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46300000168

第168章 新闻表现论(31)

崇高与人性

由于现实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戏曲的作者视角、态度、情感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悲剧和喜剧是最基本的两种戏曲体裁。

悲剧是一种具有深刻社会内容的崇高;社会性崇高,是所有崇高的本质和核心。它来源于人们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中国古典悲剧中,崇高在英雄悲剧中得到了集中体现。悲剧英雄们以堂堂正气,一腔热血,写下了悲壮激越的光辉篇章,充满了感人肺腑的崇高精神。古典悲剧中,伟大的宏壮,构成了悲剧特色,西方也把这种美感形态称为“壮美”。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悲剧的崇高能够使人们“对自己的力量和人的尊严的自豪感,或者肃然拜倒于伟大之前,承认自己的渺小和脆弱”。这是一种激励人们振奋向上的精神快感和情感满足。

中国悲剧为了表现这种精神性的崇高,往往以巨大浑厚的景物和大气磅礴的气势构成自己的形象特点。康德认为,崇高有两种:一种是数量的,如高山的体积;一种是力量的,如暴风雨的气势。类似这些壮丽奇特的形象,常常被我国的悲剧作家熔铸到悲剧人物的精神境界中。

现实之中,新闻之所以难以塑造出“动人的崇高”,皆因缺乏独立意识和悲剧精神。新闻往往就事论事,浮光掠影,忽视了将新事物放在大的时空背景下加以认知和思考,陷于肤浅与苍白之中。即使在表现英雄人物时,也常常不能参悟英雄的内心情感。须知,“喊着口号的烈士”,远不如“含着泪花的烈士”更真实,更能动人。

我国悲剧除了阳刚之美外,还有阴柔之美,此外还有“中和之美”。“非和弗美”是我国古典美学思想的核心。《礼记·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矣,万物育矣。”中和对悲剧情感的适当,场面的调剂,艺术的和谐以及乐观主义民族精神的抒发,都有积极的影响。但是,也有其保守调和的一面。所谓“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包含着防止下层人民对统治阶级不满的政治意蕴,生怕人们由于不满而引起过渡的情感冲动,做出犯上越轨的行为来。

中国古典悲剧的美感形态,还有一种道德之美。不少优秀悲剧的主人公都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悲剧都具有这种美,它们还有巨大的伦理力量,千百年来,一直在陶冶和净化者人们的心灵。

雅斯贝尔斯《悲剧的超越》中说,悲剧,“是对于人类在溃败中的伟大的量度”,“是人们征服悲剧自身的手段”。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而去寻找自身溃败的原因。当人类的悲剧意识已经体悟到,悲剧的成因不仅是外部世界的凶恶,更重要的还有内在世界的残缺时,人类才算真正地觉醒了。

当一个民族遭到了重大的灾难,这种灾难不是来自外部的战争,而是出于民族自身,就不应该将这种悲剧之成因仅仅归咎于几个恶人,而应看作是每个公民的责任甚至是罪愆。我们应从广义上,也就是从人类生存这个意义上来理解罪愆;而不是狭义的,仅从一些人的不道德行为而造成的恶果上来理解罪愆。如果这样来理解它,罪的概念就会与广大公众连结在一起,从而激起整个民族自省精神的主体自觉。

当今新闻,陷身在一个明知道“危机四伏”大家却都说“形势大好”的怪圈之中。新闻表现的是一个肤浅的、甚至是扭曲的世界图景,缺乏一种悲悯的情怀,缺乏唤醒民族自省的主体自觉的使命担当。人只有看透自己的内心世界,认识到自身的不完满之后,才会迸发出自我更新、自我改造的欲望。从这个意义上说,呼唤新闻的“悲剧性主体自觉”回归,是一个沉重而紧迫的社会命题。

