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46300000175

第175章 新闻超越论(4)

在《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一文中,记者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熟稔如菜价、房改、挤车……体现出文章是经过大量实践调查的。文章发表后,引起社会上的大讨论,普通百姓和理论工作者都参与进来,可见作者对理论和现实的把握是到位的。要做到这点还必须不断总结新闻实践经验、研究新闻报道。“第五代记者”不仅是深度报道实践的大家,也可以说是深度报道理论研究的佼佼者。如张建伟收在《深呼吸》一书中的几篇论文《深度报道浅谈》《思想的季节》等,这些论文是他不同时期写的,从中可以看出“经过自己的思考将实践经验上升到学术的高度”是他经常性的工作,从而使他的作品更具有生命力。记者也只有像这样不停止思考和探索,才能永远不落伍于时代。

第三,他们具有现代系统思维方式,因而他们的思考方式和工作方式是学者型的而不是经验型的。长期以来,新闻界只满足于低层次的方法论的研究与使用,局限于怎样采访、写作、编排这些常识与技巧之中,缺乏对社会和自然(新闻工作的对象)、对人类实践活动(新闻工作主体)、对新闻传播过程(新闻工作方法)的一种系统的、宏观的认识和控制,使大量的新闻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而建立系统思维就是突破以往这种思维方式的好办法。就每一个新闻工作者而言,他的工作本身就是一个系统,他所面对的社会又是更为复杂的各种大小系统所组成的。从系统角度考察问题,所得到的信息必然是多层次的,多侧面的,能全面反映一事物,有效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性。

这种思维方式的形成,有一个渐变、积累的过程,这与记者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如张建伟,他在大学的专业虽然是新闻,但是他几乎把所有的听课时间给了历史和哲学,他认为,一个记者或作家不可或缺的知识结构里,历史和哲学是必需的,文、史、哲才构成完整的社会科学。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一种历史的纵深、思想的鲜明与深刻,这就是历史与哲学知识在起作用。知识不是目的,这些知识的学习为形成现代思维打下基础。张建伟的实践经验无疑是丰富的。在当记者的十几年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实践加强了他的现实观念,使他用现代人的思想来思考现实生活,用现代人的眼光来观察现代生活,具有了现代思维的意味,也就增加了思想的深度。

覃艳最后指出,深度报道的灵魂就是其思想的深刻性,记者不仅报道事实,还要对此进行解释,把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深入新闻事实中,这种新的观念和思想也成为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分割。深度报道的难点也在于这一点,它需要记者经过自己的对社会生活的实践,进行艰苦的独立思考,从而发现问题和症结。这是只有成为学者型记者才能达到的高度。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学者型记者与“新闻型记者”、“作家型记者”相比,更适合新时代的要求。因为,不管技术如何进步,媒体充满真知灼见的个性化对新闻事实的背景提供与分析,永远是必要的,哪怕受众不尽同意记者的分析,但他也从此有了一个在他看来相对最为有效的思考的蓝本、参照和批判的基础,而这种蓝本、参照往往是人的思维所必须的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学者型记者是新时期新闻人才培养的一个方向。这也是依托于深度报道而成名的记者们给我们的启示。

覃艳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尚是广西大学新闻系的研究生。文章所提出的问题不仅深刻,而且至今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可以说,这是学界为新闻工作者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惭愧的是,作为新闻人,对这一要求尚缺乏积极主动的追求。

记者的职业化之痛

在网上一篇题为《记者的出路》的文章中,为记者指出了多条“出路”。(作者为《世纪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章敬,载西祠胡同社区,http://www.xici.net/d32393882.html)

其一曰:记者的出路之做教授,做学者。文章指出:日本的大学从来没有开设过新闻院系的偏执固然令人沮丧,美国的新闻学院没当过记者不能做教授的传闻,加之中国300余新闻专业师资匮乏的现实,令疲惫于新闻事务的中国记者,看到了一条备受尊重的出路。

2005年春夏之交,原中国新闻社记者高钢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7年前,高的同事,原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社长徐弘,先行走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嗣后以博导的身份,前往北京大学筹办新闻传播学院。

展江欣赏他们俩在教学上的成就。给学生做一次报告,与给学生教授一门专业课,是难度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展江惊讶地发现只有本科学历的徐弘做的很好。

