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结交更多的朋友,我们就要面对陌生人,很多人会在见面一瞬间吸引陌生人,而另外一些人却只能成为他人眼中的一块“碳元素”,没有在对方脑海中留下任何痕迹。这种差距为什么会产生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你并没有在陌生人面前散发出自己的魅力与影响力,也就是你的气场,因此在他人眼中,你就只是石头一块。下面我们就教给大家影响陌生人的秘密。
熟悉对方资料,瞬间赢得好感
如果和人顺利交往有秘诀的话,那就是了解对方的需要,并且具备从他的角度观察事情的才能。这可谓至理名言。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遭遇这样的情况:我们与陌生人初次见面时,尽管双方都想使交谈顺利进行下去,但有时却会出现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这样的场面会让彼此很不舒服,就像有些敏感的人所体会到的:“我与人刚见面时并不害怕,表现也很自然,但就害怕呆的时间一长,就没话好说或无话题可谈。因此常常觉得很尴尬,恨不得马上就走。”这样我们不仅不能赢得这位陌生人的好感,更不要说进一步交往了。
怎么样才能打破这一尴尬处境呢?大家要知道,一个良好的交谈是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开始的。所以,我们与他人见面时,最好事先准备一些他感兴趣的资料,或者他自己经历中最让他自豪的事,然后在谈话过程中,巧妙而自然低聊这些话题,这样对方自然就会有话可说。
一位成功的推销员曾经讲了他的一次有趣的销售经理:“有一次,我去拜访一位非常挑剔的公司经理,据我的同事说,他和别人交谈一般都不超过十分钟,然后就会下逐客令。我当时没有贸然与拜访,而是事先做了一些功课,调查了一下这位经理的资料,原来他非常喜欢收集一些古玩,尤其是宋代以前的。于是在我们的正式谈话快结束时,我拿了了一个事先准备的汉代的钱币,那位经理一看便非常感兴趣,于是我们又愉快地交流了很长时间,在我要离开时,他还亲自送我到办公室门口。”
这位推销员的成功,就在于他不打无准备之仗,事先针对个人做好功课,才会赢得他人好感。我们已经了解了人们的社交心理,每个人都希望被认同、被关注、被喜欢、被接受。一个聪明的人就该知道怎样去通过投其所好影响对方,以赢得他的好感。在与人交往,特别是初次见面前,我们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收集对方资料,然后在与对方轻松的交谈中感染他、打动他。
乔·吉拉德赢得骄人的销售业绩,除了时时向客户表达“我喜欢你”这一诀窍外,他还做了另外一项工作,他这样描述道:“如果你想要把东西卖给某人,你就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去收集他与你生意有关的情报……不论你推销的是什么东西。”
他认为,推销人员应该像一台机器,具有录音机和电脑的功能,在和顾客交往过程中,将顾客所说的有用情况都记录下来,从中把握一些有用的材料。吉拉德说:“在建立自己的卡片档案时,你要记下有关顾客和潜在顾客的所有资料——他们的孩子、嗜好、学历、职务、成就、旅行过的地方、年龄、文化背景及其他任何与他们有关的事情,这些都是有用的推销情报。所有这些资料都可以帮助你接近顾客,使你能够有效地跟顾客讨论问题,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有了这些材料,你就会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你可以让他们高谈阔论,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只要你有办法使顾客心情舒畅,他们就不会让你大失所望。”
的确,就像吉拉德所说,如果能够了解对方的家乡、祖籍、母校,甚至兴趣爱好等等,就会为我们的交际打开另一扇门。不过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我们所了解到的基本资料并不一定都是绝对准确的。有些人习惯把自己的身高说得高一些,有些人习惯把自己的年龄说得小一点,因此在与人交流时,不可盲目而绝对地说,要根据对方的反应,随时变换你的话题。另外,对方的资料中可能有一些不愿被别人提起的信息,我们也要事先做好调查,否则一旦触及,极易引起对方反感。
要知道,了解是所有关系的第一步。在与对方见面前,了解对方的背景,我们与他交往时才能有的放矢,所谓看人下菜碟儿,你给人提供了正确的“菜”,才能引起他和你继续“吃饭”的兴趣,明白这一点,陌生人也能渐渐变成和你“同吃同喝”的朋友。
【心理课堂】
在与对方见面前,先熟悉他的资料可以帮我们对他有一个整体了解,甚至还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的信息,有了这些信息之后,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与其交谈,采取适当的措施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同时,事先对他人了解也表明我们足够重视对方,这样更容易引起对方的好感,让交流水到渠成。
利用首因效应,让他对你一见难忘
一见如故,这是我们与他人交往最理想的境界。如果一个人的人缘好到可以瞬间变让陌生人靠近他,那他的朋友就会遍布天下,做事自然左右逢源。
如何能让人对你一见如故?这里我们就要会运用“首因效应”的魔力。
首因效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印象。大多数人都会依赖第一印象形成的信息来判断一个人,而且很难再被改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第一印象是决定人们能否长期交往的关键。第一印象的形成非常短暂,它只需几秒钟的时间。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几秒钟决定你们关系走向的时代。也许有人会问,不是说日久见人心吗?可是在现代这个生活节奏如同高铁般飞奔的时代,哪有人愿意花大把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求证一个留给他不好的第一印象的人呢?
