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81900000055

第55章 周作人:苦涩的文人

有时候,谈鲁迅难免要提及周作人,谈周作人就不能不以鲁迅作为比较。文坛上也习惯以周氏兄弟来称呼他们。他们的三弟周建人说:“就以鲁迅和周作人来说,生长在同一个家庭里,受相同的教育,后来两人所走的道路,为什么竟这样不同?……在青少年时代,他们携手走过一段路,他们都上新学堂(当时是为人所看不起的),都到日本留学,共同翻译《域外小说集》;五四时期,都投入新文化运动……”两人命运的轨迹还曾经有一个共同的交叉点,即都以南方文人的身份自绍兴老家北上,将北京作为第二故乡谋生并发展事业,都在北京大学教书。“知堂老人和他的长兄鲁迅,都是《新青年》五四运动中推进新文学新文化革命的主力。他们后来都是语丝社的领导人。老人在北京大学任教数十年……”(曹聚仁语)只不过鲁迅在北京只住了十四年,1926年转去厦门。而周作人则在北京城里终其一生。由此可见,就个人而言,周作人的生活与北京这座城市的关系更为密切。

鲁迅是1912年到北京的,比周作人稍早点,先住在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相当于外省市驻京办事处),直到1919年购买了公用库八道湾11号的旧宅院,才把全家从绍兴迁到北京,兄弟儿女团圆。可见周作人可能是1919年携带家眷北上的,住进八道湾后至死都不愿挪移。三弟周建人在八道湾只住了一年零八个月,就去上海另谋生路了。鲁迅又比周建人多住了近两年,因和周作人发生矛盾(文坛上著名的周氏兄弟的一次冲突),而搬到砖塔胡同,后来又搬到西三条胡同,“永远地离开了八道湾”(周建人语)。周氏兄弟从此不相与谋。周作人从此将八道湾作为自己隐逸的乐园,甚至七七事变后北平成为沦陷区,众多文化名流以各种方式敦促其南迁,他也不愿离开八道湾一步。在八道湾遇刺,在八道湾就任伪职,直至在八道湾带罪修行……周作人在八道湾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是非荣辱,于1967年5月16日凄凉地死在这座破败的院落里,其时身边无一人。

八道湾11号院最初是鲁迅独自奔走购置并修缮,后来变为周作人大名鼎鼎的苦茶庵,直至作为其葬身之地。但历史会创造戏剧性的巧合:1949年1月拘押于南京老虎桥监狱的周作人被保释出狱,在上海逗留了约半年,于8月间返回和平解放了的北京城,怕连累家属而不敢直回八道湾,暂时住在绍兴会馆,托人打探消息。绍兴会馆正是鲁迅早年初进北京时期的寓所。周作人住绍兴会馆的滋味肯定不好受,不知他是否想到了鲁迅?令他如坐针毡的更应该是他自身前途叵测的命运。周黎庵回忆:“上海刚一解放,津浦路已经通车,他急不可待地北归。据去送行的朋友告诉我,那时旅客拥挤,车行迟缓,情况狼狈得很,但毕竟又回到阔别四年的苦雨斋中。”寥寥数语,勾勒出一个落魄者的归心似箭。周黎庵还描述了周作人在上海借宿于学生尤炳圻家中的情况,尤宅是横浜桥一座极拥挤的旧式弄堂房子,住室正面临水呈暗绿色的混浊且狭窄的苏州河支流,“要是在盛夏,怎么使人受得了,若与北平新街口八道湾幽静宁谧的环境相比,真有天壤之别了”。但我想环境的差异并不是真正的原因。八道湾在颠沛流离的周作人心目占,更是心灵企望的庇护所。他急需一方与世无争的净土,以舔拭伤口。这就是周作人对八道湾的感情。

当周作人多年前自绍兴投奔北京时,怀着怎样的心情?这是很耐人寻味的。是雄姿英发、胸怀壮志,抑或是其作文时一贯的闲适散淡?他在北上的路上,肯定想像不到,北京这座城市既将给他巨大的荣耀,也将给他终生的耻辱——他是在向二十余年后自己的滑铁卢靠近。对于北京而言,他还不能算做一般的失败者,历史是以“汉奸”的名称来裁判、评定这个人的。他不仅是这座城市的叛徒,亦是民族的叛徒。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于20世纪80年代邀请专家开会重提周作人问题,与会者各抒己见,“但对周氏曾经背叛祖国堕为汉奸一事,则一致认为无法推翻”(据香港《文学报》报道)。周作人曾自称他思想中有一个叛徒,另外还有一个隐士——但那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叛徒”的称谓甚至不无炫耀。“在‘五四’时代,他对中国封建传统的儒家思想是竭力加以排击的,同时对古文学也是反对的,当时他确实是以一个‘叛徒’而兼战士的姿态出现于文坛的。”(任访秋语)至于他后期由传统文化的叛徒而蜕变为民族的叛徒,已不可宽宥了。两者荣辱不言自明。这已不是白玉微瑕的问题了。

