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78100000009

第9章 教育(1)

把研究生培养过程放在阳光下

我们的研究生尤其是博士好混是有名的,不管阿猫阿狗,只要进了门就不愁出门。读研,真正的竞争实际上只有入学这一关,而对于博士研究生而言,这一关键性的关卡,事实上是变成了如何通过外语考试和赢得导师垂青。也正是因为如此,研究生招生的腐败问题才如此地被人关注,当然,这里面也的确越来越多地充斥了贿赂和交易。

实际上,研究生教育的公正,关键在于培养过程特别是出口是否严格。事实上,直到今天,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界研究生的培养过程,离严格还差得很远。虽然各个学校的研究生院采取了某些改革措施,比如按比例抽取论文匿名评审,比如不是由导师,而是由研究生院组织答辩等,这些措施虽然不能说没有效果,但并不能根本改变这种出口过宽的状况。因为在同一个区域内(如果全国甚至世界范围找人评,成本太高),符合评审条件的同行就那么多,大家早就是故识,而且彼此之间的学生早晚都要相互评的,你今天毙了别人的学生,明天说不定你学生的命运也会落到别人手里,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断不会轻易动杀机。实际上,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主要是靠自己学校来掌握,不可能期待别人为你把关。

严格首先要严肃。现在我们的研究生培养过程,实在是太随意了。以我自己所在专业为例,博士生综合考试,即国外的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考这样两个问题,一是问你一个跟你想要研究的题目有关的问题,其二则是让你谈一下入学以来的体会。显然,面对这样的考题,考生基本上是不用准备的。其次,严格是要讲点儿学术性。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长期以来一直都没有统一的规范和准则。总是有人以意识形态上正确来遮掩自己学术上的随意和武断,甚至以这种武断来评判他人,以学界法官自居。不少学术刊物,不仅有定时的宣传任务,而且还必须留出一定的版面,发表那些一开口就指导别人应该怎么做的文章。事实上,我们的学术和政治宣传一直是搅在一起的难兄难弟。学界如此,自然,我们的研究生培养,也就难以免俗。在我们的研究生论文,尤其是博士论文中,时不时地会出现某些理应出现在《人民日报》社论上的题目,比如经济学的论文有“如何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政治学的论文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国际政治的则有“如何防止某国对我国的和平演变”等,不一而足。

造成这种不严格的培养过程,原因有很多,但至少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个过程不公开,基本上属于暗箱操作。比较而言,研究生的招生,由于考生以及家长的关注,算是公开多了。每年告到教育部的研招案子不知凡几,近来,我们的网上,有关研究生招生的揭底和讨论也大有年甚一年之势。以我所在的学校和专业为例,过去博士生的培养过程,综合考试和开题报告,就是几个博士生导师说了算,其中资格最老的导师更是一言九鼎,说过就过,别人根本别想置喙。后来我们成立导师组,把本专业所有的教师都放进来,培养过程让大家参与,讨论投票通过或者不通过,由于非导师的教师没有导师之间那种互相牵制的利害关系,即我如果毙了你的学生,那么就会担心你毙了我的,说话就很胆大,而且大家都竞相比着拿学术来说事,规范、标准,问题意识等都出来了。我这时候才明白,其实经过开放以来这么多年的熏陶,大学里的人们至少对于什么是学术其实是清楚的,以前是因为没有机会公开说,大家都在私下里嘀咕。事实上,不仅教师,就是学生对于什么是学术,老师中哪个是做学问的,哪个做得好,也是十分清楚的。像孙立平先生说的那样,在一个系随便问十个学生,肯定知道这个系教师中谁学问最好。那些安心混的学生,其实不是不知道什么是好,只不过如果能偷懒混过去,当然就会偷懒。所以,在这种近乎公开化的“过关”过程中,不仅被“枪毙”的学生的导师没有话说,就是学生本人,也基本上是口服心服。

