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46300000094

第94章 新闻复杂论(16)

丹尼尔意图重现那些错觉,这就涉及到哥伦布和巴尔博亚、麦哲伦和库克船长以前人们所认识的地球、大陆与海洋,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以前人们所认识的太空,帕拉赛尔苏斯、维萨里和哈维以前人们所认识的人体,雷和林乃、达尔文和巴斯德以前人们所认识的植物和动物,彼特拉克和温克尔曼、汤姆森和谢里曼以前人们所认识的历史,亚当·斯密和凯恩斯以前人们所认识的财富,牛顿、道尔顿和法拉第、克拉克·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以前人们所认识的物质世界和原子。

作者指出——这是个没有结尾的故事。整个世界仍是个“美洲新大陆”。在人类知识的地图上,最令人瞩望的标识永远是terra incognita,即“未知领域”。

人类在认知之路上走过了几百万年的历程。

在这条曲折艰辛的漫漫征途上,已经发展出了一门专门的“认知科学”。

“认知科学”是20世纪世界科学标志性的新兴研究门类,它作为探究人脑或心智工作机制的前沿性尖端学科,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一般认为,认知科学的基本观点最初散见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中的一些各自分离的特殊学科之中,六十年代以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根据奥尔登大学认知科学研究所所长席勒尔(E.Sheener)的意见,“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一词于1973年由朗盖特·系金斯开始使用,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逐渐流行。

认知科学是一门相当年轻的学科,然而却为揭示人脑的工作机制这一最大的宇宙之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认知系统的复杂性,对它要进行多维度的研究,认知科学需要运用多门学科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从完整的意义上对认知系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研究。可以说,认知科学迄今为止所取得的成就,是与其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也给认知科学带来了不少问题和挑战。

认知科学是研究人类感知和思维信息处理过程的科学,包括从感觉的输入到复杂问题求解,从人类个体到人类社会的智能活动,以及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的性质。认知科学是现代心理学、信息科学、神经科学、数学、科学语言学、人类学乃至自然哲学等学科交叉发展的结果。

认知科学的兴起和发展,标志着对以人类为中心的认知和智能活动的研究已进入到新的阶段。认知科学的研究将使人类自我了解和自我控制,把人的知识和智能提高到空前未有的高度。生命现象错综复杂,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说明,而能从中学习的内容也是大量的、多方面的。

如何从探索中提炼出最重要的、关键性的问题和相应的技术,这是许多科学家长期来追求的目标。而要解决人类在21世纪所面临的许多困难,诸如能源的大量需求、环境的污染、资源的耗竭、人口的膨胀等单靠现有的科学成就是很不够的。

宇宙的无穷奥秘

人类正确认识宇宙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球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就已提出了朴素的“日心说”。他指出,太阳位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地球则绕着太阳运动,同时又绕轴自转。可惜由于科学水平的限制,这一天才的思想未能被人们所认识。直到中世纪末,由于用托勒密地心体系推算出来的行星位置与实际天象的观测结果不符,人们才开始怀疑地心说的正确性。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在他阐释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这样一来,托勒密地心体系中需要用极为复杂的运动图像来解释行星运动天象的烦琐的工作一下子变得十分简单。后来,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指出,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应该是椭圆而不是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一重大发展使得观测结果完全可以用理论来加以解释和预报,日心说的地位进一步得以巩固。按照日心学说,就地球上的人来看,天上恒星的位置应随着地球绕太阳运动而发生变化。

在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后的近300年中,人们进行了大量的观测,企图证明这一点,可是始终没有成功。原来,恒星离开地球十分遥远,最近的一颗也远达43万亿千米。因此,地球围绕太阳运行造成的这颗恒星的位置变化只有12.5。恒星越远,这一变化也越小,当时的观测仪器是无法探测到的。直到1838年,德国天文学家白塞尔才首次利用三角方法测出一颗名为天鹅61的恒星的位置变化,并推算出它的距离为11.2光年,从而最终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地动学说。

地球的地位从居宇宙之中的特殊天体降为绕太阳运动的一颗普通行星。

那么,太阳是永恒的中心吗?