从记者到教授的路,展江走的比较早。1980年转业回老家扬州的展江,分配至《扬州日报》,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促使审美疲劳的展江,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硕士研究生。戴上博士帽后,觉得自己过了年岁的他,不太情愿地迈进了“当时男人都不太看得上”的象牙塔。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他把《美国新闻史》以及西方新闻记者的作品,译介到中国,开拓了一代新闻人的视野。

同样由军人而记者而教授的,还有《唐山大地震》的作者钱刚。2000年从《南方周末》撤出之后,钱落脚于上海大学。《解放军报》的名记者,《三联生活周刊》的创办者,《南方周末》辉煌时代的主事者,香港大学的访问学者,最终将钱钢铸造成一名学者。

中国大学的新闻院系,记者出身的教授并不罕见。清华大学的李希光,武汉大学的罗以澄,都得过官方的新闻奖。中国文凭高消费浪潮中,野草般疯长的新闻院系,频频向新闻界的资深人士发出英雄帖。

在美国,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普利策特稿奖获奖记者中,《凯丽太太的妖怪》的作者乔恩·弗兰克林去了俄勒冈大学做创造课教授,《策普的最后一站》的作者马德琳·布莱斯去了马萨诸塞大学做新闻学教授。

可以预见,将有为数不少的中国记者,会在未来进入大学新闻院系,尤其是胡泳那样攻读博士学位的记者。

不是所有在新闻研究上有所成就的记者,都去新闻学院做学者。2005年秋天,原《南风窗》编辑张念,就应上海交通大学之邀,任教于该校人文学院哲学系。年逾而立的张,自中山大学毕业后,一边做记者,一边创作小说,一边撰写文学人类学评论,终于在自觉“老得跑不动”的时候,搬进大学的公寓。

由记者而商人而作家的王志纲,表示日后不仅要作学者作教授,还在构思办一所岳麓书院那样的私人学院,不依附于任何大学,做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出身于记者,出名于学者,并不局限于新闻学领域。自命为民间智囊的经济学者仲大军,是从新华社大院走出来的。创建乡村建设学院的著名哲学家、******的座上宾梁漱溟,也在当年的京华干过采集传播新闻的记者。

其实,从记者到学者的门槛并非不可跨越。仅就方法论而言,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自以为首创的访问法,费孝通在江南乡村的田野调查,与新闻记者的采访有什么手段和本质的区别吗?

文章提出一个沉重的话题——记者职业化之痛。

10年前,王志纲说过,记者是走向其他任何理想职业的最佳通道。向每个受访的有成就的人物学习一句有用的话,就能成为人精的新闻记者,正成为10%毕业生企盼的职业,尽管凌志军认为,在中国,记者的名声已大不如从前了。

中国记者职业化的议题,本世纪初一度被提出,但新闻业的门槛没有像先贤们预期的那样变高,反而与克朗凯特嘲弄美国1980年前“认字就能当记者”的情势异常接近。王志纲说,这么浮躁的新闻业,怎么职业化?

考虑到新闻记者的开阔视野,纵横人脉,一些年轻的记者甚至以此作为跻身企业、政府的敲门砖。这样的念想无所谓好坏,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撰稿人班底中,有一个持哈佛文凭的华人女孩,干过一年记者后,为第一夫人撰写了5年的演讲稿。她相信白宫履历,对她的从政生涯将助益多多。

从政、经商、治学、写作,无论哪一种选择,都是自由人的自由选择。一定意义上,记者出路的广博,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也是记者这个职业的魅力所在。然而,从政和经商的记者多于教授和作家,却是中国新闻记者职业化进程中一个并不美丽的投影。深入探究,中国记者职业化的水平与新闻管理体制、不成熟的传媒市场息息相关。近年以来,传统媒体的新闻人,陆续被劝导进了百度、网易等广义上的传媒业,关键之一就在于后者是完全商业化的公司,薪酬待遇和股权设计都不似传统媒体那么僵化。

无论如何,中国教授和政论作家的起步,已喻示中国新闻记者职业化的锚起帆扬,尽管它刚刚迈出一小步,还无法满足我们的期待。

记者的出路之做作家。

100多年来的美国文学史,总是与美国新闻史纠缠在一起。马克·吐温、海明威、埃德加·斯诺、李普曼——一个多世纪以后,新闻记者的名字,次第登临《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随着时间的由远及近,非虚构作品,几乎成为新闻记者专属的作品类别。