我们看《琵琶记》,蔡伯喈的形象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在蔡伯喈的身上,集中了数千年来士大夫阶层敏于智而懦于行的双重文化。这种没有自我,缺乏主体自觉,而是一味屈从于皇权和尊者的文化性格,致使中国的封建社会能够长达两千余年!中华民族成了世界上在封建社会生存时间最长的一个民族!因而,蔡伯喈矛盾的复杂性格,是一个具有广泛的历史涵盖面和现实认识度的典型形象。

在现实世界,我们今天仍然能从新闻身上看到这种“屈从”的影子。

新闻向戏曲学习,不仅是要学其表现技巧,更应学其大无畏的精神。

雅斯贝尔斯说:“悲剧显露了它与人性未经探查的背景之间的纠葛。”苏国荣先生指出,新时期的悲剧创作,有的已经开始接触到具有人类寻求本体之母的命题。董振波作《魂断天波府》,将杨宗英寻母这一偶然事件,升华为一种人类的普遍心理,即扑朔迷离的“寻母意识”,这个“母亲”,就是孕育人类的大地之母。杨宗英在十八年后终于寻到了自己的母亲,但被母亲再次遗弃了,他在自刎前发出了声振寰宇的发问:“我是谁?这是什么地方?我来这儿干什么?”他向人类的生存世界发出了一连串的疑问和思考,然后绝望地死去。所谓“人类大地之母”,意味着能够孕育具有真人品位的大地。这在阶级社会中不存在,在天波府中也不存在。在阶级社会中,孕育出来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而是半人半兽的怪物。埃及的人面狮身像、中国的伏羲和女娲,包括杜金娥这个母亲。

杜金娥一半是人,她具有一个女人、一个母亲的善良的心;一半非人,她已被封建礼教异化到吃人的地步,甚至不自觉地吃掉了自己的儿子。历史规定了杨宗英的“寻母”,必然是一个悲剧的下场。他好像夸父那样去追逐太阳,等追到了就被太阳烧死。真正的“人类大地之母”,也许将来终有一天会到来。到那时,大地孕育出来的人,才是具有高度精神文明的人,才是从动物的下半身中完全挣脱出来的人。也许这就是“人性的复归”。

苏国荣先生指出,新时期的悲剧正在由情感的层面,上升到思考的层面;由道德的层面,上升到历史的层面;由生活的层面,上升到文化的层面。并逐渐向人类的自我体认和主体自觉中超越。这也就是“突破”——人类认知和情感的自我突破,是一个何其艰辛的历程!就如花蕾的绽放、蝉蝶的蜕变、江河的入海,突破的过程中,又要经历多少痛楚。一切的更新和突破,其实都有着悲剧的意蕴。

新闻何尝不是充满了悲剧性。新闻本是对新事物的认知表现和传播。新,一个新字之中包含了多少悲喜交加的意蕴!几乎所有优秀的新闻作品,都带有浓郁的悲剧性。其中,不乏无奈的悲哀,更多的是无畏的悲壮。

悲剧、喜剧之外,我国还有“正剧”。正剧又称悲喜剧,它具有悲喜交集、苦乐相错的双重情感色彩。悲喜剧是大幅度开拓生活疆域的产物,无论是题材的选择,人物的设置,冲突的构成,情感的抒发等,都有极大的自由度,这是一种最便于表现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的戏剧体裁,在整个戏曲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实生活,往往都是一幕幕笑泪相和的悲喜剧。

本色与鲜活

戏曲语言是一种典型的舞台语言,一切围绕着塑造人物而展开。戏曲语言又是一种程式化的语言,按照角色和行当来塑造人物。行当语言毕竟不是个性化语言,而是类型化语言。要使戏曲语言达到个性化,必须使每个人物的语言都体现出其地位、教养、年龄、心情和说话的环境等。

