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66300000041

第41章 织女爱不爱牛郎――关系推理

社会逻辑考试中有道试题在设定“牛郎爱织女”后,问“织女不爱牛郎”是不是一定假,有许多考生判定一定假。答题错误。这涉及关系推理的知识。

杜甫和李白的关系――什么是关系判断及推理

关系判断就是断定对象之间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关系的判断。如“多于”、“高于”、“等于”;“认识”、“朋友”、“相似”等。

关系必须在两个事物对象之间才能产生,有时,一个判断由于有“甲事物和乙事物是……”而不容易判定清楚是不是关系判断。有一个简单判定方法:

看这个句子能否分开,如果能,就是联言判断;如果不能,就是关系判断。

例如,杜甫和李白是唐代人;杜甫和李白是同时代人。

前一个句子可以分成由两个直言判断构成的的联言判断:“杜甫是唐代人并且李白是唐代人”。

后一个句子表达了一个具有二元关系(同时代人)的关系判断,分开后就不成句子了:“杜甫是同时代人并且李白是同时代人”。

关系判断的思维形式为:aRb;或R(a,b)。(a与b有R关系)

关系推理是以关系判断为前提或结论的推理。当我们了解了关系判断几种类别的性质时,实际上就已经是在进行关系推理了。

仇必仇到底还是仇必和而解――关系的种类

关系判断的性质是由关系的种类决定的,关系的种类分为对称性关系和传递性关系。

1.对称性关系

对称性关系又可分为三种:

(1)对称关系。

如果aRb真,bRa也真。如等于、同学、同时、同地等。

例如,张三和李四是同学,所以,李四和张三是同学。

又如,“王元泽数岁时,客有一獐一鹿同器(装在同一个笼子了)以献,问元泽:‘何者是獐?何者为鹿?’元泽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是鹿,鹿边是獐。’客大奇之”。王元泽正是从“同器以献”中悟出二者必然存在着对称的相邻关系,从而巧妙地进行了回答。难怪客人要“大奇之”了。

(2)非对称关系。

虽然aRb真,但bRa真假不定。如认识、喜欢、爱等。

“爱”是一个典型的非对称关系。当a爱b时:b可能爱a,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也可能不清楚,如赵本山的梦中情人;也可能b根本不爱a,那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了。

“仇恨”也是非对称关系。“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接下来,既可能“仇必仇到底”,也可能如冯友兰所说“仇必和而解”的。

在进行对称性关系推理时,注意不要把对称关系与非对称关系混淆。如果误用,就会带来困惑。例如,上述“织女不爱牛郎”是不是一定假?许多考生判定一定假。这其实是把自己的知识背景带入解题中:织女怎么能不爱牛郎?否则她每年七夕干什么去了?我们管不了那么多,在当下的语境中,我们只知道“爱”是一种非对称关系。

(3)反对称关系。

aRb真,但bRa定假。如大于、小于,父子等。

有一户人家,左边邻居是木匠铺,右边邻居是铁匠铺。两户邻居一天到晚叮叮当当,噪声不断。于是有一天,这户人家主人与两位邻居商量:“只要二位愿意搬家,我情愿现在就宴请二位。”这两位邻居欣然允诺,答应当晚就连夜搬家。第二天一早,这户人家又被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吵醒了。但这两位邻居的确没有失言,只不过相互搬了一下家。

如要细究,在于木匠铺与铁匠铺所具有的邻居关系,会给“搬家”带来一定的模糊性,既可以指这两户人家同时搬到别处去,也可以指他们相互搬到对方的位置。而他们也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种由于“搬家”概念的歧义性所造成的模糊性,将分别不做邻居的反对称关系模糊为对称关系。要想明确,就再请一次吧。因此,当我们碰到这一对邻居时,务必要求他们明确“搬家”的确定含义。

2.传递性关系

传递性也可分为三种:

(1)传递关系。

如果aRb真,并且bRc真,那么aRc也真。如等于、大于、小于等。

(2)非传递关系。

虽然aRb真,并且bRc真,但aRc真假不定。如同学、认识、喜欢等。

在进行传递性关系推理时,注意不要把传递关系与非传递关系混淆。例如,“同学”如果是二元关系的话,是对称关系,但这种对称性却是不能传递的。甲和乙是同学并且乙和丙是同学,甲和丙是同学?不一定。“朋友”也如是。

