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05900000057

第57章 关公信仰的普及(4)

按自石敬瑭拱手送给契丹燕云十六州以后五个世纪以来,河北一带始终存在着农耕畜牧混合的经济形态。但自明初大量移民由山西进入河北、河南、山东饱经战乱蹂躏之地,耕作作物、技术和相关民俗应发生变化。以北方麦黍产区而论,农历五月中旬意味着夏作播种季节,而雨水又直接决定着秋粮的收成。但中原和华北地区由于多年连续性垦伐过度,夏季经常发生干旱少雨,五月中旬的祈雨就成为影响民生国计的重要仪典。故明清以来,此日又以“磨刀雨”,“大旱不过五月十三”等农谚盛行于黄河南北。以中国之大,农业区域跨越了若干个植物带,自然不能一概而论,需雨日期何以如此一致?我以为元代开始的棉业种植,或许能够提供思考线索。

综述元代历史者,往往把元初棉花的引进和种植看作是忽必烈祖述开国君主素来“重农”的结果。以今日视点观之,种植不过是棉业产品的技术开发,加工贸易才是拉动经济增长和商业税收的手段。随着元帝国版图的迅速膨胀,新兴的世界性市场开拓,亦尾随蒙古铁骑而跟进。这一时期的南中国就像一个“世界工厂”,源源不绝地供应着当时富于独有“高新技术”含量的产品,如丝绸、茶叶、陶瓷、铁器和棉布。史载至元七年(1270年)国内商业税银只有四万五千锭左右,而到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就达到四十五万锭,二十年间商税收入增长十倍,繁荣可见一斑。其中作为新兴产业的棉布贡献不可忽视,难怪忽必烈要在这年“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了。以后又把江南夏税可用木棉布、绢丝绵等物输纳,变成了常年的“岁征”了。

棉田用水的需求虽然与稻麦不同,但是依赖于水却毫无二致,甚至更甚。现代科学统计表明,生产一吨小麦需水500吨,一吨玉米需水340~600吨,而一吨棉花需水达到2500吨。中国现代棉花种植技术认为,“苗期:春季回暖早,降水适时,利于棉花适时早播,培育壮苗形成丰产苗架。”“棉花全生育期需降水量450~600毫米,不同生育阶段耗水量差异很大,其中开花-结铃期需水最多,约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一半。此时遇旱减产也明显。”以下现代棉花生长最需要雨水的时期:

上表所列日期是今之公历。元代历法虽然号为精密,但已不可详考,现代使用的阴阳合历,已是清初耶稣会士结合西洋公历所制历法,阴历一般较阳历晚一月左右。而传统技术条件棉花播种期也相应较晚,既然棉花种植以出苗-现蕾-开花期为有无收成的关键,以此推算,农历五月孟夏已是各地传统棉区植棉技术需雨的最后时刻,对于“大旱不过五月十三”的企盼,已不仅仅是棉农的心愿,亦为依赖棉业加工贸易的其他乡镇居民的共同意愿,故“关公诞辰”或者“磨刀雨”的庆典和祭祀热潮,也由宋元延续到明清,由农村延伸到了市镇。今观元代“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管辖区域,明清两代仍多习惯于五月中旬求雨,或其遗俗。康熙《钱塘县志》、民国《杭州府志》、康熙《海宁县志》、光绪《(无)锡金(匮)识小录》、光绪《常昭合志稿》、民国《吴县志》、同治《上海县志》、光绪《孝感县志》、《咸宁县志》、同治《江夏县志》、嘉庆《湘潭县志》都记载有五月十三赛社祭祀关公,以求雨水。类似习俗,亦应因之流播,最终造成全国混一的风俗。

明清方志虽然没有直接提及棉业生产与祭关风俗之间的联系,但不等于并不含有这种因素,原因无它,只是因为世代沿袭,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故略而不提。偏偏是钱锺书注意到了史料中这一类型的“历史失忆”:

“举世众所周知,可归省略;则同时着述亦必类其默尔而息,及乎星移物换,文献遂难征矣。……然一代之起居饮食,好尚禁忌,朝野习俗,里巷惯举,日用而不知,熟狎而相忘;其列为典章,颁诸法令,或见于好事多暇者偶录,鸿爪之印雪泥,千百中才得十一,余皆如长空落雁之寒潭落影而已。”