吉米是国外一家外贸企业的海外业务代表,一年,他被委派到中国寻找合作伙伴。后来经过同行介绍,他联系到了中国某大型企业的林总。吉米至今还记得他们第一次会面的情形,他被介绍到林总的办公室时,首先看到的是一个正靠在老板椅上打电话的中国男人,只见他穿着人造纤维的格子西服,一条鲜红的领带露在V形口毛衣的外面。他边讲话边晃着椅子,还不时大声地训斥对方。然后,便毫不客气地挂断了电话
“哦,我的上帝啊!难道这就是公司的老总?”吉米当时就非常失望。后来,林总和吉米握了握手,吉米觉得那是一双“拒人于千里之外、死鱼般的手”。两人就业务问题谈了一阵之后,林总便邀请吉米一起吃晚餐,由林总公司的两位副总经理和吉米的同事、身材略胖的约翰作陪。席间,大家无意间谈到胖人的话题。只听林总肆无忌惮地说起了西方的饮食习惯决定了西方人的肥胖,还就此进行了批判。当时,只见约翰的脸很快变红了。吉米觉得很尴尬,连忙转移话题:“中国菜就是很讲究,很有品位。”“那是当然,中国菜讲究色、香、味,营养搭配合理,西餐就不一样了,你们太爱吃肉,没有肉就活不了了似的,所以才这么容易胖。”吉米无语。
后来,他们没有结成商业联盟。吉米每次回忆起这次可怕的经历时,都会说:“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很恶劣,从一进门的几秒钟,我就发现他是一个缺乏修养的人。我们很难想象与这种人合作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其实想想,如果我们身处吉米的环境,看见这样一位“不修边幅”的老总,也会生出厌恶之情。而且见这一面也就够了,见第二面都会觉得是个考验。总之,第一印象就是我们的第一名片,他直接决定我们在陌生人心中占据的位置。因此,我们一定要小心维护,不可大意。
大家要记住,人人都喜欢有气质、有教养的人,这就是你营造良好第一印象的关键。当然,一个人的教养形象包括很多,例如你的穿着、言行、举止、生活方式、知识水平、家庭出身、朋友圈等等。它会清楚地为你定位你的社会位置、你的发展前途。因此,我要想想赢得良好的人脉,就要不断地进行自己修炼,从而为自己赢得一个美好的未来、
文瑞是一家公司的业务主管。他人长得很英俊,举止文雅,再加上一身笔挺的西装,使他看起来非常迷人。公司有什么棘手的任务,他一出马,几乎都没问题。
其实他刚来公司时,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当时他刚刚毕业,来公司做业务员。当时公司给每位新员工定制了一套西装,但需要500元的押金,穷学生出身的文瑞为了省下这笔钱,就没有去领。他依然休闲打扮,穿行在各个写字楼和高档宾馆里,几个月下来,没有任何业绩。
眼看着试用期结束,公司考核的日子马上到了。文瑞心急如焚,却没有任何办法。后来,他决定去请教在另一家公司做业务,工作两年就升到经理级别的一位师兄。文瑞和师兄约好师兄的公司见面,师兄看了看文瑞的牛仔休闲打扮,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直接问道:“你平时见客户就是这个打扮?”
文瑞纳闷于师兄的问题,答道:“我又没钱买正装。这样不是挺好吗?关键得看我是否有诚意。”
师兄摇了摇头,说道:“大家谈业务,都是实打实的利益往来,谁都想找一个靠谱的、成熟的合作伙伴。看你这样的打扮,人家对你的第一印象就不会好,心里首先就会不踏实,怎么还会和你合作呢?”
文瑞这才恍然,第二天,他便换上了一套西服。后来他再彬彬有礼地与客户见面时,成功的几率就越来越高了。他的业务进展很快,一年后就升任了经理。
文瑞最后的“开窍”挽救了他的事业,既然第一印象这么重要,那么如何打造良好的第一印象呢?
都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在与陌生人见面前,我们首先要精心地对自己进行修饰。毕竟人都是视觉动物,我们对人做判断时,不仅仅在他开口之前,当他缓缓向你走来时,你就会通过他的长相和服饰进行好恶的判定了。
除了相貌之外,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也会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决定以后关系的亲疏。我们与他人说话,态度要诚恳,亲切。用语要谦逊、文雅,如称呼对方要多用“您”、“先生”、“小姐”等。声音还要大小适当,语调平和沉稳。
同时,一个受欢迎的人,他的行为举止会让人感到很舒服。例如他们在公交车上会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妇让座,这看起来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他们内在的修养。而文明的举止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乐意与你接近;而粗俗的举止便会使人疏而远之,必将影响你的社交活动的展开。
初次印象是长期交往的基础,是取信于人的出发点。但在这个年代,做个让人一见难忘的人并非易事,但也不是不能做到,只要我们做好自我包装工作,然后以一颗真诚的心与他人交往,双管齐下,相信无论多么强大的陌生人,也会被你打动。
【心理课堂】
美国勃依斯公司总裁海罗德说:“大部分人没有时间去了解你,所以他们对你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给人的第一印象好,你才有可能开始第二步,如果你留下一个不良的第一印象,很多情况下,我们会相信第一印象基本上准确无误。对于寻求商机的人,一个糟糕的第一印象,就失去潜在的合作机会,这种案例数不胜数。你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够抹去糟糕的第一印象。”
用眼神打造自己的社交优势
你的眼神,就是你与人交往的秘密武器。
正如蔡琴在歌中所唱: “虽然不言不语,叫人难忘记,那是你的眼神,明亮又美丽……”虽然这目光可以不露痕迹,但它可以瞬间掌控人于无形。
日本学者斋木深在《心理学的趣味实验》讲过一个用眼神控制他人的故事:
有一次,两个朋友乘车外出,其中一个很自信地说:“我不用说话,也不要有什么行动,就可以使坐在对面的这位女士让座位给我。”说完,他便开始专心致志地凝视对面那位年轻女士的眼睛。开始,她回头看了一眼那位朋友,好像没在意,那位朋友还是一直盯着她的眼睛。不久之后,那位女士果然站了起来走向后面,把位子让给了他。
这就是一个人目光所凝聚的意志和精神产生的作用。
那么,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该如何打造自己的目光优势呢?