阿凡提打到一只兔子,恰有朋友来访,两人高高兴兴煮了一锅兔子肉吃了。第二天来了一个人,自称是阿凡提的朋友的朋友,于是阿凡提又煮了一锅兔子杂碎汤招待了来客。第三天又来了一个人,自称是阿凡提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于是阿凡提端出一锅水来,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很奇怪地问这是什么?阿凡提说,这是那只兔子的兔子的兔子。

又如,有A、B、C、D四人赛跑。他们共赛跑了四次。结果是A快B三次,B快C三次,C快D三次。按说,D理应跑得最慢,但事实上,D又快A三次。这如何可能?

人们对“甲和乙是同学,所以乙和甲是同学”的同学关系的对称性很容易理解,对“甲认识乙,乙不认识甲”的认识关系的非对称性也容易接受。但对“甲跑的比乙快,乙跑的不如甲快”能接受,对“甲跑的比乙快,乙跑的也比甲快”就不能轻易接受了。因此,本例所涉及是,在进行关系推理中,如何认识各种关系判断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认识关系的特殊性问题。

按只进行一次传递,“快于”就是一种传递性关系。如“甲比乙快,乙比丙快,所以甲比丙快”。如果进行二次传递,“快于”就是一种非传递性关系了。这就是传递关系的特殊性。在本例中,由于题干中加了一些细节,迷惑了习惯性思维,使思维忽略了传递关系的特殊性。本例实际情况可以是:

(1)A、B、C、D

(2)B、C、D、A

(3)C、D、A、B

(4)D、A、B、C

(3)反传递关系。

虽然aRb真,并且bRc真,但aRc必假。如父子关系是万不能传递的。

例如,两个父亲各给了自己的儿子100元钱,但两个儿子所拿到的也总共100元钱。这是怎么回事?

一个关系推理是否合乎逻辑,要看从前提到结论的推导过程是否符合前提中关系判断的逻辑特性。因此,在关系的逻辑特性中,特别要注意关系的对称性和传递性。

狗似人――应注意的弱化问题

有些传递关系无论传递链条有多长,比较的尺度是刚性的。如等于、大于、小于等。但有些传递关系在传递的过程中,由于比较的对象有了变化,比较尺度会因传递的链条越长,越容易出现弱化。最典型的莫过于相似谬误了:“狗似?(jué似猕猴而形体较大),?似猕猴,猕猴似人,(狗似人)。”《吕氏春秋?察传》。

相似谬误属于类比谬误,它是在心理上认定相似性的“质”不会有所改变,从而忽视了相似性在“质”上的比较标准可能不一,在“量”上的可能递减,一味照猫画虎,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关系推理的实用应试价值

在社会逻辑考试中,关系推理的试题是常考题型。一般表现为如何分析、理解对称关系与非对称关系,传递性关系则体现为排序问题和匹配问题。

1.要求正确理解对称关系与非对称关系

某学术会议正举行分组会议。某一组有8个人参加。分组会议主席问大家原来各自认识与否?结果是全组中仅有1人认识小组中的3个人;有3个人认识小组中的两个人;有4个人认识小组中的1个人。

若以上统计属实,则最能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A。会议主席认识小组的人最多。

B。此类学术会议是第一次召开,大家都是生面孔。

C。有些小组成员所说的认识可能仅是在电视或报告会上见过而已。

D。虽然小组成员原来的熟人不多,但原来认识的都是至交。

E。通过这次学术会议,小组成员都相互认识了,以后见面能直呼其名了。

题干所说的“认识”,在关系判断中,属于非对称关系。另外,按题干中所说的小组成员“认识”的人的总和,为13人(3 3×2 4×1),是个单数。这也说明小组成员之间的“认识”不是相互的,否则,这种“认识”的人的总和应该是双数。既然如此,那么选项C中所说的“认识”就属于这种单方面的“认识”。故而是正确选项。

因此,在遇到“认识”、“写信”、“爱”等非对称性关系的概念时,应立即直觉是有关关系的非对称性问题,可立即在选项中找体现这种性质的相关项。

2.排序问题

在计算机二级考试中,同学甲的分数比乙低,但比丙的分数高;丁的分数比乙和丙的分数低;戊的分数比丁的分数高,但比乙的低。

按照上述情况,根据下列哪项能够推出己的分数比甲的分数低?

