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752000000010

第10章 子过(2)

但是子女在外面求学,是否能真正体会到父母的爱心呢?有些人不好好地用功念书,整日流连于不正当的场所,拿父母的血汗钱吃喝玩乐,浪费金钱、浪费时间、糟蹋父母的心血,这就是"虽曾从学,不遵范训"。

尽管曾听老师讲述古圣先贤的例子,一旦下课之后,这些话就被抛诸脑后了。老师的教示都不依从了,更何况父母亲的叮咛呢?父母如果说他几句,他就顶撞:"你懂什么?现在的教育水准提高了,你的想法已经落伍了。"父母让他接受教育,没想到他却反过来轻视父母不合时代。

有些人的父母年纪较大,当兄长的很辛苦地兄代父职,让弟妹完成学业。但弟妹是不是懂得感激兄长的付出呢?

以前的人尊敬长兄就如同尊敬父亲一样,所以有句话说"长兄若父",社会上也有不少兄姊牺牲自己,成就弟妹的感人事迹。偏偏有些人,连父母都不尊重,何况是兄长呢?他们甚至轻视兄弟的学问不如他,时时抱着抗逆排斥的心理。

出入来往,不启尊堂,言行高傲,擅意为事。父母训罚,伯叔语非,童幼怜悯,尊人遮护。

这段经文是说为人子女的人,不懂出入的礼节,不知尊重父母。孔子说过一句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在的时候一定不出远门,如果非去不可,也一定要让父母亲知道去向。这是为人子女最基本的礼节。以前大部分子女在外出之前,会先征求父母的同意,如果父母愿意让他出去,规定几个小时之内要回来,他们一定遵循吩咐,在时限之内回到家。或是隔天要出游,一定先向父母亲报告行程,让他们知道行踪。

现代的子女常在换好了外出服之后,才丢下一句"妈!我要出去了"。然后转头就走;有些子女甚至连招呼也不打一声,更遑论事前禀报了。

"言行高傲,擅意为事"--子女对父母长辈讲话的口气、态度都非常高傲,执著于自己的意见,目无尊长,无法采纳长辈的建议。

"父母训罚,伯叔语非,童幼怜悯,尊人遮护"--父母有教养的责任,如果子女犯错的时候,难免要教训、处罚。过去都是大家庭,孩儿遭长辈责骂了,不只是母亲会心疼,连一些婶婆、姨婆也会把孩子拉到一旁安慰:"我好心疼啊!心肝宝贝儿!"一些子女不敢违背长辈的原因,也就是由于这种亲情的呵护,这是互相的。

现代父母大部分也是凡事以子女为第一,父母爱子女、祖父母疼孙子,有时候孩子犯错,父母想教训处罚,祖父母却护着他,或是父亲严格教导,母亲却心疼舍不得。这样一方要教导、一方要袒护的情况,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心态。

渐渐成长,狠戾不调,不伏亏违,反生瞋恨。弃诸亲友,朋附恶人,习久成性,认非为是。

父母、伯叔看到孩子犯错了想要责备几句,周围的人就会护慰安抚,有时难免养成孩子的骄纵和依赖。等到慢慢长大,没有适时地教育他,就会造成他以非为是,该接受的教育他不愿学,不正确的观念、行为,他却一味盲从。

"弃诸亲友,朋附恶人,习久成性,认非为是"--现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常感叹老师难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有些家长为反对而反对,舍不得子女被老师处罚。老师讲了一两句重话,做家长的就要去抗议,甚至威胁要控告老师、校长,造成孩子自以为是的错觉。孩子长大后,行为变得凶狠暴戾,除了不遵从父母训诲,甚至弃绝所有亲人,呼朋引伴、结交恶友。积久成习,便认错为对,指非为是了!佛陀不断警醒为人子女者,应时时体会父母的恩德,要做到长幼有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古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不只要教育孩子在家庭中长幼有序,也要教导孩子尊师重道,如此他才能吸收传统优良的道德观念。做父母的应努力使孩子在成长中认知正确方向,是则是,非则非,要能明辨是非善恶。

违背爹娘,欢会长乖或被人诱,逃往他乡,违背爹娘,离家别眷。或因经纪,或为政行,荏苒因循,便为婚娶,由斯留碍,久不还家。

有些人因为小的时候未曾受到正确的思想和教育,以非为是,误是为非,长大后,又加上社会的五欲诱惑,就容易走入歧途。

现在的社会帮派林立,如果思想不坚定极易被诱拐加入帮派为非作歹,即使有些人已经成家了,却仍背弃爹娘、抛妻弃子,走往他乡。这些人由于一念之差,往往造成离家别眷、背井离乡的憾事。