言为心声。用心言来塑造人物,已经成了戏曲语言的一条普遍规律。我国古代的曲论家普遍认为,戏曲语言只要把不同人物的不同心情,把他们因外界变化而引起的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这样的语言就是个性化的语言。金圣叹如此,张琦也如此。他们认为,各种各样人物的内心世界都是非常精微的、隐深的、丰富的、活跃的,人物语言应是这种奇妙的内心世界的心曲。作者如能把不同的人物“达其心而言者”,他笔下的人物则无不有其个性。

戏曲语言还得合体,合乎人物的身份、地位。此外,还须注意“发言之人之地”,即人物的语言环境、规定情景。

“言须本色”,是戏曲语言的一大特色。

所谓本色,一般理解为通俗易懂,自然质朴的意思。戏曲语言崇尚本色,是由于戏曲是一种剧场艺术,观戏者男女老幼有别,文化修养层次不齐,为了使人人都听懂看懂,必须采用易懂的“常谈口语”。即使给文人看戏,也不宜太过于晦涩,戏曲毕竟是一遍即过,而不像案头文学,可以反复玩味。《拜月记》的语言最受称赞。它妙在朴实自然,来自生活;浅近通俗,人人易懂;传神绘心,如在目前;具体生动,可舞可演。元代戏曲,很少有“书袋子”气,都是活的语言。

言本色,不等于无韵味。本色语言并非家常语、生活语的摹拟和照搬,而是这些语言的提炼和加工,并把它们熔铸到戏曲作品特定的情景中去。戏曲作家如能浅处见才,方是高手。

行当的艺术创作,也是戏曲文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这种程式性的人物塑造,并不是一个行当一套程式,一套程式一个性格,而是“一套程式,万千性格”。行当给人物塑造以规定,但不影响人物塑造的丰富,个性刻画的鲜明。同一行当,人人不同。一切都因人而异,各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并不因为同属一个行当而千人一面,百人一腔。

戏曲的情节鲜活的追求与把握,也非常值得新闻人借鉴。

每一个人都在一定历史范畴之内的社会形态中生活。人的行为方式往往决定于人的个性。由不同的个性构成的不同人物的行为方式,就是情节。人物性格在情节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中,愈显得鲜明和深化,在观众面前活了起来。人物的性格,是戏剧情节的源泉。情节从性格中生发,性格在情节中完成。二者是同一事物的源和流。那些违背了人物性格单纯追求复杂情节,使人物听从于情节摆布的戏剧,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既不能打动观众,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我们的新闻叙事,往往沉浸于叙述一个曲折的过程,由于缺少了性格鲜明的人物,终于变成情节和过程的拼凑。在现今的新闻表现中,这是一个通病,绝非个别现象。事件发展过程之中,原本有“情”有“节”。可是我们常常将“情节”抛弃,只剩下一本“流水账”。新闻对象中所有的精华感人之处,统统被剔除干净,事件只剩下过程,人物只剩下姓名,变成一个枯燥的符号和概念。

吸收与创新

苏国荣先生将系统论的原理,引入了对戏曲艺术的研究。他以系统论方法审视戏曲的发展大势,提出了戏曲的“历时态系统”观点。

戏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由大大小小的母子系统所构成。戏曲的历史发展过程,就是一个由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构成的“历时态系统”。如黑格尔所言,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作为自身具体、自身发展的……一个有机的系统,一个全体,包含很多的阶段和环节在它自身内”。

从历时态系统的观点来看,中国戏曲也是随着时代变迁在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中的“过程集合体”。在每一个过程集合体的时态系统,一般都经历三个发展步骤:第一步,对本事物的组成要素进行最佳选择,初步综合;第二步,对选入的最佳要素初步综合后,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对其中不协调的落后因素不断地淘汰、调整,选择一些新的最佳要素进去,使事物进一步协调和谐,与外界相适应,即“系统的动态优化”;第三步,事物的“过程集合体”经过反复调整,达到完美和谐的最高点,就进入凝固阶段。这种“完美的凝固”,表现在与外界(时代、环境)不相适应,如不从整体上突破,进行重新综合,事物将不能发展。这种“重新综合”,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态系统,一个新的“过程集合体”的发展阶段了。