早在15世纪中叶,德国大主教尼古拉就已猜测黑夜天穹中的恒星都是一个个十分遥远的太阳。1584年,意大利人布鲁诺明确提出宇宙是无限的,恒星都是遥远的太阳,太阳只是无数个恒星中的普通一员。1608年,荷兰人李波尔赛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明了望远镜。翌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亲自动手制作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并不断加以改进。伽利略利用他的望远镜发现了月球表面的环形山、金星月相、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发现了茫茫银河由无数个恒星所组成。1750年,英国天文学家赖特指出,银河和所有观测到的恒星构成一个巨大的扁平状天体系统,由于太阳连同地球位于这一系统的内部,从不同方向观测才看到了银河和离散分布的点点繁星。1785年,英籍德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耳利用他自制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46厘米望远镜,通过长期的实际观测,并经过精心的分析研究,建立了第一个银河系模型。在这一模型中,太阳仍然位于当时人们所认识的宇宙范围——银河系的中心。由于赫歇耳个人在当时的威望,这一观念一直维持了130余年之久。

恒星这一名称,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欧,它的含义都是“恒定不动的星体”。因为在很长时间内人们都发现恒星间相对位置固定不动,故而取了这么个名字。1718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通过观测和分析,首次指出恒星不动的概念是错误的。后来,赫歇耳正确地认识到,我们所观测到的恒星运动是由恒星自身的运动和太阳的空间运动两部分合成的结果。1783年,他通过对所观测到的大量恒星运动的统计分析,发现太阳以大约每秒20千米的速度朝着织女星方向运动。太阳空间运动的发现彻底动摇了哥白尼日心体系中太阳固定不动的观念。

1917年,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通过对银河系内天体分布的分析,确认太阳并不位于银河系的中心,而是处于相对说来比较靠近银河系边缘的地方,从而纠正了赫歇耳银河系模型的错误。

这样,太阳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从居于银河系中心的特殊恒星,降为银河系中一颗毫无特殊地位可言的普通恒星,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也就更无特殊性可言了。

银河系是否已经包括了宇宙的全部内容呢?

早在赫歇耳尝试确定银河系结构之前,人们就已观测到天空中除恒星外还存在着一些暗弱而又模糊的云雾状天体,取名为“星云”。比如,1612年德国天文学家马里乌斯率先用望远镜发现了仙女大星云。1750年赖特天才地猜想,这类星云中有一些可能是同银河系相似的巨大恒星系统。1755年德国人康德首次明确提出在银河系外的宇宙空间中存在着无数个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或简称星系,甚至确指仙女大星云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可是当时人们对星云的精细结构缺乏了解,更不知道它们的距离,无从妄下断语。因为尽管在赫歇耳时代之后,观测手段不断改进,物理学研究方法不断介入天文学,但直到二十世纪初,关于星云的本质仍然没有明确的定论。但是康德的猜想可以说是一个天才的猜想,这是天文学上三个天才的猜想之一。

第一个是亚里士多德,他猜想地球绕太阳转。

第二是布鲁诺,他猜想天上的星云都是“太阳”。

第三个就是康德,他猜想在银河系外,有很多很多和银河系同样大小或者差不多大小的河外星系。

康德与赫歇耳的“星云之争”一直闹到二十世纪初,1920年4月份美国科学院专门举办了一次讨论会,探讨星云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个讨论会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宇宙的尺度”,这是天文学史上有名的叫做“沙普利—柯蒂斯之争”。

沙普利证明了太阳不在银河系的中心,但他坚持没有河外星系。柯蒂斯认为有河外星系。争论到最后,这个会是没结果的。因为不知道仙女星云的距离,银河系的尺度是十万光年,如果仙女星云距离我们是一百万光年,那就在外面。如果仙女星云距离我们一千光年,那就在银河系里面。

测定天体的距离,是天文学上非常头痛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这一争论最终靠望远镜解决了。这个功劳归功于哈勃。1923年10月6日,哈勃利用当时世界上最大的2.5米的望远镜观测争论不休的那个仙女星云,结果发现了。就把仙女星云边缘的一颗一颗星分开来,接着又发现了里面的造父变星,然后利用造父变星的观测推算出这个星云距离我们是225万光年。争论至此结束。