有些人是为了做生意或是公务政事,不得不离开父母、家乡。时日一年年过去,事一忙就无法回故乡去探亲。也有些人在外求学,学业成就了,或经商成功了,就在外面结婚。有了眷属的羁绊,就无暇顾及故乡中年老的父母和疼爱他的姑姨伯叔,即使将老死在外,也没想到要回故乡。

有些父母卖房子、卖田地供子女读书,等到子女学业有成,自己找到对象要结婚时,才写封信简单地告诉父母说:"我已找到对象,在同学的祝福中我们订婚了。"或是"我已经决定什么时候要结婚"""

曾有一些父母拿着请帖或是启事来找我,面红耳赤地对我说:"师父,你看!我为了培养这个孩子,把田地都卖了,送他出国去念书,最后我只得到这张啦!"我对他们说:"有这张回来很不错啊!你既然想尽办法让他出国,一定希望他能专心学业。既然他能专心学业,现在又能专心建立家业,这又有什么错呢?你若能往好处想,善解孩子是出于孝顺,不敢劳动父母再为他操心找对象,所以临到结婚时才告诉你们一声;而且也可能是他们考虑到不敢劳动两位老人家再为他辛苦地跑到美国。看开些吧!亲情本来就是互相替对方着想。"

对方听了之后,想了想说:"师父,那我真要感谢他们了。如果不是如此,我的一颗心还是挂在子女身上。遇到刮风我就担心他着凉,整天担心他有没有吃饱睡好、是否平安,其实这只是徒增烦恼而已。听你这么说,我就宽心多了。"

又有一位母亲怒气冲冲地跑来告诉我:"师父,我对人生已感到乏味,真是看破了,可是却又很不甘心!"我问她:"你既然已经看破了,又为什么不甘心呢?"

她说:"我有个女儿,我和她爸爸是多么疼她啊!可以说是心头上的一块肉,在国外上大学时,为了考试要开夜车,我们整夜陪着她不敢睡,她爸爸为她挥扇赶蚊子,我就坐在她身边,四十分钟一杯茶,两个小时一杯牛奶。好不容易女儿大学毕业了,又送她出国留学,没想到她现在却找一个外国人结婚,而且是个黑人"""我对她说:"要嫁的是你女儿,要共同生活的是他们,你既然疼女儿,就应该爱她所爱的人。"她说:"师父,我要怎么去爱呢?他全身黑漆漆的,我要如何去爱呢?"我说:"学佛人一定要有一分平常心、平等心。你说你看开了,事实上呢?现在你正把"黑"和"白"压在心上呢!"

她说:"这么说来,我应该成全她啰?"我说:"应该啊!"她说:"那她是不是忤逆我呢?"我回答她:"只不过是她爱的你不爱而已,但是感情是一件很奥妙的事,她很想听你的话,但却又爱上一个你不爱的人。不过她还算孝顺,在未结婚之前先写信向你报告,告诉你她爱上了一个人,非他不嫁。她如果不孝顺,是不会先告诉你的。你就用心去欣赏她所爱的人吧!别让她再有这份烦恼挂碍了。"

为人父母的,既然已把儿女放洋了,还要把她的心拉住,那岂不是很痛苦?子女在外面选择对象结婚,婚后是否回来,为人父母的就不要再挂念那么多了。很多做父母的为子女尽心尽力,可是把子女送出国后,却产生了许多无奈的感觉。这也是为人子女者无法体会到的父母思念骨肉的心情。

或在他乡,不能谨慎,被人谋害,横事钩牵,枉被刑责,牢狱枷锁。有些人为了求学、生意或是公务而久留他乡,又因为结交恶友或是做事不谨慎,而惹来杀身之祸、牢狱之灾。

几年前,有两位台湾留学生在美国发生严重车祸,父母亲友远在千里无法照顾,幸亏美国的慈济人闻讯,及时伸出援手帮助他们。

父母家人欢欢喜喜地送他们出国,哪会想到孩子有一天会在他邦异国生死难卜?父母在这边肝肠寸断、烦恼悲痛,儿子则在那边孤凄无助、身心煎熬。类似这种亲子两相分离的情景,恐怕也不计其数。

