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琪已经11岁了,正在读小学五年级。
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馨琪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看到馨琪的成绩单后,爸爸非常高兴。为了让馨琪受到更好的教育,爸爸决定好好地改善她的学习条件。为了让馨琪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爸爸专门给她买了一台电脑。爸爸还为馨琪请了几位家庭教师,给她补课。除此之外,爸爸还给馨琪买了很多补脑用的保健品,以及其他的营养品。
爸爸以为给女儿做这些就已经足够了,因此经常对馨琪说:“乖女儿,爸爸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可要好好学习呀!”起初,馨琪也有很大的学习动力,她学习非常努力。可是渐渐地,看到爸爸为自己创造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无形之中馨琪感到了很大的压力,学习效率也降低了。
因此,馨琪的学习成绩不仅没有提高,而且还有下降的趋势。这让爸爸很不理解:给孩子创造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可是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怎么反而下降了呢?
杠杆定律:外在的条件治标不治本,内在的激励才是孩子学习的动力源泉。
研究表明,很多家长非常注重改善孩子的学习条件,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不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有很多家长非常注重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可是他们的孩子却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厌学、逃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没有目标。
对孩子而言,改善外在的条件不如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家长应该抓住孩子的心理需求,理解孩子的心理感受,找到能够激发孩子前进的内在动力,这才是教子成才的金钥匙。有位教育专家曾说过这样的话:“与其推着孩子走,或者拉着孩子走,倒不如给孩子的内心注入动力,让孩子自己走。”讲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所以,家长致力于改善孩子外在的学习条件,倒不如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父母1%的改变
1.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最大的内在学习动力。对学习充满兴趣的人,即使没有最好的外在条件他也会非常好学。因此家长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让孩子喜欢上学习,首先就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并不是说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让孩子利用节假日的时候去学习,这种做法不一定能够培养孩子的兴趣。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些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事情,这样更能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
子拓是一个喜欢学习的小男孩,他的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家长会上,同学们向他讨教学习的秘方,子拓想了想,对同学们说:“经常听到有些同学抱怨学习是一件又苦又累的差事,其实在我看来,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也许,这就是我学习成绩一直比较稳定的原因吧。”
接着,老师又让子拓的爸爸讲一讲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爸爸说:“和其他家长一样,我从孩子小时候就非常注重对他的教育,但我从不干涉孩子的兴趣。比如说子拓从小就喜欢搞小制作,可能有些家长认为这和学习没有直接关系,因此会禁止孩子做。可是我认为孩子在小制作的过程中也会动脑思考,并且还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不仅不阻止子拓搞小制作,而且还给他很大的空间,让他自由发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问题,我也会引导子拓去查找资料,有意识地培养子拓的兴趣。”
看到有些家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爸爸继续说:“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子拓学得快乐,玩得开心,提高了他学习的积极性。”
子拓的爸爸真是一位用心教育孩子的家长,从小就注重给孩子一个自由的成长空间,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家长不妨借鉴。
2.用理想与目标激励孩子
有理想的孩子就有前进的动力,有目标的孩子就有努力的方向。因此,家长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不妨利用理想和目标来激励孩子,促使孩子发挥自己的潜力。
凌霏小的时候,是一个学习成绩一般的小女孩。
一次,凌霏在家做家庭作业的时候,用了一种比较特殊的解题方法,把老师布置的数学题目解答出来了。妈妈看到后,非常高兴,情不自禁地夸奖她:“丫头,你真棒呀!这么难的题目就能用比较好的方法做出来,真有数学家的天分啊。”爸爸也诱导她:“乖女儿,以你的智力,进入前5名应该不是问题。”
听到爸爸妈妈的话,凌霏在惊讶之余,给自己定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这学期一定要进入前5名。在这个目标的激励下,凌霏学习非常努力,积极性也有很大的提高。从那以后,凌霏严格要求自己,每天都会预习、复习,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不懂的地方下课也会及时地问老师或者向同学请教。
一段时间以后,凌霏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
正是在爸爸妈妈的诱导下,凌霏给自己定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在这个目标的激励下,努力学习,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所以,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家长也可以利用理想和目标来激发孩子,促进孩子学习。
3.试着让孩子创造问题,增强求知欲
我们知道,虽然孩子是学习的当事人,但他们大多时候都是被迫地学习、考试,也就是说孩子学习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显而易见,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孩子是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
所以,家长不妨换一种方法,让孩子自己创造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睿智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但是他比较贪玩,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为此,爸爸妈妈用了很多种方法,可是效果并不理想。
一次,爸爸正在看一本关于军事方面的书,睿智走过去,也要和爸爸一起看。于是,父子两人一起看书。不一会儿,睿智便指着书中的一张图片问爸爸:“爸爸,你说外国的军事力量怎么这么厉害呢?”爸爸详细地给他讲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可是睿智并不满足,继续追着爸爸又问了一些问题才罢休。
爸爸从中看到了睿智对学习的兴趣,不禁产生了一种想法:如果把这种方法利用到孩子的学习中去,孩子学习的效果是不是会有所改变呢?带着疑问,爸爸在辅导睿智预习课文的时候,让他试着提出一些问题来,并让他带着问题去重复地阅读课文。
结果,睿智一下子找了五六个问题,带着问题,他看了好几遍课文。爸爸看到了成效,以前睿智看课文总是只看一遍,总是没耐心看第二遍。可见,他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
于是,爸爸开始引导睿智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上也采用相同的方法,让他先提出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本知识。久而久之,睿智的求知欲有了很大的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爸爸让睿智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学习,这样激发了睿智的求知欲,使他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让他受益匪浅。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家长也可以尝试着让孩子创设问题,以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