首先,面对陌生人,你要用至少3秒钟的时间去锁定他的瞳孔。很多人在接触陌生人时,都会有眼睛不知该往哪里放的感觉,于是他们会选择在对方的脸上找一个落脚点,例如他眉间的一颗痣,他的一小块伤疤,或者他的一侧脸颊等,如果你们没有开口交流时,他也许会愤怒地问你:“你在看什么”,或者跑回去照镜子了,这样你们根本没办法进一步交流。这时你要改变自己,你要练习直接对视对方的瞳孔,特别是对陌生人,你不要注意他们微小的眼跳,斜视,以及飞起的发丝等。你只要看向他眼睛的最深处,保持视线不动,那么,几秒钟,你就会获得掌控权。你要知道,这是在用眼神打破对方的正常心理节奏和平日的冷漠伪装,你也会在他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种支配力。
这种方法在和陌生人打交道时很有用,他可以为你争取社交的主动权。除此以外,你的眼神还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如果你想感染他人,那么你就要用眼神表现出你内心的情感变化。说话时,我们的感情总是随着话语内容而起伏变化,有时深沉,有时哀伤,有时激昂高亢,有时又可能像涓涓细流缠绵不休。然而不管是什么样的感情,我们都应尽可能用眼神来配合,这样就可以将你的感情更准确地传达给对方。例如,说到兴奋时,我们可以把眼睛瞪大,发出光芒;说到哀伤处,让眼睛呆滞一会儿,这些情感就极易显露出来。对方如果对你的话题感兴趣,就会深受你的感染。
如果你想打造具有威慑力的眼神,让对方臣服于你的观点。那你就直视他的眼睛,但这时最主要的是你要有一种气势,千万别临时生出退却情绪和自卑感。然后,你的目光要坚定不移,充满力量地与他对视,直到他不堪忍受而先行避开。这时你就胜利了。
如果你表达对对方的赞许,那么你就要让自己的眼光变得柔和,同时配以真诚的微笑,就会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如果你是一位男士,第一次面对一位让自己砰然心动的女生时,你要用真诚、自信、清澈、无邪的眼神去注视她。这时你要注意不可两眼放光地盯着他看时,这样会给人很“色”的感觉。要让目光变得凝重深沉,同时和对方对视时,不要眨眼,要敢于坚持。你要用眼神与她交流,用眼神告诉她“我能读懂你”,“我对你很感兴趣”。如果你想征服她,你最好保持面无表情,不要先微笑。除非她先对你笑,你就笑,她和你打招呼,你就去回应。同时要记住,你的目光一定要在对方的脸上,不可扫过她的胸部,甚至一瞥也不行。
这样多次接触后,她见你就脸红、羞涩、不敢与你对视、低头、似笑非笑时,你就可以大胆表白了,因为你在她心里已经与众不同了。如果多次运用,她对你还是略略偏头,视若无物的话,你就得继续努力了。
如果你是一位女士,想俘获你喜欢的男人,也要善用眼神的力量。徐志摩曾写下“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很多中国男人都喜欢温柔害羞的女人,因此你在面对心上人时,在眼光交汇的一刹那,可以不经意间低一下头,然后再荡漾出一个含情脉脉的笑。没有多少男人能抵挡你的这种诱惑,特别是中国男人,最爱“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温润女性,以及这欲言又止的挠心之感,面对你如此深情的眼神,他们一定会报以灼热的目光和全身心的倾慕。即使你已结婚很多年,爱人也一定会在你深情羞涩的目光中宛若回到热恋。
如果你在进行一次当众的演讲,你也要学会用眼光来控制和照顾全场。首先,你要环视全场,迅速了解听众对你的话所持的态度、兴趣点等等,以便你就有关内容进行调整或即兴发挥,做到与听众的心理合拍。接着配合点视法,即重点观察某一局部听众,保证他们及时理解你所表达的意思。对那些面有疑云的听众,可以投以启发引导性的目光,使其渐趋安定。对那些欲言又止者投以赞许性的眼神,往往会使询问者壮起胆子,提出问题。而对于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者,你可以暂时停顿一下,投以制止性的目光,听话者就能触目知错,知趣地停止小动作。
总而言之,一个人的眼神是你内心情绪的表达,你想通过眼神来控制一个人,让他跟着你的节奏走,就必须将你的内在情绪调动到最饱满的程度,将你的意志贯注其中,然后你的眼神就自然而然流露出了你的想法,或愤怒、或震慑、或深情、或怜悯、或缠绵……
【心理课堂】
我们与他人交往时,如果想建立起和善友好的关系,就必须多注视对方,一般这个时间比例应该占谈话时间总长的60-70%,这种做法会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视,从而对你产生好感。反之,如果和别人谈话时你表现得紧张和胆怯,注视对方的时间还不到三分之一,那么你只会得到对方的不信任,就别说再去掌控对方了。
影响潜意识,迅速打开他的心扉