在他乡稍有不慎,就可能遇到灾祸。也有些人生活在人事的纷扰中,稍不留意也会得罪人,甚至会招惹杀身之祸。

目前社会上犯罪的年龄逐年下降,曾有一个二十几人的犯罪集团,当中年龄最小的竟然只有十二岁,最大的也才十五岁。他们所犯的案件有抢劫、恐吓,还包括杀人,实在叫人悲叹忧心,也让做父母的感到惊慌。普天下的父母,有谁不担心自己的子女遭受威胁伤害,或担心自己的子女将来作奸犯科?做父母的可以说日夜都在为子女操心啊!

普天之下哪有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为人父母者看到自己的孩子作案犯罪,心中是多么痛苦啊!除了关心孩子被逮捕前的处境,还要烦恼孩子是否害怕、忧怖?更觉得愧对祖先,愧对所有的亲人、邻居,尤其抬不起头去面对社会大众。相信父母的心比孩子在外流亡的心还苦、还不安。

或遭病患,厄难萦缠,囚苦饥羸,无人看待,被人嫌贱,委弃街衢,因此命终,无人救治,膨胀烂坏,日曝风吹。

生、老、病、死本来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如果在自己的家乡病了,因为有亲人照料,心理上还不会觉得孤单。万一在他乡生病了,没人照顾,那种飘零异乡的滋味是很难受的。

"囚苦饥羸"--囚是囚禁牢狱,羸是体弱多病。出门在外,有些人因为犯了错被囚禁;也有人体弱多病,没人照顾。有时一个人如果贫病交加,虽然近在身边的亲朋好友,也不一定肯去怜悯、接济他,更何况出门在外!

人出门在外,难免会遇到不测之难。有些人抱着远大的理想出国留学,但谁也无法保证他这辈子能一帆风顺。

记得慈济医院启建前,功德会在花莲市内设有一个慈济义诊所,为贫病患者服务。有一位孤残病患,年龄才五十出头,来义诊所时,给人的直觉印象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除了中风半身不遂外,还有其他疾病,一直都住在救济院。

他是台湾中部某望族之后,家世背景可以说是书香门第,他本人甚至曾留学日本。当时能出去留学的人实在不多,尤其能到日本去的人更少。

他在日本学业顺利,由于家世好,生活来源无缺,不久之后便和一位同是台湾去的女孩子恋爱,进而结婚生子。他的家人还是照样供应他的生活费。

等到学业成就了,他仍不想回来,也不找工作,因为他认为台湾的家人还是可以继续支援他的经济,让他生活无忧。然而,后来他又另外结交一位日本女孩,这两个女人为了他闹得不可开交,到最后双双离他而去。

这位年轻人的感情、家庭都破裂了,只好回到台湾。后来父母相继过世,兄弟对他逐渐失望不再看重他。直到他四十几岁时,患了难以治疗的病,因此离开中部,流浪到花莲。

由于疾病缠身,他被送到残障救济院去,长时间以来看病吃药,完全都是靠慈济的义诊。这件真人实事的主角出身望族,衣食无缺,学业有成,却因为人生方向的不正确,造成老病、孤残、无依的下场。这种人生真是很可悲!有些人自认为学业有成,将来一定前途无量;也有人认为自己出身望族,这辈子一定是衣食无缺。其实不然,佛陀说过"人生无常",人生的变化往往是在刹那之间,所以眼前的环境并不代表一辈子就是如此。

我常提醒大家要照顾好当下的这一念心,过去的不要再"妄念",未来的也不要"幻想",最重要的就是把握现在,尽自己的本分和才能。

白骨飘零,寄他乡土,便与亲族,欢会长乖,违背慈恩。身寄他乡,种种病苦,无人闻问,一直到死亡都没有人去救治;甚至有人死在街头或是荒地,任由风吹日晒,到尸体肿烂,最后剩下一堆白骨,也都无人收拾。

几年前花莲监狱判处三位年轻人极刑,他们是台中县人,由于一言不合,在船上将对方打成重伤。被害人在临终前写了一张纸条,装在瓶子中。后来警方由纸条内容才知道船上的命案,并查出凶手,因而破案。