哥白尼认识了太阳系;赫歇耳把我们带入恒星世界,扩大到银河系;哈勃使我们进入了星系世界。现在同样地通过理论计算知道,宇宙中间各种各样星系的数目大概有一千亿,这个数字好像很巧,银河系里面的恒星数目约有一千亿个,这个宇宙中间的星系数目一千亿个,最远的离开我们大概是150亿光年。

这些星系或者说恒星集团,它又构成更大的集团——星系团。星系团还会构成更大更大的集团——就是超星系团。我们把恒星构成星系,星系构成星系团、超星系团,这个现象称作“宇宙的成团结构”。宇宙中间大概有85%的星系都构成各种各样的星系团。

随着人类认识范围的拓展,人就越来越发现自己的渺小——但渺小如微尘一般的地球上,却生活着不屈不挠探索宇宙奥秘的人类——这不是一种伟大吗?

我们的家园之谜

关于地球——人类对生活家园的认知,更是体现了人类认知世界的曲折和艰辛和复杂。

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但得到这一正确认识却经过了相当漫长的过程。

在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存在着一种“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各种知识的积累,人们终于发现,有一些客观现象是无法用早期的那种直观而质朴的观念来解释的。实践迫使人们不得不修改原来的错误观念,于是便有人提出了拱形大地的设想。这就产生了“浑天说”。著名的汉朝科学家张衡在所作的《浑天仪注》中写道:“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公元前3世纪,球形大地的观念就已经产生,但这毕竟没有直接的证据,所以人们对此并没形成共识。

直到1519年—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完成环球航行,进一步证实地球确实是个球体。从此,人们才把我们居住的“大地”称为“地球”。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实现,是人类最终证实地球是个大圆球的里程碑。当时西班牙国王送给航海家们一个最好的礼物,就是一个人类共同拥有,然而又不被人们真正认识的彩色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上面刻着一行寓意深刻的题字——“你首先拥抱了我”。

大地是圆球形状,到了16世纪,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争论的了。它表明,人类认知的水平,是与人的活动范围和观察工具紧密相关的。人类的活动范围,决定了人类认知世界的范围和视角,而人类观察工具的水平,决定了人类所能看到的距离与深度。

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并没有终止。地球是个怎样的球体呢,是浑圆体还是椭圆体,是扁球体还是长球体,是规则的还是不规则的?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于17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他从这个理论出发,提出地球由于绕轴自转,因而就不可能是正球体,而只能是一个两极压缩,赤道隆起,像橘子一样的扁球体。也就是说地球的半径随纬度的增加而变短,赤道的半径最长,极半径最短。

同类推荐
  • 学校趣味球类的竞赛与裁判(上)

    学校趣味球类的竞赛与裁判(上)

    学校体育运动会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也可以增强自身的意志和毅力,并在思想品质的教育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通过举办体育运动会,对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检查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提高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与课余体育训练质量和进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永恒的中国心

    永恒的中国心

    吴大观同志是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品德高尚、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2009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做出决定,追授吴大观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之后,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国资委党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向吴大观同志学习的通知》,要求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向吴大观同志学习的活动。吴大观同志还光荣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本书收集了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的演讲稿及中央、地方媒体对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的各类报道,对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进行了详尽介绍和深入挖掘,是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的生动教材。
  • 语文教学的趣味名著设计(下)

    语文教学的趣味名著设计(下)

    语文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此情况下,怎样从语文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根据广大青年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社会热点解读:2017

    社会热点解读:2017

    本书立足于最近几年来中国文化发展的整体趋势,展现2017年中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极大影响力的各种现象,力图发掘社会生活中的正在发生的的深刻变化与革新,以期在对比过往的同时,把握未来社会发展的动向。作者均来自于高校老师,文笔干练,论述具有穿透力,知识性强。
  • 李镇西校长手记2: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

    李镇西校长手记2: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

    在9年的校长任期上,李镇西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力图找到一条符合国情校情、能让师生共同快乐成长的校园建设之路。他以身作则,在管理之外还深入教学一线,为任课教师解惑,为班级建设把脉,亲自处理班级突发事件,探讨符合实际的校园管理模式和考核方式……他从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入手,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也让教师的职业素养随之提升,从而整体上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作为知名教育家,李镇西在本书中以大量的案例展现了校长的日常示范,以自己的真情感染师生,实现教育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写作上,本书沿袭了上一部《李镇西校长手记》轻松活泼的随笔式写法,以丰富而充实的内容,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更为广大一线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专业素养指明方向。
热门推荐
  • 替嫁甜妻:萧少狂宠101次