我们的大脑功能由意识和潜意识构成。而我们的潜意识一般不会听从意识,却会听从自己和别人的暗示。就是这样特立独行的潜意识,却完全控制着我们的身体功能、状况和感觉。
很多人都懂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道理,因此都会告诫别人“不要与陌生人说话”,其实虽然我们不断地告诫我们的意识,不要轻信陌生人,但我们的潜意识是不设防的,它依然会我行我素地接受别人传递的信息,从而做出反应。在与陌生人交往中,我们可以利用潜意识的这种特质,来打开他们封闭的心。
张楠负责公司建材产品的推广,他一次到一家IT公司去推销产品。刚走进正门口,就发现这家公司的大门旁边赫然贴着八个大字:谢绝推销,后果自负。张楠并没有被其吓到,而是径直走入大厅,同时他熟悉了一下这家公司大厅和办公区域的装潢与摆设。然后直接找到经理室,将自己的名片礼貌地递到了经理手上。经理看过名片,知张楠是推销人员,顿时非常气愤:“你没看见我们大门上的字吗?我们谢绝推销,请出去吧。我很忙。”
“经理啊,我当然看到贵公司大门上的字。不过我不是来推销的,是来帮忙的。”张楠自信地笑着说。
经理当时一愣,被他的话弄得不知所措。
张楠趁热打铁:“您公司里的员工最近一定缺乏激情和干劲,对吧?”
“是啊,最近可能是夏天来临,太热了,所以大家情绪有些低沉。”经理答道。
“我看不是这个原因。”张楠没有直接说,故意卖了个关子。
经理见此,于是把张楠请到会议室,并吩咐属下泡杯好茶。请张楠详细说说。
张楠知道经理已经没有了开始的敌意。于是继续说道:“贵公司最近刚刚装修完,对吧。看看你们的办公区域被装成了青色调,这种颜色会给人压抑和沉重的感觉,大家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中工作,怎么会有干劲呢?现在才刚刚开始,以后会越来越差的。”
经理听罢,又看了看办公区域的环境,连连点头,并询问解决方案。
张楠说:“咱们应该把环境调成黄、橙等色调。现在看来如果给你们重新装修已经不太可能,我们公司生产很多室内装饰品。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装饰品和局部灯光的选择,来改变贵公司的整体环境,这就是贵公司现在最好、最实惠的选择了。”
经理最后采纳了张楠的建议,一笔生意就这样谈成了。
在这个故事中,张楠是怎么让经理消除敌意的呢?其实很简单,他走进公司办公区域及时捕捉到了“员工缺乏干劲”这一信息,然后通过“充满自信的微笑”和“我不是来推销的,是来帮忙的”,进行心理暗示,从而影响了这位经理的潜意识,使他“当时一愣”,其实到这里,张楠的谈话就会非常顺利了,因为经理已经渐渐卸下了防备心,当张楠问起其员工是否没有干劲时,经理便袒露了心扉。
我们在与人交往时,特别是陌生人,完全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左右他人的心理和思维活动,这更像是催眠,让他人不知不觉间就慢慢地走向你。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两种影响他人潜意识的小把戏:
首先,你可以用“同调”的语言技巧。也就是用对方语言中的特殊字眼来打动他。比如,有人和你说:“又是一年了,我想向各种不同的事情发起挑战。”那你在和他交谈时,就可以强调反复“挑战”这个字眼。如“我平时不吃辣,今天就舍命陪君子,‘挑战’一下川菜。”或者“这种有‘挑战’性的工作,真是让人激情澎湃啊”等等,你反复强调的这些词会不知不觉间进入对方的潜意识,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视,从而对你生出好感。而每一次强调都是一次好感的累积,慢慢地,他就会对你产生更深的信任。
另外,人人都喜欢听别人说自己的好话,因此我们就可以用好话来“催眠”他,让对方卸下心防。比如,对一个很内向的人你可以这么说:“我觉得你有时不太愿意表达自己,但是我发现,其实你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也很有魅力,只是你还没有把真实的自己展现在大家面前。”这时,对方多半会腼腆地笑笑,并且说:“你还挺了解我的,我也挺矛盾的,很想跟大家一起,但又不知道该怎么主动……”如此一来,你再聊聊怎么主动地融入大家的话题,他的心房就会彻底向你敞开,你们进一步交往的大门也打开了。
事实证明,在放松的状态下,人们更容易接受暗示,并且迅速打开心扉。我们在社交中要牢记这一点,于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催眠”他人,让他与我们的关系越来越近,当然也可以让那些你不喜欢的人远离你。
【心理课堂】
想打开陌生人的心扉时,我们可以用赞美或肯定的方式来影响他的潜意识。但是在某些场合,如果你遇到了让自己不愉快的人,也可以通过暗示直接攻破他的心理防线,让他不敢对你轻举妄动。
吸引他人时,要突出你的个性,淡化共性
什么样的人才能让别人看第一眼就记住呢?