结果三个人都被枪毙了。虽然监狱通知家属来收尸,可是家属都不肯出面。因此监狱就通知慈济功德会,要求我们帮他们收尸--埋葬在七星公墓,并处理一切善后问题。

这三位年轻人因一念之差而做错事,最后的下场,却连父母都不愿来为他们收尸埋葬。"便与亲族,欢会长乖"--父母兄弟、亲戚族人本来可以常常聚会,共享欢乐。但有人为了求学漂洋过海,或为了公务生意而离乡背井。一念抉择离开了父母亲族,长时间互相背离,想回家又有诸多障碍,因而想要一起欢喜聚会可谓遥遥无期。

父母为子女可说是用尽心血,从母亲怀胎的第一个月开始,就战战兢兢地守护着,直到子女出生之后惶惶恐恐地养育,长大了又用心教导使他完成学业。有的甚至送子女出国留学,希望他们学成归来光宗耀祖。

没想到他们一出国就不再归来,弃绝了父母的无尽恩情,更忽略了长上的期待。父母辛苦一生,最后却落得子女一去不回头,这是不是违背了父母慈恩呢?

忧念忆子,不曾割舍不知二老,永怀忧念,或因啼泣,眼暗目盲;或因悲哀,气咽成病;或缘忆子,衰变死亡;作鬼抱魂,不曾割舍。

目前的社会要交朋友很容易,尤其更有机会结交异性朋友,可是这种男女之爱就像电光露水一样,短暂无常。所以佛陀说人生无常,"如露亦如电"。人的心和生命就是随着环境、时日与无常而转变。男女的情爱也像霓虹灯一样说变就变,唯一永远不变的情和爱,就是亲情之爱。不论距离多远,也不论子女做过多少对不起父母的事,父母还是想尽各种理由来原谅他、深爱他。

子女出门在外,做父母的念念不忘,为人子女者是否能了解呢?所以经文说"不知二老,永怀忧念",做子女的总是无法体会父母的心念。

父母对子女不只是永怀忧念而已,往往在夜深人静时,会想着这个时候孩子不知睡了没有?被褥是否够温暖?生活是否过得快乐?父母的心时时刻刻就是挂虑孩子,在人前常压抑这股思念,等到关起房门来,才泪流不已。

人人都知道哭泣很伤眼睛,但是妈妈心常是情不自禁,有些父母想念子女,哭得眼睛都昏花了,所以说"眼暗目盲",甚至把眼睛哭瞎,身体也积郁成病。由此可见,父母思子的殷切!

父母对子女的思念常随着年龄增长而加深,年纪愈大愈想念子女,直到生命即将结束时,即使只剩最后一口气,还是念念不忘孩子。

可曾听说,有些人都已往生了,却还睁着双眼不闭合。只因为他心里还挂虑着远途的孩子尚未归来,所以睁眼盼望儿女归;甚至有人即使死了很多天,等到孩子回来时,眼睛还会流下泪水来。直到孩子在耳边说:"爸爸(妈妈",我回来了!"他的眼睛才会闭合。可见父母对子女的爱是这么执著。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微不至的,完全是无条件地付出。天下的情有哪一种会比父母的情还深、还真呢?然而大部分子女却很难体会。

记得有位会员,二十几年前把孩子培养到上大学。在那个时代能读大学的人并不多,所以她非常高兴,逢人就炫耀,以儿子是大学生为荣。她儿子在大学毕业后到学校当老师,但心中常想:"一些同学毕业后都纷纷出国,我没出国实在没面子。"

同类推荐
  • 妙语微言

    妙语微言

    太桥旦增堪布自幼年出家,深喑佛法之道,在多年学习和修行过程中,悟出人生在世的许多道理。本书是作者长时间的心血积累,从人生观、幸福观、金钱名利观、世界观、环境保护、佛教的真谛等等方面阐述了佛教的精髓。将为繁忙聒噪的都市生活,贡献一丝清凉的幽香之气。
  • 心经

    心经

    《心经》作为般若经的浓缩本,“缘起性空”是其核心思想,但又进一步从“对外扫相”和“对内破执”两个角度去讲“空”。《心经》是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来对外破五蕴身,以“心无挂碍”来破心执。
  •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内容简介:黄檗无念禅师,法名深有,号无念,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李卓吾、袁宏道、瞿汝稷诸人之推崇。《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原收录于《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共分四卷,第一卷法语,涉及的是黄檗无念禅师参悟、觉解的“缘起性空”之论,不离法藏,融汇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精随。第二卷酬问,谓之酬问,实是解经是也。第三卷复问,乃是黄檗无念禅师针对其所生活之时,明末社会变革带来的思潮动荡,在文化观念需要重建之时,而从禅宗角度给出的仁学机缘解答。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入我国。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王俊凯和我摘星星