A。甲的分数和戊的分数一样高。

B。戊的分数和己的分数一样高。

C。己的分数比丁的高,但比戊的低。

D。己的分数比乙的分数低。

E。戊的分数比己的分数高,但比丙的分数低。

先按题干排序(从高到低):

乙――甲――丙――丁

(戊)

选项A:没有提供与己的信息,排除;选项B:虽提供了与己的信息,但戊的排序还没有确定,排除;选项C:同选项B,由于戊的排序还没有确定,所以也要排除;选项D:只指出己的分数比乙的分数低,但与其他人的关系还是不明确,所以也要排除。选项E:确定了戊的分数排序,并且也确定了与己的分数排序,因此也就确定了己与丙的分数排序;又由题干得知,丙与甲的排序已经确定,所以,己与甲的排序也就可以确定了。正确选项是E。

3.匹配问题

世界田径锦标赛3000米决赛中,始终跑在最前面的甲、乙、丙三人中,一个是美国选手,一个是德国选手,一个是肯尼亚选手。比赛结束后得知:

(1)甲的成绩比德国选手的成绩好;

(2)肯尼亚选手的成绩比乙的成绩差;

(3)丙称赞肯尼亚选手发挥出色。

以下哪一项肯定为真?

A。甲、乙、丙依次为肯尼亚选手、德国选手和美国选手。

B。肯尼亚选手是冠军,美国选手是亚军,德国选手是第三名。

C。甲、乙、丙依次为肯尼亚选手、美国选手和德国选手。

D。美国选手是冠军,德国选手是亚军,肯尼亚选手是第三名。

在匹配问题中,按前提条件,肯定有一对是可以先行匹配的。然后就是按条件补上可以确定的,继而填满匹配。

按条件(2)和(3),肯尼亚选手不是乙也不是丙,一定是甲。

开始匹配:

(美)>肯>德

乙甲(丙)

对照选项,正确选项是C。

同类推荐
  • 老子的生命智慧

    老子的生命智慧

    《老子的生命智慧》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重要的哲学思想,潜移默化了中国人生活的方式。虽然西风东渐,西方思想成了主流,但老子的许多思维方式仍深深埋藏在中国人生命的底层。西方文明科技带来的繁花盛世,却相对使现代人的心灵更形枯竭,不知所为何来?这样的反应都因缺乏生命指引,瞬时迷失自我。《老子的生命智慧》以现代语言、贴近现代人的经验说解《老子》,浅显易懂,却蕴含至理,直探人心底层,追索生命的智慧,让老子这门探究生命底蕴的生命哲学能够帮助现代人走出心灵的桎梏,生命得以开展,寻求更豁然大度的天空。书中收录《老子》八十一篇全文,让我们藉此机会从头认识老子这位大师,在字里行间有自己的领悟。
  • 管子原来这样说

    管子原来这样说

    管子是先秦诸子百家第一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宰相,他发起了有史记载的第一次大型改革,他缔造了春秋首霸和与古雅典相媲美的社会文明,他的思想是一盏被一个民族世代传递着的思想明灯。
  • 通往“蓝花”深处

    通往“蓝花”深处

    本书从启蒙运动自身暴露出的内在困境谈起,对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内容作了细致分析;从马克思对黑格尔现实哲学与浪漫派“形式反讽”的超越与融汇中,对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反讽本质进行了浪漫主义的诠释。
  • 活了很久的智慧:东取《道德经》西问《沉思录》

    活了很久的智慧:东取《道德经》西问《沉思录》

    本书是将中外经典著作《沉思录》与《道德经》进行新鲜结合的哲学普及读物。这两部著作分别是西方和东方的经典哲学著作,都是关于人生、社会、自然多层面的思考。本书将采用年轻人喜欢的新鲜元素进行排版和阅读形式设计,精选梁实秋、胡适等名家译本及解读,帮助当下读者在困顿和迷茫中于哲学经典里寻得人生答案,让这部作品既“好读”又“好玩”,亦让《沉思录》与《道德经》里沉睡千年的哲思与年轻的读者们产生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
  • 辩谬篇