也许你会回答“最漂亮的人”,那么一群人在一起掩盖了她的美丽呢?其实这里要给你的答案是:特别的人。
20世纪初,才女冰心出版了诗集《繁星》和小说集《超人》之后,很多异性都向她表达了爱慕之情,然而冰心都不为所动。
1923年8月,冰心正与一些中国学生乘坐杰克逊号邮船西去美国留学。冰心受人委托想找一位名叫吴卓的同学,但是机缘巧合,却认识了一位名叫吴文藻的人。两个人初次见面,相谈甚欢,天南海北地聊了很多。
当他们聊到拜伦和雪莱的时候,冰心表示,她并没有看过他们的作品。吴文藻很惊讶,面对这位人人爱慕的文坛才女,他竟然毫不客气地说:“你如果不趁在国外的时间,多看一些课外的书,那么这次到美国就算是白来了!”
一直以来,都是别人用甜言蜜语来恭维奉承她,冰心从来还没有听过这样逆耳的忠言,那颗骄傲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也对这位年轻人另眼相看!虽然身边追求者众,冰心最后还是选择了这位心直口快、正直善良又有才华的年轻人作为一生的伴侣。
通过冰心选择心上人这件事儿,我可以看出,一个人如果他像其他男人那样,都对冰心甜言蜜语时,突然有一个不一样的声音响起,那么其他人都成了背景、成了映衬,而突显个性的吴文藻就成了主角。因此,吸引陌生人的秘密,就是突出你的个性,将其深深地“扎”在对方的心里,同时淡化你与其他人的共性。
这种策略在心理学上叫做“莱斯托夫效应”,前苏联心理学家莱斯托夫一次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一场人数众多的宴会上,主人按照惯例与来宾一一握手时,能马上记住他们名字的,往往是那些身形、相貌、年龄、地位等方面最为突出的人。而那些普普通通,没什么特色的人,主人几乎对他们没有印象。因此,我要学会突显自己的个性,不做“万绿从中一点红”的那些绿叶,要努力把自己“装扮”成那一点“红”,这样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让他对你过目不忘。
青梁刚进这家外企工作时,在西装革履的人群里,24岁的他是一个异数。因此开始时,他还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骚动。虽然他经验平平,但他特立独行的风格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他那染成黄色、扎成马尾的头发,在这种具有创意性的公司里,他依然显得与众不同,让人印象深刻。
当然,他的与众不同不仅仅表现在外表上,青梁对自己的工作也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他在公司里做文案的策划。在他们部门里,有很多策划文案的老手,他们有的甚至在这个领域小有名气,因此,部门里就形成了一种风气,大家会按资历进行地位的划分。而青梁有时却不管这些资历、地位等的束缚。自己对一个策划案有不同意见时,不管是哪位前辈策划的,他都会在讨论会上直接向主管提出自己的意见,有时甚至是全盘的否定。这让很多人对他都产生了不满情绪。而青梁也只能沉默地等待机会。
就这样,在公司工作了一年之后,总部要对这家分公司进行改组,这次派了一位年轻有为的外国主管来主持工作。当时真是人心惶惶,很多人都以为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位主管的第一把火一定是裁人。结果,这位年轻的主管在一次大会上给大家吃了定心丸,然后问大家对公司的发展有哪些好的建议。这时,大家都沉默了,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言多必失的道理。就在会议沉闷、大家哈欠连连的时候,青梁勇敢地举起了手,大家一看是这个黄头发的年轻小子,哄堂大笑,真难以想象这么个刺头能提出些什么中用的意见。
这时,只见青梁缓缓站起来,说起了自己来公司对文案策划现状的理解,以及自己的一些见解和主张。主管听后,并没有表示更多的赞许,只是让他坐下。但会后,主管对秘书说:“帮我查一下这个梳马尾的小伙子。”
就这样,青梁被调到主管办公室,开始协助主管进行公司的改革和重组工作。这让其他人迷惑不已,也都羡慕不已。事后有人问他:当时在大庭广众之下,你不怕这位主管让你下不来台吗?青梁的回答是:“我第一眼看到我们这位新主管,就知道他是一位敢于听取不同意见、锐意进取的人,我只要让他记住我的勇敢就行了。”
青梁最后被老板赏识,就源于他敢于坚持自己的个性,并敢于在适当的时机将自己的个性植入那个能欣赏自己的人的脑海中,从而使得这个性成了他结识贵人的桥梁,助他从庸碌的人群中脱颖而出。
现代社会是一个个性张扬的社会,网络上各种“红人”层出不穷,他们就是利用了这种心理学效应才让自己脱颖而出。我们在社交中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只需突出自己最具个性的一点,让它在别人的记忆里闪闪发光,那么就不愁他下次不亲近你。
【心理课堂】