抛却一度中断的三四十年,就起点和终点而言,中国新闻史与文学史的关联,类同于美利坚。中国记者的出路,也因此多出了畅销书作家这一条。

从梁启超开文人论政风尚,到《人民日报》记者凌志军2002年出版风靡两岸的《变化》,像小说一样生动的政论,予记录时代的记者以政论作家的荣耀。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范长江在延安窑洞与******的彻夜畅谈,助他采写了一时洛阳纸贵的《中国的西北角》,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交相辉映。

1950年以后,新闻记者的政论作品中断了将近40年,尽管党报系统中时有新闻作品集问世,较之近百年前王韬出版的中国第一本新闻作品集,大多数著作的价值,莫过于评职称或证明自己当过记者。

1998年,《人民日报》评论员马立诚和凌志军联袂推出的《交锋》,加上盗版在内,超过100万册的发行量,惊呆了小说家。最近几年,原《南风窗》总编辑秦朔催生了他的《大变局》,原新华社记者胡宏伟写出了《温州悬念》,尽管发行量不能与《交锋》等量齐观,被作家遗忘许多年的新闻人,再度和畅销书打成结。

“让新闻成为历史,又能让历史像散文一样美丽”,凌志军写作政论的心愿,激发了跃跃欲试的记者中的新青年。曾经立志“做中国的李普曼”的王志纲下海了,比他晚一辈的许知远,依旧吐露出一样的心愿。没等时间的河流将稍纵即逝的细枝末节淘汰干净,不甘心做历史学家仆人的记者们,急匆匆跳出前台,向读者比划中国和世界可能的变化。

1999年,秦朔的同学,原新华社名记者吴晓波,以一本发行量30万册的《大败局》,刺激了中国商业财经记者做财经商业作家的梦想。2000年从瑞士拿到MBA学位的新闻学硕士胡泳,以《海尔中国造》《张瑞敏如是说》开启了严肃商业写作的大门,提升了商业作家的专业化水准。

西方商业写作火红的过去,把沉浸文学或者报告文学写作中的记者,与时俱进地拉回商业史的写作。以《大国寡民》闻名的中国青年报记者卢跃刚,赶上了《新东方马车》,从《我与金庸的战争》中退出的迟宇宙,搅进了《联想局》。

当下,一拨从一线隐退的中年记者依旧蜗居在杂乱的新闻编辑室,内心却多了一份做作家、做历史记录者的冷静。他们知道,像萧乾那样被后人同时写进新闻史和文学史的机会微乎其微,像金庸那样由于小说家的光芒,让人忽略他就是报人查良镛,似乎也不太可能。他们只是隐隐觉得,当一个非虚构作家,未尝不是得不到普利策奖的聊以自慰的心理补偿。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也常常为我们队伍之中的佼佼者有广泛的出路而感到欣慰。但是,有时候我也会为它们流入“新闻之外”而陷入另一种思绪:这些优秀新闻人的“外流”,对我们的新闻学来说,究竟带来了多大的损失?这种优秀人才的流失,对新闻学的发展意味着什么?当然,我也批判自己:不要太狭隘、太本位主义了,优秀人才流动到什么领域,都是人家的自由,也是社会的需要,也会为时代、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可是,有一个现实我们不得不面对:我们的新闻学也需要越来越多的佼佼者。

同类推荐
  • 萧山记忆:改革开放40年启示录

    萧山记忆:改革开放40年启示录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砥砺前进,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肩负起“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要求新使命新期望,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继续书写萧山催人奋进的实践创造,为世人提供敢为人先的“萧山样板”和“萧山智慧”,为历史留下令人感知感怀的萧山记忆。
  • 高铁加速长三角旅游一体化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高铁加速长三角旅游一体化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高铁网络的建设与完善,大大缓解了我国客运市场的供需矛盾,成为区域要素流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设施保障,其“时空压缩”效应也将对沿线区域的旅游要素流动、游客出游行为和目的地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本书让你了解高铁对长三角旅游一体化的影响。
  • 社会热点面对面(八)

    社会热点面对面(八)

    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推出的《社会热点面对面》系列图书已经出版了七本。广大读者一直给与了持续的关注与讨论。出版社将延续其“直指百姓最关注的社会热点很接地气”的风格,推出《社会热点面对面(八)》,继续对最近以来发生的各种社会事件、关涉民生的社会问题、大家热议的现象做出反应,并从社会学的角度提供解释,探讨解决之道。
  • 校长学校标识与档案的管理(下)