    辩谬篇

    辩谬篇是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的著名作品之一,诠释着哲学中逻辑思维的真正涵义。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最大的贡献在于创立了形式逻辑这一重要分支学科。逻辑思维是亚里士多德在众多领域建树卓越的支柱,这种思维方式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其中辩谬篇就是其中一部对逻辑具体剖析的书籍!
热门推荐
  • 灵犀劫

    灵犀劫

    上神苍和望两人互有深情厚意,奈何因不知道而被人乘隙谋害,双双寂灭。而后得月君掩埋再生时没了记忆,望的名字便成了清,恐怕也是希冀彼此情意互知的缘故。而苍更名为忧只怕是忧心望喜爱他人的缘故。上一次我们说到苍和望双双被投入轮回。苍和望成婚十年后,宅内小妾多多,望伤心难过,不曾想一切都是望的臆想,所谓的小妾都是她的挚友,也都各有夫,后来才知,所有的一切都是深情的苍为治好她的策略。再后来,二人查办了风清母亲的旧案,应黎忧和皇帝之请去京都,因世事之变迁,二人促成了黎忧之父王名先的正房嫡妻赵氏和其相好的相守,而后因皇帝挟其友迫害于他们欲强占风清,二人便欲杀皇帝另立新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许情深

    许情深

    曾经的青梅竹马,可竹马却是不情愿的竹马,命运纠纠节节,最后却还是绑在了一起。
  • 地球辛秘之秘境

    地球辛秘之秘境

    前苏联意外发现地狱之门,然而,这并不是什么地狱之门,是通往某个地方的一处通道。科学家们总结出了地球内部结构,然而地球内部真的是这样的吗?
  • 站住你有本事就别跑

    站住你有本事就别跑

    “罗新安,你有本事别跑”追着罗新安的某个大汉叫着,“兄弟们上,捶死他”就在刚才罗新安在悄悄的用板砖敲了这群大汉的脑壳,顺走了他们所得到的天材地宝,罗新安表示很无奈,都怪这该死的体质,太能吃了,
  • 千金小姐出走记

    千金小姐出走记

    从小,就享受着最好的物质生活,所以,她厌倦了!告诉爸爸自己想要一个人去外面生活,但是,这么疼爱女儿的他会舍得吗?可是···她只是要体验体验生活啊,她也没说要体验爱情的啊,可是为什么,偏偏爱上我。还有,为什么,我好像也爱上他了,还是很深深的那种,于是,从此,她就更加没有自由。好吧,她也甘愿了,谁叫她爱他,谁叫他是老大,谁叫他混黑道····
  • 伴帝君

    伴帝君

    投的潜力股当了皇帝,落难世家小姐终于扬眉吐气,可等等,一切好像才刚刚开始。多疑、暴躁、冷酷、刚愎自用,当黑暗的性格渐渐浮现,她有一种逃离的冲动。他冷笑道:既然进了我的门,生死都是我的人。你我同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我若是万劫不复,你也必将粉身碎骨。
  • 玛丽苏般的我们

    玛丽苏般的我们

    一群女生,余梦,宁心,叶璐佳,苏丹,性格似同非同的四个人,每个人身上都藏着一段秘密,想靠近又怕别人知道自己最糟糕的样子,慢慢的走向了彼此,但是却意外不断.....直到最好的朋友她们似乎都开始清醒,但是一切真的还来得及吗?
  • 心理学的新解说

    心理学的新解说

    人类已经摆脱了早年的弱小、蒙昧与幼稚,变得越加成熟、理性和智慧,也已经跨越了生命旅途中曾经的泥泞坎坷和艰难曲折,走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全新的历史时期——人类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在自然面前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掌控力,这使得每一位能够有幸成为人类的一分子的人,无不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而所有这一切,无不依赖于人类长期进化所形成的特殊的大脑及其卓越的智慧,依赖于人类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依赖于人类那颗虽然有着种种劣性但仍然顽强地放射着互助、利他、仁慈与爱的光芒的心灵!
  • 刀下留人

    刀下留人

    本书是讲述医院内的权力倾轧,电视台里的尔虞我诈,人与人的争锋斗智、恩怨情仇,随着作品的层层推理一一现在读者眼前。作为整形医院的业务副院长,高长河每天都有这样一些推脱不掉的大大小小的手术仪式。而这些手术大部分是普通医生都能够独立完成的。它之所以称其为仪式,就是因为碍于面子,他不得不出现于某个手术台前,有时只是切第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