如果你性格活泼,亲和力比较强,就应该在与人见面时充分发挥这一特色;如果擅长理性分析,在公司开展某些项目研究工作的时候,也可以向上司毛遂自荐;如果烧得一手好菜,可以请心仪的对象来家里做客,“顺便”展示一下你的厨艺……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莱斯托夫效应”,用“个性”征服对方。
用真情感染他,让彼此产生“心理共鸣”
有一条路,它漫长而充满迷雾,这就是走向人心的路。确实,打动人心不易,打动陌生人的心更是难上加难。这时我们要运用的一个武器就是:动之以情。
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一个人如果想快速地走进他人的心里,就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感染力,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动作和表情,引起他人的心理共鸣。下面,我们就为大家讲一个很老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你会看到一个人怎样打动一群人的心。
大家都知道美国总统林肯,在他任职总统之前,曾是一位著名的律师。不仅仅作为总统被人们铭记,而且他的律师生涯也充满传奇色彩,他善于辩护和演说,特别重要的是他善于抓住听众的心,懂得营造动人的情感氛围来打动他的听众。
一次,林肯接待了一位老妇人。这位老妇人的哭诉让林肯怒不可遏,当场便表示要全力给予帮助。原来,老妇人的丈夫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牺牲,作为遗孀,她每个月就靠一点点烈士的抚恤金维持生活。就在最近,她去领取抚恤金时,那位出纳员竟然要求她额外支付一笔手续费。这是赤裸裸的勒索敲诈,老妇人对此却无能为力。于是便请林肯帮忙来打这个官司。
但老妇人并不能出具出纳勒索的证据,这虽然给林肯打赢官司增加了难得,林肯依然没有犹豫,果断地应承下来。果然,开庭后,老人对法官申诉之后,那位出纳员矢口否认。这使得形势对老人十分不利。
这时,只见林肯缓缓地站了起来,陪审团的上百双眼睛都盯着他,想看看他有没有办法扭转形势。林肯开始了他的陈词,他的方法很特别,没有直接切入正题,而是从独立战争讲起,讲美国人当时所受的苦难,讲那些爱国者如何为了大家的幸福揭竿而起,讲他们如何在冰天雪地、挨饿受冻中流尽最后第一滴血。讲到这里时,他的情绪十分激动,言辞越来越犀利。他的矛头开始转向那位出纳员。
林肯说道:“虽然现在事实已成陈迹。1776年的那些英雄们早已长眠地下。然而他们那老而可怜的遗孤却孤单地站在我们面前,要求代她寻求正义。确实,这位老人从前也曾经年轻貌美,也有幸福的家庭,不过她已失去了一切,变得穷苦无依,不得不向享受着烈士们争取来的自由的我们寻求帮助和保护。请问,我们能无动于衷吗?”
林肯的话是如此地具有感染力、如此动人,听众们都被感染得眼圈泛红,甚至痛哭流涕、捶胸顿足,群情激奋,甚至那位出纳员也惭愧地低下了头。法官看到这种情况,最终做出决定:对任何勒索烈士抚恤金的行为都将进行严惩。最后,这位老人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她应得的钱。
在故事中,林肯面对的虽然是一群陌生人,但是他懂得人的心在什么程度上可以被引燃,于是他抓住陪审团也是坐享独立战争中的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和平这一要点,用赞美英雄们的付出,来引起大家的感恩心,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妇人的同情,最后认可了其后人需获得补偿的权利,赢得了这场官司。
在与人交往中,我们也应该像林肯这样,时时记住抓住对方的情感需求,特别是与陌生人的第一次交谈,我们应该知道,这只是结识而不是熟识,而达到熟识的目的就是我们交谈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应该用自己的情感来使对方对我们所陈述的内容产生共鸣,可以说,这是拉近彼此距离的高招。
西芮是一家娱乐周刊的记者,这一天,主编给她分配了一个任务,去采访一个在当地特别有名的偶像派女歌星。这位明星虽然很有名,但脾气出奇地不好,喜欢耍大牌,动不动就给记者脸色看,甚至直接把他们赶出去,这让很多记者对她都有几分惧意。
采访这一天,西芮没有带摄像师,而是自己一个人来到了女明星所住的高级公寓。两人落座后,她并没有像其他记者那样单刀直入地问女明星对未来有什么打算,怎样看待感情,喜欢什么样的人等等俗套的问题。而是从一个很小的话题切入,那就是女明星养的花——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缸里的一棵莲花。西芮从进门就注意到了这棵莲花,它里面有淤泥,上面的水很清澈,莲开得正盛,非常喜人。它被摆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可见主人对它的喜爱。
西芮开口说道:“您的莲花真漂亮!”