人文社会科学界长期以来缺乏学术共识,规范标准混乱,其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术不公开,总有那么些人有意拉着大旗,遮蔽着阳光,使学术讨论有名无实,让南郭先生得以混迹于学界,甚至攀爬上去,当上学官,以学界意识形态看门人自居,从此自定规则,自做法官,弄得整个学界乌烟瘴气。只要把学术放在阳光下,大家充分讨论,南郭先生就混不下去,先生混不下去,学生自然也就混不下去。

北大菜市场和清华写字楼

北大近来很神气,据说在《泰晤士报》的大学排行榜上,名次很是靠前,已经超过了东京大学。不过,北大的学生却有一点儿小小的不愉快,因为他们美丽的校园里,不时地传出叫卖声,而且未名湖畔,每到休息日,就挤满了各式各样的轿车,北大的情侣们,如果不赶早的话,已经无法在湖边找到谈情说爱的所在。用北大学生的话来说就是,三角地成了菜市场,未名湖成了中关村人民公园。奇怪的是,大家都知道,北大校园是有围墙而且有保安的,有的时候,北大的学生出入,还会遭到盘查,那么,那些卖的红薯和那些不卖的轿车,是怎么进来的呢?

红薯进校园是要有点儿关系,只要在校卫队或者后勤部门认识个把人就行,而轿车就更方便,只要车足够好,大抵可以长驱直入,如果肯给面子在大门口站一站,多半是问路:“光华怎么走?”或者“网球场在哪儿?”凡是在这种时候,门卫一般都受宠若惊地跑前跑后,详加指点。如果正好赶上旁边有位没带学生证而被拦在门外的学生,大抵是要怒火万丈的,不过时间长了,学生们说他们早就不生气了,碰上这种事,他们一般是笑。

北大的神气,其实比不过清华,都说是大清帝国北大荒,北大荒不荒,事态并不明朗,但大清帝国却是真实的存在.而且发展壮大。作为教书匠,如果有幸到清华同行们的办公室转转,多半是要受刺激的,相比之下,我们活脱脱是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其实这不过是清华的小菜,到了清华的西门一带,才知道大清帝国的确是大,那里大半的地皮,是最近几年清华吃进来的,包括一条马路。这里,一座座顶级豪华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巨大的钛金属结构和有色玻璃晃花了路人的眼睛,一问,都是商用写字楼。看来,同样是铜臭熏天,北大只能将校园对商人开放,而且杂芜其类,连小商小贩都混将进来,清华却粗手大笔,一上来就是招商引资的大动作,豪华的写字楼,再配上清华的金字招牌(有这个招牌就会让人以为是高科技,凡在清华园开的买卖,都让人会有此联想),非巨商大贾不能问津。

世界上许多大学都花商人韵银子,有的大学甚至就是商人兴办的,但是,出了钱的商人,除了在自己捐赠的大楼上留下名字之外,好像没有听说有谁能在大学里横冲直撞,更不消说出头露面了。即使这些人出现在自己花了大钱的学校里,人们也不会多看他们一眼,除非他们本人是歌星或者影星。如果中国的大学是座金字塔的话,北大和清华,就是金字塔顶尖的两颗明珠,新中国成立后,任何时代,两校的声望都是别的学校不能望其项背的,在今天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大跃进中,更是获得了政府的大量资助,从此把其他学校彻底打入二流的境地,彻底消除了它们希冀取而代之的妄想。然而,我们在这两个明珠校园里所看到的,却不是对学问的尊敬,而是对阿堵物的礼拜,在经过了十亿人民九亿商的热潮之后,中国大学的重商时代终于到来了。外面的人比较刻薄,他们称我们的学校为“学店”。

不过,我们的学店都是官商,做的都是没有本钱的买卖。清华把公共马路收进了校园,大概不会问问当地的老百姓同意与否,学校的地皮用来盖写字楼,是否符合这块地皮原本的用途,大概老百姓也不会知道。得来这些寸土寸金的地皮,付费了没有,所付是否所值,谁也不知道。那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交了高额学费在两校读书的学子们,当然更没有权力过问这些地皮的用途,就跟他们不知道学校为什么把最好的设备和教授、都用来办各种名目的大款班一样,尽管这样做,肯定会挤占本该由这些学生享用的教学资源。

