把比自己小的皇帝当弟弟,没想到某位帝王是的“扮猪吃老虎”的角儿,在她面前小白兔,她不在场时众人简直对某位帝王叫苦不迭、有苦说不出、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南星,我想学骑马射箭!”这跟小孩子撒娇要糖的语气没什么两样。“好,我来教!”其实他能骑着马百步穿杨……骑马摔了(故意的),连皮都没伤着,硬说骨头快折了。南星心慌意乱:“陛下别怕,微臣在!”那年瘟疫盛行,某帝王疑似被感染,高烧不退且一直胡言乱语,南星不眠不休几日几夜,嘴里一直念叨着:“陛下别怕,微臣在!”巡游遇刺,大雪封山,两人被困山中,南星身上的血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可还是固执地握着他的手的手说:“陛下…陛下别怕,微臣在……”
  • 超级杂役

    超级杂役

    不求长生但求愉悦一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殿下,先逃为敬

    殿下,先逃为敬

    第一世,她是无名无姓的小小狐狸,被他救下,从此寸步不离。她日日夜夜想化成人形,不出现化形之后便犯了打错,他用生命护她周全。“你不要死,你若死了,日后我该怎么办!”“阿韵,此次…我恐怕再也不能…护你了,你一定要好好…修炼,日后好好地…活着。”第二世,“疏香,这是我最后一次喊你师傅,以后我便再也不会叫你师傅了……”“你……”第三世‘阿韵,我是琼羽,但你不必知道,你恨我也好,你所希望的一切我都会替你达成所愿……’
  • 丧尸灵城

    丧尸灵城

    本故事纯属虚构公园2715年,地球被一颗不明陨石影响,数颗陨石坠入地球,同时陨石散发出的紫黑色气体会让人变成活死人,如同丧尸一般。叶妤柒本是这末日中为数不多活着的人,对这座死城,已无希望,了结自己之时,自己却回到陨石坠落前半个小时的学校,这次叶妤柒是会选择一样的路,还是改写历史…………
  • 轮回之末日边缘

    轮回之末日边缘

    在末世生存一年多的关成林还是避免不了死亡的命运,死前却见到神秘的黑色斗篷人,令其神奇的重生,带着上一世的记忆和他满脑子的疑问,为何会重生,这其中是到底隐藏了何种秘密,地球上发生的骤变到底怎么是一回事!那些不属于地球的生物到底从何而来……拥有可以制造装备的神奇水晶,命运的齿轮是否会因此而偏离原本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