女明星没想到西芮以这个话题开头,先是微微一愣,然后又淡然一笑,没有说话。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应该是世界上最干净的花了,喜欢莲花的人一定是高雅、脱俗的人。”
女明星点了点头,说:“是啊,我也觉得莲花最干净。做一朵干净的花容易,做干净人就太难了,在这个圈子里,有那么多肮脏的东西,我不想看,也不愿意去评论。而像我们这样特立独行的人,就会给人高傲的印象,随他们怎么说吧,我是不怕的。”
“人能活几十年呢?我觉得就应该这样,很多人整天追求名利,到老了,依然是两手空空而去,留给自己的只有三尺土馒头,真没用。” 西芮笑着说。
“没想到,你竟然能这么看得开。我也是在娱乐圈混得久了,看得多了,才看透了这一切。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然这么能看开,真不错!”女明星叹息着。
“啥时看开都不晚啊,我们还是应该做些有意义的事儿,让自己的生活充实才好。今天我来采访您,也不是想挖一些内幕,主要还是想把真实的您呈现给大家,我觉得这对您才公平。”
女明星听到这里,对西芮热情起来,这次谈话也非常愉快。
人心都是肉长的,就像这位女明星,她也许孤傲,也许耍大牌,但她也有自己的心理需求,需要被别人理解,需要别人的关怀。而这位女记者就是从一棵莲花判断出她“清高”的性格,从而在这方面下手让其产生“情感共鸣”,最后才真正打动了她。
用情感打动他人,这绝对不是一种不择手段的处世谋略,首先你必须心中有真情,否则,矫情的人只会让人起鸡皮疙瘩,给人虚伪的感觉。只有真情,才能真正点燃他人的心,让彼此的这条心路大大地缩短。
【心理课堂】
人不是冷血的动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情,这些感情不仅仅需要别人了解、感受,也需要得到他人的共鸣。心理的共振,感情的共鸣很容易帮助我们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情”字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字眼,最能够拉拢人心。
刻意制造下一次见面的机会
初识陌生人,怎样使这份“缘分”不因一次谈话的终止而结束呢?这时,我们就要制造下一次见面的机会。
查理和瑞恩是在一个聚会上认识的。
查理是音乐系毕业的高材生,毕业后就在一家音乐学院教书。瑞恩则是一家出版社的主管。有一次,他们共同参加当地举办的一次文化沙龙。举办人将整个宴会设计得很有文化气息,宴会上轻音乐缓缓流淌,大家都轻声细语地聊着天,气氛非常好。
这时,当一曲结束后,举办人邀请查理为大家演奏一曲,于是一首《蓝色多瑙河》轻轻地响起。瑞恩听得入迷了,他虽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也是个音乐迷。在曲子结束后,他便走到查理跟前,两人闲聊起来。从小约翰施特劳斯聊到贝多芬,从古典音乐聊到现代爵士乐。
两人聊到彼此的身份时,查理得知瑞恩经营一家出版社,正好他有些音乐专业方面的书要出版,正苦于没有相应的平台,所以非常想结识这个朋友。他想了想,后来便有了主意。宴会快结束时,只听查理对瑞恩说:“瑞恩,既然你对音乐这么感兴趣,我非常欢迎你到我们学院来,我们可以继续聊。今天我还有事,得先走了。”
只见瑞恩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遗憾地看着查理,大声地说:“我一定找时间登门拜访,遇到你,我真是太高兴了。”
几天后,瑞恩便拜访了查理,两人渐渐熟悉起来。瑞恩也帮查理出了好几本书。
查理的这一做法可谓高明,他虽然想结识瑞恩,却没有一次性地去笼络——毕竟这也很难做到——而是刻意制造下一次见面的机会,给彼此的关系更多成长的空间。其实,他无意中运用了心理学上的“紫格尼克效应”。
大家不妨试一下: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圆圈,然后再接口处有意留出一小段空白。回头再看这个圆,相信你的脑海中一定会闪现出将这段空白弧形填补上的意念。因为我们总有一种出于未完成感的心态,努力寻求终结途径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就是“紫格尼克效应”在起作用,也就是说,我们人类有一种自然倾向去完成一件未完成的事,如去解答一个谜语,去读完一本书等等,这种心理来自先天的需求(饥、渴等),也有半需要(迫切的趋向)。
因此,这应用到人际交往上,就是我们不要一次性把话说完,不要一次性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而是刻意留有余地,以制造更多联络感情的机会。下面我们就会大家提供一些制造下一次见面机会的小技巧:
在对方最感兴趣的地方,让你们的谈话戛然而止。当你和陌生人谈话时,发现了对方的兴趣点,这时你最好抓住这个话题和他展开讨论,并大胆地说出你最高明的看法,以吸引他的注意力。如果对方不断追问你,就表明他对你的观点很有兴趣,迫切地想知道下文,越是到这个时候,你越要狠下心来,将谈话终止,当然这种终止不是不说,而是要艺术地说,例如:“今天有位老同学要过来,我答应了要见他,还有几分钟时间了,我们下次再好好聊。”这样,他一定会因惦记这次谈话,继续接受你的邀请。
不失时机地引起“争辩”。当然,两个人交流,并不是所有的话题都能让彼此的兴趣被点燃,如果对方失去交谈的兴趣,而你又不甘放弃,这是建议你就干脆破釜沉舟,引发争辩。人都有好胜心,他交谈的兴致就会被重新激发。为了引起争辩,我们可以故意挑选对方不感兴趣的话题。等对方开始和你争辩时,你开始时要尽量让自己处于下风,装作快要被对方说服的样子。然后在对方想要彻底说服你时,你就立即找个借口起身告辞,并表示下次再谈这个问题。你可以说:“或许你说的很有道理,但也并不完全是这样,我们下次再好好谈谈这个话题。”这样,他的求胜心理没有得到满足,一定会再找机会夺取这场辩论的胜利。
用人和事物吸引对方。其实这个方法很简单,我们与陌生人交谈完之后,在起身告辞前,想方设法用一个对方感兴趣的人或物吊住对方的胃口。如:“对了,刚才和您谈的那个先生不久就要来这里,到时候我们一起坐坐吧?”“那本书我过几天亲自给您送来”等。