北平沦陷时周作人不愿随众多文人南迁,情愿留守八道湾。又据说出狱后,胡适等人曾许以教授席邀其去台湾,他拒绝了,还是执意要回朝思暮念的八道湾。周作人对八道湾的感情究竟何在呢?他命运的转变似乎总是与八道湾有关。鲁迅曾在八道湾写了《阿Q正传》,而周作人《雨天的书》、《自已的园地》等等也大多是在八道湾写下的。他给八道湾的书房先后取过两个名字,苦雨斋与苦茶庵,并分别以斋主和庵主自命,别人曾以老僧来形容他,他临死前还风趣地比喻:“我是和尚转世的,只可惜了在自己膜拜的这方世外桃源里也犯下过罪行。”——不知因为八道湾本非净土,还是主人玷污了它?“八道湾在北京,算不上有名的胡同”(潘际炯语),它完全是因为鲁迅与周作人而出名的,同时也承受了有关的是与非、荣与辱。任访秋感叹过八道湾的风景,我想那是因为主人名声的缘故,这样的风景在北京城里几乎随处可觅:“八道湾位于西直门内,街道比较偏僻,大门里有一棵几丈高的白杨,微风一吹,即哗哗作响。再进去,即知堂老人的‘苦雨斋’。后来又曾改名为‘苦茶庵’。这是他的书房兼会客室。”谢兴尧也颇欣赏八道湾:“没有丝毫朱门大宅的气息,颇富野趣,特别是在夏天,地处偏僻,远离市廛,庭院寂静,高树蝉鸣,天气虽热,感觉清爽。”据说当年每有客至,周作人总是彬彬有礼地递一柄日本式的由竹丝编排再糊以棉纸的轻巧的纸扇,再奉上一杯消暑解渴的苦茶,“确是隐士清谈之所,绝非庸伦扰攘之地”。只是解放以后,八道湾一直门可罗雀,惟独在红卫兵运动中做批斗现场时热闹过一阵子。八道湾啊,一言难尽的八道湾。

不知为什么,我更愿意回想早年的周作人,那样更轻松一些?当然,是从1919年他自南方远道而来投奔北京开始。应该说,周作人也是通过北京获得辉煌的——他前半生的光荣当令人炫目。众所周知,30年代是他占尽风骚的灿烂时期,南有鲁迅,北有周作人,后来再加上京派与海派划江而治,各占半壁江山,周作人“俨然是北方文坛盟主”(谢兴尧语)。1934年,周作人发表了《五十自寿诗》,当时的各路名家(如蔡元培、钱玄同、林语堂、沈尹默等)均争相唱和,有祝寿之势。鲁迅曾评价这一事情:“周作人自寿诗,诚有讽世之意……群公相和,则多近于肉麻……”但由此亦可见周作人其时在中国文化界的显赫地位。从那一年起,人们开始以“知堂老人”称之。当时的八道湾香车宝马、贵宾云集的场面亦可想而知。那时候周作人给众人的印象是一位新型的士大夫,温文尔雅、博学多才,“生活习惯除了东洋风之外,还明显地带有老北京的味儿”(谢兴尧语)。估计那时候周作人已适应了北京城的生活,也不再挑剔那里的茶食之类了,和正宗的老北京惟一的区别恐怕只在于:拒绝看京剧。正如他在《消寒新咏》中提及:“我不喜看戏,却常收集些梨园史料,此殆如足迹不入狭邪者之读《板桥杂记》、《南浦秋波录》乎。”当然,他性格中一贯未改变的还是乡愁:“对于故乡的‘人’或者有的因性急而不满意,但对于故乡的物大抵没有人不感到怀念……我们说到土产,觉得有兴趣,便因为是故乡的出品,如不是我的,也总是别个人的故乡所出产,我们吃到甚至只是说到的时候,回忆过去的情景,或是想像中的别处地方,虽是没有到过却也同样是有意思的背景与事情。以一个具体的实际故乡为基本,联系到别的各个故乡,即是整个中国的可爱,这种感情并不是抽象地可以制造出来。”这份情愫可以说贯彻了他的一生,他在晚年给乡亲写信也说:“阅报知浙江亦苦旱,鄙人虽去乡已有十余年,然颇为故乡担心……”乡愁是伪装不出来的。即使能伪装乡愁,恐怕也伪造不出《故乡的野菜》等一系列美丽绝伦的文字。所以我要说,周作人是20世纪北京城里最著名的一位怀乡症患者,这有文字作为证明。游子的心情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

1919年,湖南人******(那时还是无名青年)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做助理员期间,曾走访过八道湾,与周作人有过一面之缘。解放以后,周作人就自己的问题给******总理写信,提及“本来也想写信给毛先生,因为知道他事情太忙,不便去惊动,所以便请先生代表了”。据唐弢《关于周作人》一文所述:“从周总理那里,听到******主席看完书信后说的几句话。毛主席说:‘文化汉奸嘛,又没有杀人放火。现在懂古希腊文的人不多了,养起来,让他做翻译工作,以后出版。’……”周作人自然感激人民对他的宽大处理。他由中国文联安排去西安参观时,曾对陪同人员说:“我认识毛主席毛润之先生。在今日的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就数******了。”(引自佟韦《我认识的周作人》一文)