何况棉业一节,也还不是关公崇拜走向全民化的惟一原因。此外,我们注意到这一时期的很多理学人物,如楼钥、谢枋得、胡三省、丘浚都开始关注到国计民生的技术细节,如果配合理学“神道设教”的设计、“岳渎崇拜”的传统和“伦常日用”的功夫,也许更能领会到这一类的民间习俗形成过程之中,也有儒家的一臂之力。

(第五节)乡里神

尽管以《大诰》强行规范和推行了社会设计,但朱元璋也深知,光靠一时“民众运动”并不能持续久远,关键还得靠相应的制度体系运作来维持保障。这两件事情可以视为互为因果,即为了建立他理想中的社会形态制度,必须掀起一场疾风暴雨式的民众运动;而大规模民众运动的目的,也正是建立一套与元代形态截然不同的社会制度。

朱元璋于此深谋远虑,他曾认真总结元朝政权倾覆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礼仪不修,导致的“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使天下骚动。”就连元末各股义军队伍的先后失败,他认为也是由于“皆无礼法,恣情任私,纵为暴乱,由不知驭下之道,是以卒至于亡。”所以朱元璋初登吴王之位,便把“制礼”作为要务,告谕群臣说:

“礼法,国之纪纲。礼法立,则民志定、上下安。建国之初,此为先务。”

洪武二年(1369)八月,明太祖以“国家创业之初,礼制未备”,敕中书省传令全国各地举荐“素志高洁、博通古今、练达时宜之士。年四十以上者,礼送至京,参考古今制度,以定一代之典”。于是“儒士徐一夔、梁寅、刘于、周子谅、胡行筒、刘余弼、董彝、蔡深、滕公琰至京”,入局参修礼书。这些白衣秀士大多出于江南理学重镇,而宋濂却未能参与修礼大典。罗仲辉于此曾有详尽考订,可以参看。

笔者注意到,《大诰》中还涉及鬼神祭祀的案例,如《初编·祭祀不敬第五十七》:

“开谕:为一郡一邑之主,岂止牧民而已。其鬼神必欲依之。阴阳表里,以行人道,故谕之。出则辞于神,入则告于神。官长既敬,民必畏从之。民人既敬,鬼神莫安,一方善恶,灾临福临,必不至于妄加。谕后,曾几人虔恭敬畏?岂止不畏,江浦县知县刘进等,盗其祭帛;巩县知县饶一麟等,未祭而先食其牲牢脏肉;闻喜县丞周荣,以活鹿送人为玩物,以死肉奉祀于山川社稷之神。呜呼!人有不才者如是,然不旋踵而亡者几人,其祸安得而逃耶?”

受到惩罚的具体案例及责任人的情况,也明白标示于《大诰》中,如:

“洪武十八年冬十月,宁国府教授方伯循,实封宁国府知府韩居一,其辞曰‘于斋戒未祭,先食牲牢肉脏,又且饮酒。’及其勾问,其官府并无二项非为,余罪不律者有之。询其所以,府官严督学校,以致方伯循,生员张恒等五名憾是督责,遂于祭祀之际,窥伺府官饮茶,教授方伯循自行饮酒,径率诸徒诣斋所,将府官祭服四面揪打。若奉上司明文,擒拿有罪者。如此非为,人神共怒。且府、州、县教官,礼义风俗忠孝出焉。凡遇祭祀,则当训诲生徒,明以持心守戒之道,至期率赴坛所陪祀群神。非独本礼诚敬,将后生徒为政,不劳祀神,熟矣。其宁国府教授方伯循,不独不本礼以奉神,于坛所大辱掌祭之官,可谓罪不容诛。又有余罪,出纳学粮不明,改换文案,以致本府检举,非止一端。呜呼!有司提调学校,助君之急务也。生徒有奸顽者,师卒不能化,且得府官助其威严,以成成效,岂不美欤?奈何反与不才生往,诬辱提调宫,罪当皆死。所在学校,想宜知悉。”

也被判了死罪,表明臣民对待国家祭祀仪礼虔奉与否,也是《大诰》查究的重点之一。

朱元璋是中国惟一有过底层职业宗教者经历的皇帝,这对于他的成长经历和人格究竟发生了哪些影响,是个很有兴味的问题。揣想这类案件所以激起他的勃然大怒,或许和他开国之初曾建立一整套“神道设教”的文化设计攸关。出于自幼贫穷失怙,流落异乡的切身感受,他切望建立一个以农耕文化为社会基础,以乡里为基本区域,以神鬼为祭祀中心,均贫富。等弱强,互助互济的社会形态。