在今天的社会,教授的地位似乎比从前高了一点儿,但真正受尊敬的只是那些有钱的同僚,那些显学的教授最吃香,一动口,一出手,就财源滚滚,其他人自然也不甘落后,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在北京的高校里,教师有兼职的有多少?自己办公司的有多少?数也数不清。最冷清的文史哲专业,除了拼命跟旅游、跟宗教挂钩之外,现在也开始办大款班,大概是要教给大款们怎样用国学捞钱。

眼下,教授们的操守越来越遭到置疑,做文抄公的人日见其多,名头日见其大,教授生活上不检点的事情曝光的也不少。有些人很是愤愤,说是败坏了教师的形象,有辱斯文,其实,如果大家把学校当学店,把教授视同商人,那么就不会大惊小怪了。我们的商人,早就这么做过了,而且做的比教授更加出色,否则,中国的知识产权问题,怎么会这么严重。

没有文化的大学教授

外面来的政要到著名的大学作演讲,在现代社会,是普通的事情。中国的几所顶尖大学,也是总有这样的热闹,不惟学校的学子莫名兴奋,有的时候连社会上不相干的人,也一并跟着竖起耳朵,瞪大眼睛。一般来说,这种事情本是相互贴金,宾主同乐的好事,客人不至于上门说坏话,主人也断不会让客人下不了台,最后皆大欢喜,上演大结局。可是,前一段来自台湾的几位贵宾的造访,却惹出了一点儿不大不小的尴尬,面对台湾客人的礼物,我们的校长和教授,不大不小地出了一点儿纰漏,不是不认识字,就是说错了话。尽管事后有人拼命地弥缝,但在众目睽睽之下,面子其实是挽不回来了。北大的校长虽然没有出错,但在客人不带讲稿,妙语连珠的演讲比照下,好像也没占什么便宜。

当然,我们可以辩解说,我们的几位校长教授,没有一个是人文学科出身的,出点儿纰漏很正常。可是,来访的几位客人也没有学人文出身的,为什么人家就不出错呢?其实,用不着掖着藏着,我们的大学教授只有专业素养,缺乏文化素养,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自然科学的教授不必说了,除了少数人之外,能把中国话写通了已经很不错了。很多教授家里,除了点儿专业杂志之外,基本见不到“闲书”,对于他们来说.中国文化的概念,似乎只有小学、中学学的那点儿残留的知识。至于外国文化,也许好一点儿,但估计也就是出国听到和看到的那点儿东西。人文社会科学的教授情况似乎更糟,如果说,自然科学的教授像匠人的话,那么人文社会科学的教授就像是手艺不太精、或者没有什么手艺的匠人。也就是说,在专业素养远远赶不上自然科学学者的同时,文化素养也不见得好。我们的社会科学译著普遍地生硬,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这一代学人(主要是教授们)的文字功底太薄所致,西学不能亨,中学又不通,只好生搬硬造,强人就我,甚至把原来很生动流畅的文章也译得磕磕绊绊,令人读了难受而后已。至于在研究中用各种玄妙的术语把文章弄得深不可测,用意固然是想借此吓唬编辑和读者,但另一方面不过是掩饰自己文字无能的招数。文史哲专业的教授,按道理应该有文化素质,可是,他们的情况也不怎么样,学历史的,治宋史的不知道唐史,学清史的不了解明史,不光不了解,有时候连上段下段历史的ABC都不甚了了。专业尚且如此,如果让他们弄弄文,则更谈不上,不仅谈不上,如果有圈内的人写点儿随笔散文,大家还会嘲笑他不务正业。正因为如此,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学作品只好让文学家包办,结果办的无论什么东西都像戏说。我们弄文学的教授,多数既不会作诗(律诗),也不会填词,甚至连日本和韩国的同行都不如,更不用说跟台湾的同行比了。难怪台湾学者这样嘲笑我们的学者,说我们去中国化比陈水扁还要厉害。