    王俊凯和我摘星星

    都说打蛇要打七寸,而他的七寸就是她,他把她宠成宝贝,她也依赖着他。
  • 钟馗道

    钟馗道

    铁面钢髯掩口笑,烂扇破袍步逍遥,漏伞不遮身,石榴未献春,终南乌靴难入朝,酆都鬼雄醉卧蛟!除魔,降妖,非我道,亦正,亦邪,随心摇,三尺桃剑寒摄胆,方寸壶中化恩怨!本愿魁阁济乱世,无奈月下斩虚耗。笑笑笑,世人皆道爷名号,钟馗,到!
  • 郭大壮与宋美丽的故事

    郭大壮与宋美丽的故事

    这才刚刚步入高中的宋歆文,长相甜美,成绩斐然的她会与同学们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爷的任性王妃:你惹不起

    爷的任性王妃:你惹不起

    女主萌萌哒!甜美系的!有点逗比and腹黑!男主长相邪魅!一身紫衣,尊贵无比!穿越时空的爱恋?到底,怎样才能团团圆圆?到底?谁才是她的真命天子!一夜之间,性格大变,由单纯变为双重;不就想要娶她为妻,却不曾想她要求很高,她冷哼这:有求婚吗?有戒指吗?家财万贯吗?没有就别想娶我!喂,还得武功比我高啊,不然谁来保护我?众人惊呆了:花大小姐,你也是够了,你武功盖世,哪去找一个武功比你还好的人娶你。某人很是纯情:鸢儿啊,表闹了,玩够了吗?玩够了就回家,孩纸还等着你做饭呢!
  • 重回之觅星辰

    重回之觅星辰

    方明因仇家陷害流浪宇宙千百年,崛起时,争霸宇宙,却遭遇时间回溯,重回到一切的起源——地球。上一世我没有能力对抗。这一世,漫天星辰,都是我的力量!我不会让自己再经历那种痛苦。
  • 腹黑校草:爱上,傲娇女主

    腹黑校草:爱上,傲娇女主

    一直被溺爱的傲娇女主——玉星奈在上学路上竟遭打劫,更奇葩的是救下她的竟是自己的新校:松绯中学的腹黑校草!在放学的路上,还被强吻。第二天,被腹黑校草宣为:女友………
  • 独宠皇后闹大明

    独宠皇后闹大明

    “朱佑樘,你是太子,未来的皇帝,请自觉离我远一点儿”“去去去,别耽误本姑娘赚银子!”“你个太子爷人前人后还两幅面孔啊?”“你敢和我玩阴的?”“朱佑樘,你给我滚出来!”“唐伯虎,太子只是你兄弟?”坏笑中~莫名其妙穿越到了大明朝,好不容易熬过了婴幼儿时期,正打算开始一番作为时,竟然被太子纠缠上了!怎奈历史学得不好,这个叫朱佑樘的,最后到底是否顺利登基都不知道,自己可千万别当了夺嫡的炮灰,还是低头赚银子来得重要!不过这太子和唐伯虎的cp也太好磕了吧!啊~~~我喜欢!
  • 仙帝人

    仙帝人

    天下纷争三百年,仙,帝,人,谁才是人间的真正主宰?
  • 今天天气还蛮好

    今天天气还蛮好

    也许是心有灵犀,也许是命里有你,一见到你,嘴角便不自觉上扬。那年的你已定格在我的记忆里,“我一定会找到你,即使人潮拥挤”
  • 神开局武侠

    神开局武侠

    李显穿越武侠世界,凭着一张帅气的脸庞和深厚的福源,就足以称霸天下了“姐姐,这小子很帅啊,要不我们将一百年功力都传给他吧!”“诶别动,说的就是你,过来我让我摸摸,嗯!根骨奇佳,适合继承老夫的独孤九剑!”“你修炼时,天地间突然阴阳交汇,使你进入天人合一状态,憾山拳法经验值+100”“你修炼时,不知不觉睡着了,梦里仙人传功,憾山拳法经验值+100”“你修炼时,重伤的神秘高手躲进你家,与你对掌调息,恢复伤势后,报以如来神掌秘籍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