基于这一认识,他着手将人间政权“神道化”,以作为与城乡政权系统平行的基本体系,从而把宋元理学承认的“神道设教”组织化、制度化。除祖陵太庙等攸关皇室血胤崇拜的祭祀体系之外,他还建立了一套以先儒崇奉的天地山川,岳镇海渎、风雨雷电等自然神崇拜的“坛壝”制度,以及儒家奉祀“文庙”,军神崇拜“旗纛”的等级制度,作为国家祭祀的原点。这也是各级礼志、方志不可或缺的内容,此为常识,不待多谈。值得注意的是他作为政权体系的补充,创立了城市-里社祭祀体系以及乡饮制度,影响颇广。后世关羽崇拜所以能够遍及城乡,正是借助这个祭祀体系,得以实现的。

朱元璋的这个制度设计,在嘉靖“抗倭”时却大大促进了关公崇拜在江南闽广的普及。明军初始可谓懵懂打仗,既不知彼,亦不知己。“倭寇”数量虽然不多,但出没飘忽不定,于是不得不利用里社,结乡兵以自保,成为各地防务的首要选择。但乡兵仓促应战,作战素质不高,于是有士大夫开始以“神道设教”,增强凝聚,鼓舞斗志。起初并无固定神选。田艺蘅自述他在杭州参与“抗倭”的亲身经历时说:

“嘉靖乙卯(三十四年,即1555年),倭寇大作,直攻会城。余鸠集乡兵千人,为保障计。犹恐人心不安,乃择日筑高坛于西郊,以顺金方肃杀之气。刑性【牲】插【歃】血,为文告天,以求诸于古今名将,自武安王而下三十余人。后贼临方山,四日不退,乡兵迎敌,不战而遁。四方被掳人回云:‘贼人西望,见云中神兵众多,金甲神将形甚长大,旗帜分明,是以不敢交战而去也。’众皆闻言,踊跃感悦灵应,已略载之《回澜桥记》中。余忆古今,此事常有。”

遂不厌其烦,缕述自晋王导求助钟山之神以御符坚,唐太山阴兵助战以破李师道,一直到明指挥使祭告岳飞墓,“请岳云所贻神枪以破桃花洞贼”等等“显应”诸事,复自解嘲言:

“此皆正神大道,吾儒所当行者。但如唐之使妖僧诵咒祈禳,宋之宰相闭门修斋诵经,则不可耳。”

但也承认:

“方倭寇焚烧湖市时,城中官府及士夫亦有就寺观设醮烧香,祈保退敌者。左道惑众,可耻之甚也!正神乃肯助正人,若邪神必反助妖人矣。因思国制,旗纛上所图天王等像,又不知何名,或昉于天宝间不空三藏之术也。”

所谓“金甲神将,形甚长大,旗帜分明”云云,则分明踵继了佛教毗沙门天王显迹安西城楼,或道教关羽于宋宫现身“大身克庭”之旧事,笔者在《伽蓝天尊》一书中已经详述,于此可知明代军队旗纛上犹存天王等像。至于设坛求助“古今名将三十余人”之“正神大道”,则分明展示出宋后理学敬祀鬼神之新发展。

但遍祷之三十余“正神大道”中,毕竟只有关羽才能够汇集综合各阶层信仰之大成,脱颖独出,成为“抗倭”斗争中的主神。此后战争一直在“半人半神”中进行。嘉靖“抗倭”战争中不仅涌现了一批杰出将领如谭纶、俞大猷、戚继光等人,而且经办此事的文官或文人如杨博、王忬、唐顺之、张经、赵文华、徐渭等人也纷纷虔敬关羽,流传有与关羽崇拜有关的文章或事迹,用以号召民众,鼓舞士气。江南、闽广也形成了关羽崇拜的浓烈风气。

如沈德符言:

“唐以前,崇奉朱虚侯刘章,家祠户祷,若今之关王云。然自壮缪兴而朱虚之神又安之也。今世所崇奉正神尚有观音大士、真武上帝、碧霞元君。三者与关壮缪香火相埒,遐陬荒谷,无不尸而祝之者。凡妇人女子,语以周公、孔夫子,或未必知,而敬信四神,无敢有心非巷议者,行且与天地俱悠久矣。岂神佛之中亦有遭遇而行世者耶?抑神道设教或相禅而兴也?”