当然,这种状况并不赖我们,我们这一代学人,无论大小,其实只受过两种教育,一是专业,二是政治。李申科的幽灵依然在控制着我们:苏维埃制度下没有人,只有一些蛋白质,我们按照社会主义的需要,将他们培养成工程师、医生、拖拉机手……。从本科读到博士研究生,我们只在一小块土地上挖土,对于周边的土地,看一眼都觉得是罪过。我们不知道,其实一些基本的中外经典,是无论哪个专业都需要读的。严格说来,人家没有,我们自己也没有把自己当做人来培养。

不过,我们又必须为这种状况负责。现在学界的中坚,基本上已经四五十岁,通才教育,也已经嚷了二十年。林肯说过,人过四十就应该对自己的相貌负责。如果此话当真,我们至少应该为自己的学识负责。为什么过去这么长时间了,我们的文化素养依然阙如?为什么一到跟外面的学者交际的时候,我们的教授往往谈吐粗俗,语言干瘪,唯一的擅长是讲黄段子,连比较精彩的黄段子也不是教授们制造的!

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高等教育,曾经培养出一批大师级的人物,而今天的高等教育,条件不知道比当年好了多少倍,却连个大师的影子都没有见到。当今作为学术中坚的一代人,应该反省了。

记得晚明的张岱讲过一个士子由于没有学问,在夜航船上被和尚看不起的故事——没学问的士子,满嘴胡说,惹得和尚要伸伸脚,放肆一点儿躺着。所以,张岱告诫学人,千万不要让和尚随便伸脚。今天,即使是为了不让台湾的政客看不起,我们也应该给自己补补课——勿令政客伸脚!拜托!

大学校长的素质

前些天,有媒体的朋友让我谈谈大学校长的素质。当时我顺嘴说了几句,不想后来真的见了报,有教育台的记者扛着机子来访,非要我再说几句。在采访中,我们谈到了过去的大学校长,蔡元培、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胡适等,也谈了现在的大学校长。我始终强调这样一点:虽然都是大学校长,过去和现在之间其实没有可比性。过去的大学是个教育自治体,现今的大学不过是官僚大机器中的比较专门化的小机器,既没有自己的动力体系,产出也受到大机器的严格制约。在大学做校长,实质上在做官,做得好也不过是个好官。

同类推荐
  • 船

    亲近泥土,站在高楼的阳台上,那种失去泥土的空虚常使我把目光向远处延伸。然而,远处仍然是干树桩般的水泥房子,如传奇杂志封面似的街道以及像眼睫毛一样的电视天线。城市文明如衔在口中的口香糖既清凉又甜润,但那却是一种加工后的甜润,它与我们在乡野随意摘下的草莓有着绝然不同的滋味。
  • 和外面的世界谈谈

    和外面的世界谈谈

    微语校园系列”六册全套彩印,每册包含唯美手绘漫画、微博体哲思小语和精美原创散文,围绕青少年成长中对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感悟,展现出青少年在困境中励志跋涉、怀揣感恩之心成长、尊重并善待万事万物等青春正能量。《和外面的世界谈谈》通过精美图文展示青少年如何用正确的方式面对周围的人和事。特别涉及了青少年与家长、兄弟姊妹、同学、朋友的相处之道,对于身处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朋友颇有教育意义。
  • 唐诗宋词元曲(第二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二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我笔下的七宗罪

    我笔下的七宗罪

    《便衣警察》《永不暝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海岩为大众所熟知,这得归功于他笔下的这些剧。海岩是个奇人,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却成为高级经济师、著名作家、重点大学的兼职教授,写小说改剧本,屡屡创造收视高峰,而他的本职工作却是企业家。本书主要包括了四大部分:第一解读海岩;第二与名记者对话;第三海岩杂烩;第四网络海岩,是一部海岩的传记文集。
  • 穆罕默德的故事

    穆罕默德的故事

    这套丛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所收故事的流传区域比较具有代表性。大家知道,回族居住比较分散,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区域特点。本丛书收入的传说以西北回族聚居地宁夏、甘肃、青海、新疆、陕西等省区搜集的作品为主,还收有历年从河南、云南、北京、贵州、广西、广东等地发掘的回族民间传说故事,因此,她适应了回族聚居特点,使这套丛书更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热门推荐
  • 老大小嫂子又跑了