虚心地请教。你也可以向对方请教他最擅长的领域的问题。比如说:“先生,我看了您上次发表的论文,太精彩了,不知有时间时您能不能和我谈谈您当时是怎么构思的?”谈对方擅长的、引以为傲的东西,再加上恰当的恭维,那么他肯定会有一肚子经验想倾诉,接下来,你需要做的就是耐心倾听,并在他说得意犹未尽时借故告辞,并诚恳地表示下一次想继续听完对方的高见。
确实,我们与陌生人交往,真正摘掉陌生的帽子都是从第二次见面开始的,因此,我们要利用好“紫格尼克效应”,多运用上面的技巧,适时激起对方的“完成欲”,不让友谊随着交谈的结束而终止。
【心理课堂】
人际交往是一个循序渐渐的过程,也是人们之间心理距离逐渐缩短的过程。因此,切记不要把好话一次说尽,好印象一次留完。适可而止并且学会创造下次见面的机会,有事没事多跟对方联系一下,经常出来坐坐,慢慢地,你们也就由生转熟了。
交往中,做一块积极乐观的“磁石”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这不难想象,我们每个人都喜欢与积极、乐观、上进的人在一起,用比较潮的话说,他们能随时给我们打鸡血,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信心。而消极的人就要一根针,随时在给我们这些本来很饱满的气球泄气,和他们在一起,我们根本看不到人生的出路。两相比较,大多数正常人都会选择和积极乐观的人交往吧,因此,他们就像能发光的磁铁一样,吸引着各种各样的人。
提到积极乐观的魔力,我们不得不说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他就是美国的前总统克林顿。一次,当这位前总统访问英国的伦敦时,他照例被许多达官贵人和他的拥趸们团团围住。当克林顿发表演讲时,伦敦的市政厅被成千上万的人挤满,大家不仅想聆听这位大人物的思考,还想看看“克林顿魔力”究竟是什么。
这次演讲接近尾声时,尽管听众已经将克林顿围了个水泄不通,但他仍然保持着友善的风度和善意的笑容。突然,他在人群中认出了古德爵士——一位新的劳工民意领袖。于是他高声喊道:“您好啊!菲利普。”这声招呼声音大得每个人都能听到,这让古德爵士非常高兴。
克林顿真的有一套,无论他有什么样的政治见解,他总能受人欢迎。心理学家兼沟通专家菲力帕·戴维斯曾说过,克林顿有一种罕见的积极魅力,他能瞬间用眼神传达他的信息,“此时此刻,在这里,你就是我唯一要找的人。”
因此像克林顿这样经常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积极形象的人,自然就会让别人感到精神愉悦,都愿意成为他的追随者。确实,积极乐观的人如同一块磁铁,他们随时都会吸引陌生人的眼光。正像心理学家赛伯·贝利所认为的那样,积极主动是一个人受欢迎的关键所在。“心理学家称之为情绪感染,”他说,“那些讨人喜欢的人很擅长表达情绪,特别是积极的情绪。”然而,这世上却有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注定不走运。这里我们告诫大家不要总是不停抱怨,那些怨气不断的人,只会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相反,我们应该用幽默或共情来回应苦恼,让彼此的友情加深。
程苑就是一个生活态度积极乐观的人。就因为她的这种性格,大家都送她一个外号,“开心大姐”,周围的朋友有个什么不顺心的事儿都会第一时间想起她。她的口头禅就是:“哥们儿,没啥大不了的,这些总会过去。”
一次,朋友小莫失恋了,她找程苑哭诉,只见她的两只眼睛已经哭肿了。程苑安慰她说:“哥们儿,不就是失恋了吗?没啥大不了的,世上男人多的是,咱不用在一棵树上吊死,还有好的再后面等你呢,你总得给人家一个机会。再说是他不爱你了,他失去了一个爱他的人,这是他的损失。而你心中还有爱,你并没有失去。哥们儿,信我的,这一切总会熬过去的,啊!”
小莫听了这一番话,心中的结解开了不少,接下来的日子,她经常程苑出去散心,一起聊天,半年后,终于走出阴影,开始了新的恋情。
只要和程苑在一起,大家一般都是欢声笑语,用程苑自己的话说,“大家在一起图个啥,人活着不就图个欢喜吗?傻乐呵也挺好!”因此,她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有越来越多的人被她吸引到了身边。
程苑确实是一位“开心大姐”,如果能与她为友,相信也是我们三生有幸。但我们不能总是指望别人为我们带来正面的影响。我们还要学会用正面的、积极的心态去影响和吸引他人,这才是与人交往的王道。
怎样才能让自己变成一块积极乐观的“磁石”?最主要的是,你要产生正面的“接纳预期”,即相信别人一定会喜欢我们,这样我们才会更自然地释放我们的正面心能量去影响他人。记住,大家千万不要产生负面心理,即我们在交往前,就预期别人会拒绝我们,这样我们就会不自觉地表现出冷淡和防备,其结果是我们真的被拒绝,而这时,悲观者可能就会自言自语:“我就知道他不喜欢我”,其实这只是我们给自己设定的结果。
当突破了这一心理防线后,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修炼自己的心态,和人交往时尽量保持主动、积极、乐观的态度,要知道这些情绪是开放式的,他们会释放出强大的幸福快乐感觉,从而让对方与你相处时,心情愉悦,产生长期交往的冲动而不能自拔。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一个人如能让自己经常维持像孩子一般纯洁的心灵,用乐观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肠待人,光明坦白,他的人生一定比别人快乐得多”。的确,积极的心态不仅让我们的人生充满光明和温暖,也能让我们在社交中魅力四射,把别人紧紧地吸引在自己周围,从而成为社交圈里的红人。
【心理课堂】
受欢迎的人总是很积极乐观——或者至少看起来是这样的。他们平时不会表现得畏畏缩缩或焦虑不堪,他们也不会慌里慌张,而是稳稳当当,昂首挺胸。他们对人生总是进行正面的理解,对未来充满信心。他们此时社交场中的“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