此外如嘉兴梅里、嘉定、苏州双凤里、无锡里睦、南通狼山同一时期兴建的关庙里,都充斥着类似记述,碑刻亦遍及江南各地。对于这一过程比较完整的叙述,当属唐顺之《常州新建关帝庙记》:

“嘉靖三十四年,倭寇继乱东南,天子命督察赵公文华统师讨之。师驻嘉兴,军中若见关帝灵响,助我师者。已而师大捷,赵公请于朝廷立庙嘉兴以祀帝,事俱公所自为庙碑中。明年倭寇复乱,赵公再统师讨之,师过常州,军中复若见帝灵响如嘉兴,赵公喜曰:必再捷矣!未几,赵公协谋于总督胡公宗宪,渠魁徐海等悉就擒。赵公益神帝之功,命有司立庙于常州。帝之庙盛于北,而江南诸郡庙帝,自今始……东南不淑,天堕妖星,岛酋海宄,凶逊复生。竞为长蛇,荐食我(疑缺一字)。帝灵在吴,能无怒乎?夷刀如雪,手弯不展。渠魁倔强,悉就烹脔。帅臣避让,岂我之力?阴有诛之,实徼帝福。维何作庙以祀,东南庙地,自今以始。毗陵巽隅,古庙将坛。若有待帝,鬼兵踞蟠。天阴仿佛,长刀大旗。生欲拯吴,没而来思。帝德吴民,无间生死。幺么小丑,永镇不起。郡人入庙,踊跃欢喜。竞起赴敌,强跳弱起。谁鼓舞之?帝有生气。”

某种意义上说,正是通过了这次磨难,关羽崇拜才迅速经由乡镇里社神只,达到“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程度,而与当时《三国演义》刊本是否普及,三国故事传播到何等程度,没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反而是江南关公崇拜的兴起,既与理学儒士与官方“神道设教”的运作颇有关系,藉以动员民众结乡邻以自保,提高军队的士气,或者才是明儒插手《三国演义》整理刊行,或者书商竞相翻刻贾利的重要动力。

同类推荐
  • 弗洛伊德谈本能与成功

    弗洛伊德谈本能与成功

    一个有道德的人,是心里感到诱惑就对诱惑反抗,而不屈从于它的人。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满盘皆输,这是令人悲痛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人做事无外乎两种原因——成就感和性冲动。本我过去在哪里,自我即应在哪里。梦的内容根源于愿望。良心是一种内心的感觉,是对躁动于我们体内的某种异常愿望的抵制。对于成功的坚信不疑,时常会导致真正的成功。无知就是无知,谁也没有权利相信它能衍生出任何东西。理智的声音是柔和的,但它在让人听见之前决不会停歇。人不是根本不相信自己的死,就是在无意识中确信自己不死。
  • 乔伊斯文论政论集

    乔伊斯文论政论集

    《乔伊斯文论政论集》由美国著名的乔伊斯研究学家埃尔斯沃思·梅森、理查德·艾尔曼合编,收入乔伊斯从14岁至55岁写就的随笔、讲演、书评、提纲说明、信函、诗歌凡57篇。
  • 吾飞月亮桥

    吾飞月亮桥

    这是一部诗集,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几个部分。诗作涉及作者生活中的重要阶段,内容方面有对流金岁月的回顾、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对亲友的深情和对生活瞬间的感悟与哲思,作者在生活的细微之处触景生情,截取生活的瞬间加以歌咏。作者以一个诗人的犀利笔锋,随意调动情感编制的文字,在虚实之间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体验与率直的魂魄。
  • 静静的爱河

    静静的爱河

    女儿长期不在我们身边,高中毕业后又出国留学。期间与她通信十多年,面对她成长中遇到的挫折、压力等各种问题,一封封带着情感温度、带着一片爱心的书信,陪伴孩子顺利地度过了孤独、寂寞、悲伤、沮丧、彷徨的困难阶段,同时也分享着她进步、成长、幸福、喜悦的开心时刻。书信是最传统的交流方式,也是最能充分、细致、准确表达情感、思想、主张的方式。如今人们有了各种即时的交流方式,但书信的独特魅力犹在,不可替代。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文字是思维和语言的载体,中文丰富的词汇让文字表达充分而得体。十多年来写给女儿的书信,犹如一条河流,汇集着父母对孩子的爱,静静流淌,泽被心田。
  • 纪连海评点后汉书(全2册)