    老大小嫂子又跑了

    一场简单的恋爱,没有套路,全是糖。相信我
  • 乱世繁华,为你倾尽

    乱世繁华,为你倾尽

    她是江湖儿女,他是一国之君!她逍遥惬意,他朝政缠身,本毫不相干的两个人,相遇相知,到底是阴谋诡计?还是缘分使然?TA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
  • 腹黑宝宝:领着妈咪寻身世

    腹黑宝宝:领着妈咪寻身世

    在那高如星际的他的城堡里,她只是他的玩偶。只是她的玩偶。当她终于逃出他的魔爪,与爱她的男人结婚时,他却过来,撕开她的衣服,带她回来,却不过是要她做他的最爱玲儿的替代。他咬食着她身体的芳香,而她沉沦于他的眼神里……小子:“爹地,不许再动妈咪一下!”某人:“只要你能让你妈咪回心转意,小子,这座城堡归你了!”
  • 要什么完美

    要什么完美

    这是一本让年轻女孩找准人生定位的优雅书。追求完美是人之共性,但只有抛弃对完美的执念,才能在这残酷世界撒欢玩一场。人生有起有伏,走到何种境地都没关系,何种姿态才最要紧。与其妄想得到每个人的夸奖,不如挺起胸膛自己鼓掌。如此,人生便足够了!从此后,不苛求做一个完美的人,不企图寻找一个完美伴侣,更不假设一段完美人生。信任瑕疵与遗憾,它们是命运的真相,也是人生的必需。以你想要的方式,过你独特的一生。愿我们都变成优雅而有态度的女人,大气又从容,成熟并天真,不偏执、不依赖,任谁都无法取代。
  • 竹摇清影

    竹摇清影

    一次意外的穿越,让她同时邂逅了几个不凡男子。在那个陌生的时代,她小心翼翼,尽力迎合着,却不料不管身处何方,暧昧的纠结终究都还是逃不过的。仰望,这一片自己既熟悉又陌生的天空,她似能触手可及幸福,却仿佛又囄自己好远。不知道,自己最後的归宿会是什麽,面对同样的深情款款,又该如何抉择?仿若南柯一梦,却真实感受到了心的触动。回首,只留下岁月的痕迹。静待着,终会有一天可以给自己划上一个句点...
  • 别拦着我征服世界

    别拦着我征服世界

    (快穿甜宠,剧情慎入)修真界一大祸害+路痴+中二癌晚期患者凰千浅挂了。凰老大表示,她不慌。玄幻头条:某某山巅的生命原液枯竭了正在把生命源液拿来当水喝的凰老大:“……”本祖说不是故意的有人信吗?都市头条:某某路惊现飞天神剑正在御剑飞行的凰老大:“……”本祖说只是赶个飞机有人信吗?世界头条:各大位面女主离奇失踪正搂着女主看电影的凰老大:“……”本祖说不是本祖干的有人信吗?男主们:“我信你个鬼!快还我们媳妇儿!”某男主:“呜呜呜,你个负心汉,呜呜呜,你不要我了……”凰千浅:“mmp!本祖倒是想不要你!你特么动不动就关小黑屋是几个意思啊?要不要脸了?!!!!”【凰千浅vs君流逸】两个智障的故事……QQ群号:372039919
  • 祁山祖师

    祁山祖师

    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人死了就是死了,或化为虚无或变成一粒粒的沙子成为土地养分。别看那些网络小说或者电视上演的那些轮回啊地域天堂那些的都是杜撰的,人们自己想象死后的风景,事实上又有谁真正的体验过死后的事情?又有谁能告诉你死后是什么样子的?
  • 我最后的那些青春

    我最后的那些青春

    这是一本写在毕业前的故事,记录最后的校园青春
  • 叩苍天

    叩苍天

    彼苍者天,欺众生,囚灵源,以一己私引万界战。某当叩而战之,殊不知与天斗,其乐无穷也!
  • 末日女战神

    末日女战神

    玩玩游戏,也遭雷劈?还重生在“地狱”里!好在重生也带福利。看苏苏携带游戏系统,行走末世之间,狩猎美男,完成强制SSS级任务,成就女主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