    替嫁甜妻:萧少狂宠101次

    一张欠条,她被亲爸后妈送进萧家,嫁给萧家废人大少爷,替他们的还债。谁说萧家大少爷是废人,是萧家的弃子,那手里握着萧家大权的是谁!谁说萧家大少爷双腿不能行走,没看见他那大长腿有多勾人吗!本以为作威作福的日子刚开始,谁想那些人一个接一个出来蹦哒,想要占她便宜,“不想看到?我帮你!”萧大少手指点了点,碍眼的通通滚蛋。桃花朵朵开的萧大少,为了自家醋坛子,冷脸对人,别说女的了,连娃都不待见。
  • 晓建集

    晓建集

    记录了各种有趣的灵魂,让人们深思我们的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卧底在佛门

    卧底在佛门

    心性善良的主角,虽然身世悲苦但是却有喜欢的富家女孩。无法看破红尘的他,却偏偏与佛有缘。误学到至高的佛门神通,被绑上寺庙,终极卧底。以佛门神通练就绝世剑术,仗剑天涯,好不自在!
  • 这个妖妃不太萌

    这个妖妃不太萌

    21世纪的王牌特工苏玉儿遭到爱人背叛后穿越到一个历史中没有记载的一个异空间,惊世大战爱恨情仇随之拉开帷幕。且看妖妃祸世。
  • 凤遨九天翰动天下

    凤遨九天翰动天下

    一个以灵兽为尊的大陆,每个修炼者和不同的灵兽签订着不同的契约,上演着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一个边远小县城里的落破小子,如何以一己之力称霸整个大陆?如何在一次次的追杀中化险为夷?让我们打开这本书,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
  • 穿越之众里寻你

    穿越之众里寻你

    现代剩女摇身一变小村姑!父母双亡不要紧,极品亲戚奈我何!她还想奋发图强活出个大女人样呢,不过这不苟言笑的兵哥哥是哪里冒出来的?怎么一见到他,她心底就活脱脱被勾出个小女人来。声娇体软快融化,谁来救救她。什么,他要上战场?不,别走。Myrealman!我来了!
  • 霸总竟然是异界大佬

    霸总竟然是异界大佬

    【修真+校园+循环】1v1双洁(循环:女主重复经历自己的人生/女主触发禁词获得循环惩罚)她被困于循环之中无法脱身。她重复了万千个日日夜夜。她小心翼翼地砥砺前行。这世间万物并不是起初便班班可考,一切的一切,都能成为真相揭晓的淋漓。迷雾即将散去,原形毕露时,是徜徉的丑态,又或是酣畅的大喜?——————厉天是伸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异界修士。在他久远的记忆里,有那么一个姑娘,洁白而又纯真。那是他的白月光。他拼尽最后的修为来撕破两界的壁障。他睁开的第一眼,看到的是那个姑娘。“亲爱的,我会拼尽全力护你生生世世。”“别想逃了。”—————————————“循……环?”厉天说出这句话以后,顾恬狂喜。她知道,自己成功了。被困在这里无数个日夜,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这个循环。顾恬赢了。(短篇,可食用。)
  • 培养了不起女孩儿的300个思维游戏

    培养了不起女孩儿的300个思维游戏

    看多了司空见惯的思维游戏书?本书让你看完后想扔掉所有的思维游戏书!这是一本家长和女孩儿一起玩的思维游戏书。每一个游戏的设置,均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并根据女孩儿的大脑、智力结构,在国内外众多权威专家的指点下,精选的包括数字游戏、推理游戏、探索游戏、发散思维游戏等,让家长与孩子在充满乐趣的互动挑战过程中,全面提升各种能力,使头脑真正动起来。如果看完此书后,你和你的孩子觉得这些题目很简单,你们也能出这样的题目了,那得祝贺你们,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和你一样,活学活用,从生活中汲取更高的智慧思维,抛弃那些依赖思维游戏书的生活吧。
  • 术士的救赎

    术士的救赎

    那一天,我将从命运的长河,逆流而上。—希尔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