    纪连海评点后汉书(全2册)

    《后汉书》由南朝刘宋时著名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其所记史事,起于刘秀起兵,终于汉献帝禅位,囊括了东汉一朝195年的兴亡历史。本书收入本纪10卷,点评光武帝、孝明帝、孝章帝、窦皇后、阴皇后、梁皇后等20多位人物。列传53卷,评说刘玄、卢芳、隗器、公孙述、窦融、马援、班超、班固、张衡、董卓、华佗等90多位人物。
热门推荐
  • 拳魂

    拳魂

    有些人是天生的英雄有些人活着就是为了拯救世界这注定是一个热血的故事这注定是一个英雄的故事
  • 一直都深爱着你

    一直都深爱着你

    十年过去,二十七岁的叶沫,已经忘却了那个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的男孩,只记得当时对男孩的心动。当女孩和男孩再次相遇,十年未见,男孩曾想过,既然他未娶,她未嫁,那他是不是还有机会,还可以和她在一起?女孩想过,现在的他,是商业界的翘楚,而她是一位老师,但其实是Y集团董事长的养女。,这样的他们,门当户对,还可以继续那段旧情吗?酒会上的不期而遇,当爱燃烧的更加快的时候,是爱情是死亡,还是爱情的修成正果?
  • 默默恋

    默默恋

    简介:活在现在貌似安逸宁静的生活中的我,似乎并不期待还有什么美丽的变化……我知道,其实我们从来都不会像电视剧中所谓的那样遇见那曲折但却幸福的爱情……我……好像也快忘了…曾经的那个傻傻但却热情积极的我的模样了……和舍友们相处不是很好,在大学生活找不到状态的莫琦一度陷入对自己那段未果的暗恋的回忆中,最终决心搬出宿舍,找回以前热情四射的敢爱敢恨的自己,办了张健身卡,却不成想健身教练住隔壁的隔壁……什么鬼?!干嘛没事到我这儿蹭吃蹭喝,酱紫真的好嘛……可是,抱歉,我爱那个他成痴……
  • 自古我之最

    自古我之最

    他是万物的主宰,一切的一切,只因一次变故,一次失败,让他坠入红尘,开始新的篇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恐怖倒数

    恐怖倒数

    末日危机,腹黑阴谋,都市特工,王小草的女人有危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驭兽师的宠物店

    驭兽师的宠物店

    年轻的赵昊作为国内第二个参加曼岛TT的选手,他的前途可谓不可限量。然而在比赛过程之中,出现了意外。因为对这个世界缺少牵挂,他最终将生的希望赐予了别人,选择以另一种方式于曼岛tt留下自己的印记。但老天并不中意他这个赛车手,没有接受他去天堂而是让他重活一世。重生之后他发现,自己改名成了赵泽笙前去读了大学,爷爷也直到两个前才去世,小时候家中的宠物店也还没有关门。并且这个世界和他原来的世界完全不同,就连他自己也成为了一名驭兽师!重新打开店门,两双蕴藏着星光的眼睛吸引住了他。最终赵泽笙选择继承宠物店,完成爷爷的遗嘱,靠着驭兽师这个职业以及莫名的系统收集培养宠物壮大笙月。但随着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他发现爷爷的死,好像并不简单。
  • 龙的法则

    龙的法则

    套路为王的迅影龙兽兄弟,为蜕变影龙坑害无数真龙。 龙兽永不为奴,哪怕你包吃包住。伟大的迅影龙兽种族,挣脱真龙一族的压迫,崛起于多元宇宙。伪dnd类型。屠龙勇士终成恶龙。已有115万字连载《这个领主不好惹》怪猎世界巨龙,召唤向。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欢迎各位来投资。
  • 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

    这是孟非对过往四十年岁月的动情回顾、从容讲述。童年重庆、少年南京,不同的文化对他影响深远。中学时代的严重偏科,黑暗得让他看不到未来。临时工的日子辛酸艰苦,却奠定了他往后的不平凡。他从摄像、记者、编导、制片人、主持人的不同角色上一一走过。四十年,人生坎坷,从平凡到精彩,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