发展到昆曲时代,戏曲的“曲牌体时态系统”的各要素的综合体,已经进入到完美的境界,已经难以通过局部的调整使其不断发展,所以在清初出现停滞、凝固的状态,逐渐走向衰落。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本体的凝固”与时代的发展严重失调,这种形式已不便于反映清朝风起云涌、复杂多变的时代生活了。它那形成形式整体的诸要素,也落后于当时新兴的各种艺术要素之后了。这时,一个新兴的以“板腔体”为核心的时态系统出现了。此后兴起的京剧,则集中体现了“板腔体时态系统”的最高成就。

苏国荣指出,一个戏曲的时态系统,或一个剧种,如果处在初期,它是最为活跃的,对外界的吸收能力也是最强的,一旦到了后期,在艺术上达到了最高成就,达到了饱和状态,它的艺术也就趋于凝固了。当前的京剧似乎又在重复昆曲的历史轨迹。如孟瑶教授《中国戏曲史》中说:

“百余年前,它(皮黄)从昆曲中取得权杖,让一个最精美的艺术做了一场征战中的悲剧主角。不想时换世移,那不可一世的战胜者,今日也面对着一个相同的命运。艺术本身的成熟与精美,并不足以挽救它,……艺术价值越高的,能吸引的观众越少,于是在一种反淘汰的情形下,越是真正优美的东西越无法在舞台上立足,越容易被一般群众所拒绝。”(孟瑶《中国戏剧史》,传记文学出版,1991年04月第一版)

同类推荐
  • 顾明远教育论述精要

    顾明远教育论述精要

    《顾明远教育论述精要》萃集了顾明远先生对教育的论述精要,内容分教育现代化: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素质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比较教育、教育学科的发展八部分数十篇文章,是顾明远先生富有个人创见的教育思想的集结,其对教育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视野宏阔,观点明确、尖锐,发人深思,许多对中国教育理论和政策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 公共人的衰落

    公共人的衰落

    作为汉娜·阿伦特的学生和于尔根·哈贝马斯的好友,理查德·桑内特和他们两个人鼎足而立,分别代表了西方公共生活理论的三种各不相同的学派。《公共人的衰落》正是桑内特研究公共生活的扛鼎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公共人的衰落》具体展示了现代社会特有的公共生活现状,从城市人口、建筑交通、户外空间、环境失衡等方面揭示出人们的紧张和焦虑,由此证明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自我迷恋是公共生活衰落的结果,而公共生活的衰落,则是入侵公共领域的人格引起的。全书通篇对此观点作了细致精辟的分析和论述。作者追述了18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发展的历史,对宫廷、布尔乔亚阶级、市民阶层的社会存在和交往进行了广泛的涉猎:从文学、宗教、艺术到戏剧、音乐,再到服饰、话语、视觉、人格、角色。其中不乏对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狄德罗、卢梭等人的分析。最后还指出了人们应当积极参与公共活动,在社会中主动积极地追求自身的利益。对于正处在转型期间的中国来说,这本经典的社会著作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今中国社会——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界限模糊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借鉴的价值。
  • 完善学校规范化管理的体制(下)

    完善学校规范化管理的体制(下)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 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

    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

    发展性教育是作者在全国最早提出的十分重要的教育思想,“十年探索,十年实践”,发展性教育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而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在“注重发展,追求卓越”的发展性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和“学校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办学理念,把重庆一中办成了全国一流的名校。本书正是对发展性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的系统整理,对中国现代教育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 校长的管理创新与策略(下)

    校长的管理创新与策略(下)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不定期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热门推荐
  • 意蝉

    意蝉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如蝉鸣,在最后的盛夏,高歌;如蝉翼,不堪一折。
  • 一梦长仙