    校长学校标识与档案的管理(下)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不定期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 学校行政与工会的规范化管理(上)

    学校行政与工会的规范化管理(上)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热门推荐
  • 伪萝莉真腹黑

    伪萝莉真腹黑

    只有更坑爹,没有最坑爹!!!老娘不就是闲得蛋疼,游戏玩了个男号,手贱的打了打boss,抽筋的刷了刷装备,发病的骗了骗妹子,穿越大神呀,求求你放过我吧,我以后一定按时吃药!我发誓!!!这是一个吃货妹子因糟蹋了(?)太多的单纯少女而被穿越大神送到异世界来一次幸福的(?)异世游的故事!真的!
  • 猛然

    猛然

    这是一个科技与玄学的世界,充满了不可思议,又多了些平常。
  • 如风向野

    如风向野

    苏黎小仙女一直是晋中百姓讨论的话题中心。一是,她年岁已大却仍未婚嫁;二是,她是珉朝第一位女将军。
  • 忆念往事云烟

    忆念往事云烟

    这世界上,没有能回去的感情。就算真的回去了,你也会发现,一切已经面目全非。唯一能回去的,只是存于心底的记忆。是的,回不去了,所以,我们只能一直往前。
  • 仙界游戏群

    仙界游戏群

    就在何足道感觉人生无望,在家里躺尸时,忽然被拉进一个古怪的群里。唉?当前大热的游戏激活码白给?唉?剑仙大佬居然不会玩游戏?唉?我怎么稀里糊涂的修仙了?唉?怎么还有仙女上门白给?何足道:“神特么仙女,是一拳能揍到劳资吐血那种吗?”洛阳:“何足道你有种再说一遍?”众群友:“何足道道友,辛苦了!”
  • 仙武之打卡系统

    仙武之打卡系统

    穿越仙武,忍辱负重十年,只因为打卡系统第一次给出的打卡奖励:混沌神体!
  • 凤舞九天之绝色妖皇逆天后

    凤舞九天之绝色妖皇逆天后

    【已完结】【已转站,现更名为《近水楼台先得妖》】被人追杀也能穿越?好吧,但是尼玛谁能告诉月紫溪,为什么自己穿越后旁边还坐着一个小正太?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未婚先孕?如果这是个可爱聪明萌萌哒的小正太也就算了,可这丫的却是一个毒舌自大小魔王!小小年纪不学好,长大怎么得了!而且凶巴巴的一点都不讨人喜欢!但是!才过了几天?小正太变身成大妖孽!月紫溪对此只想吐槽一句:真是日了狗了(简介不给力,请看正文)
  • 暗恋的泛泛时光

    暗恋的泛泛时光

    暗恋五年,钢铁直女曲清越还不知道该怎么追人。最后是向垣自己忍不住,“被动出击”,暗戳戳套路,暗戳戳引导。曲清越才磨磨蹭蹭向他挪了一步。向垣可谓是曲清越追求恋人路上的“明灯”。曲爷捉急:“你怎么还不知道我喜欢你!”向神仙无奈:“你怎么还不让我知道你喜欢我!”向垣家房子:“我都把你们俩一起吃进肚子里了,怎么还不产生化学反应?”呜呜呜别说小包子何时能出来,就是怀个哪吒都比这俩人快吧……
  • 苍穹玉之唯起寒落

    苍穹玉之唯起寒落

    她,绝不成为弱者,从小经过数次提升的能力让她初次接触苍穹玉的奥妙,既然如此多人为抢夺这块玉石,不顾冤死无辜之人,她就偷窃私藏,三番四次作对。最终忆起埋藏在心底深处的仇恨,她的父母,就因为苍穹玉而枉死,为了复仇,谁挡杀谁,最终在敌对时,木清寒为她挡住最重的一击.......为什么?要让她愧疚一辈子?她的成长全在这男人的帮助下越走越强大,然而,真正让她强大的那个人却是他的父亲亦是害死她父母的凶手之一......生性冷淡的她不懂如何去爱,木清寒的爱太霸道,最后还霸道的为她死,不经她同意....
  • 深圳打工:厂花爱上我

    深圳打工:厂花爱上我

    我是在深圳打工的一名小杂工,因一次客户来访表现出色,被美女上司看中,从此我过上了与众不同的打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