周作人在发表《五十自寿诗》时,曾以“京兆布衣”自命。只可惜,在北京城里,他一直不曾做成一个真正的布衣(前半生名声盖世,后半生又被取消了公民选举权利)。关于周作人与北京的关系,我只能说:北京造就了他,可他又毁灭了自己。

同类推荐
  • 唐代诗风的开创者——初唐四杰

    唐代诗风的开创者——初唐四杰

    《唐代诗风的开创者——初唐四杰》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的诗词创作。《唐代诗风的开创者——初唐四杰》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华人十大科学家:杨振宁

    华人十大科学家:杨振宁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今肥西县),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杨振宁》由黄芬香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杨振宁》记述了杨振宁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 刘邦传:一个中年男人的奋斗史

    刘邦传:一个中年男人的奋斗史

    这是一本历史人物传记。刘邦,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同时也是很了不起的军事统帅。在天下纷乱,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时候,他揭竿而起,推翻了残暴的秦王朝,打败楚霸王项羽,扫平割据的军事力量,统一了天下,建立了大汉。然后他又弥平叛乱,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天下逐步走向安定,乃至繁荣富强。他建立的大汉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久的王朝,长达四百余年。他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大汉王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因此他本人也被后世之人所怀念,所敬仰。然而,他所走过的道路又是极为不平坦和艰险的。许多评家还把他说成流氓。这也使他成为历史上最为有争议的人物。
  • 中国古代高僧传

    中国古代高僧传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在富饶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数千年来,曾经涌现出了一批批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英雄豪杰。他们如夜空中的群星,交相辉映,璀璨夺目。岁月的流逝,冲刷不掉他们的英名;朝代的兴废,也改变不了他们不朽的业绩。他们中间,有雄才大略、举贤任能的国君;有变法图强、励精图治的名相;有横刀立马、席卷千军的将帅;有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谋士;有忧国忧民、忠言直谏的贤臣……他们是我们民族的精英、祖国的脊梁。
  • 知行合一王阳明

    知行合一王阳明

    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练,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热门推荐
  • 吼一嗓子战歌

    吼一嗓子战歌

    为啥别人穿越不是秒天秒地就是各种厉害,到我这里就干啥啥不行(▼皿▼#)
  • 末世异类

    末世异类

    一个平凡的人在末世之中绝望慢慢的求生与崛起之路。(可以说的是这本书的套是你们永远都猜不透的,只要你们一直看下去你们绝对会爱上这本书。)
  • 长梦红尘

    长梦红尘

    一个无厘头流氓女神仙遭遇天界神君和青楼男子和状元爷和武林盟主和艳鬼和其他一些男的的床上床下的那点儿事。--------我是分哥--------求票票和藏藏。。欢迎参与调查和发表书评^-^虐,搞,坑品不好,BT乱入。
  • 天地任我游

    天地任我游

    石磊一朝称霸,全球颤抖!都哭泣吧!各位!
  • 无限之潘多拉血脉

    无限之潘多拉血脉

    21世纪的可怜虫,在他人的陷害之下进入无限可能的世界。成为潘多拉血脉的掌控者。他的未来到底会发生什么。拭目以待吧!!
  • 穿越之农女世子妃

    穿越之农女世子妃

    她是现代隐秘家族的继承人风千雪,医毒双修,也是杀手界的神话血影。但却爱错了人,她最信任的亲身妹妹和她最爱的人为了做家族继承人,买通杀手界所有杀手来杀她。那天血流成河她问他:你爱过我吗他却冷漠无情的楼着她的亲妹妹说“从来不曾爱过”她听到他说的话、笑了、笑得像疯子一样,最后引爆身上早准备好的炸弹与那对渣男渣女同归于尽。醒来的竟然变从25变成一个只有五岁小萝莉,老天这是神马情况。还有那个妖孽为什么追着我不放。
  • 杂文集黑夜

    杂文集黑夜

    一本杂文集,杂文就是杂文集的意思,一本杂文集。
  • 背道而驰渐行渐远

    背道而驰渐行渐远

    总是问自己为什么要当警察,开始是想和你近一点,但是后来我发现,我们背道而驰,越走越远。
  • 南方之恋

    南方之恋

    《南方之恋》描写了主人公殷曙初不甘尸裹素位,告别机关生活来到贫困地越北市担任副市长,他在这里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诸如矿山体制改革、招商引资等工作,触及了当地的原有格局下的部分人利益,不法商人同贪腐分子相勾结设下陷阱。主人公在饱受争议和打击的形势下,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最终获得人民的拥戴与好评。
  • 血棺飞尸

    血棺飞尸

    为纪念一代僵尸电影人林正英而著,喜剧,冒险,玄幻,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