    一梦长仙

    小的时候,林冬总是感觉做了一些很逼真的梦,却想不起来些什么。十八岁那天突然摔倒晕厥,变成植物人,两年后醒来身体素质下降一大截,家里人担心不已…站在病床窗边,阳光斜洒在他的肩膀,这个男孩一个月之间,眼神由懵懂变成幽深,只有他知道,为了活下来,他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 萌学园恒心传奇

    萌学园恒心传奇

    “你不能死…不可以…”“契约一旦启动那么对整个宇宙就是一场腥风血雨的灾难!”“你走啊!你真的很烦人你知不知道!”―――这一切似乎都是一场串通好毫不吃亏的侵略,没想到这一次以前的玩笑切磋却成了今日的刀剑利刃。“对不起,最终我还是做不到…”战争中丢失了的不是别的而是很久以前的那种纯洁的友情…
  • 一树海棠压梨花

    一树海棠压梨花

    无力的穿越,舒适的生活让小花深陷幸福蜜糖,却不知道完美的另一面如此肮脏不堪。一次又一次被身边的人欺骗,小花终于打起精神,奋起对抗渣渣们。板起脸怒吼道,少装可怜了!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做的好事!告诉你们,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欠了我的给我补出来!喂!说你呢,昨天晚上三更半夜你偷了我东西,准备什么时候交出来?这是个极品嫡女成功拿下腹黑小受的故事。
  • 伏灵兽记

    伏灵兽记

    征和四十八年,七界再起战火,不愿臣服于神威的异族,破界而来挑战神的力量。作为七界枢纽的人界,成为群雄逐鹿,充满杀戮的战场,人界的子民奋起反抗,捍卫家园。他,皇家御用兵器坊的大少爷,却隐居山林,追随外祖父修习驭灵之术,他坚信邪不胜正,带领人界抵御外敌,他以为外族入侵是为了人界,却不知道其实是为了自己。她,生性温良,天生失明,老天却眷顾她,给了她洞悉一切的能力,追随着他,并用自己的方式与他长存。
  • 为街球正名

    为街球正名

    如何用颓废的文字,书写曾经热血的青春?每一个有体育精神的运动员,都无惧场赛上的任何挑战,他们值得敬佩。只不过大部分都无法接受来自现实的残酷挑战。赛事会结束,但生活必须继续。单熙城曾经风靡一时的街篮三人组,各自承受了生活的历练,多年后重聚故地。这一次,他们无法再逃避,他们务必去承担各自曾经犯下的过错所带来的责任,他们需要在篮球场上,再次为街篮正名,为自己正名,为梦想正名,更为人生正名。【为街球正名(篮球篇)】
  • 地狱花开,情遗千年

    地狱花开,情遗千年

    第一卷是人间行,遇到霸道嗜血魔尊。第二卷是修真行,遇到白衣清冷师父。第三卷是魔界行,遇到红衣妖孽魑皇。
  • 青少年最喜爱的逆境故事

    青少年最喜爱的逆境故事

    本书收录了大量关于逆境成长的故事,讲述了面对困境,每个人的态度和选择。通过阅读这些故事,可以启发青少年心智,在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时候,避免走弯路。本书旨在指导青少年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都要勇敢向前。
  • 九泉之下

    九泉之下

    鸿蒙道祖的弟子元沓和元希,本为圣魔,修成仙圣。二人携带《魔书》、《鬼记》来到东莱国,寻找一百单八位妖魔,他们却堕落幽冥地狱,在九泉之下修炼,各显魔法,成为鬼手、修炼鬼气,成就鬼骨,施展鬼技,与各魔域争战。最终被他俩收服,归入魔界。
  • 娱乐圈潜规则2:草根美女大变身

    娱乐圈潜规则2:草根美女大变身

    她,梦露,一个舞女的女儿能在短期内成为异国高级夜总会的红歌星,东南亚小姐选秀冠军,轰动一时的影视明星,这一切的到来都是靠她自己超人的美丽和魔鬼身材去赢得的,她为了达到目的,最终她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